卻說吳三桂率騎兵殺出城外,把指揮權移交給唐通,卻也是最危急的時候。

那個時候清軍攻城最為激烈,遠端有火炮壓制,中段有弓箭助攻,眼前最危急時已有清軍登上了城頭。

城上明軍奮勇殺敵,火炮對轟,弓箭對射,城頭肉搏……

也就是在這當口,吳三桂率兵出城,為避免造成誤傷,城上弓箭手,以及盞口炮停止射擊,此消彼長,城頭明軍壓力更甚。

清軍的炮彈,弓箭以及士兵源源不斷上城,給唐通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及事實壓力,為激勵士氣,他抽刀而出,率親兵殺入了過去。

幸好,這個壓力是短暫的,待吳三桂的騎兵從北城繞到西城下橫掃清軍,大開殺戮後,城頭壓力頓消,少許登城的清軍被殺光後便是後繼無人!

眼望城下明軍騎兵如入無人之地,唐通氣喘如牛抹了臉上的血跡,來不及一個輕鬆的微笑,便率親兵直奔南城。

南城外有清軍的漢軍旗在側攻,也就孔有德等三順王的人馬,隨時側攻,但攻勢絲毫不弱西面的主攻火力,若不是城上明軍奮勇抵抗,加上防守工事完善,保不齊就被他們打出缺口,最危急的時已有清軍上了甕城城牆。

唐通見西們外攻勢已緩,立刻奔往南門,指揮炮兵對敵陣猛轟,然則僅半盞茶功夫不到,便不得不下令停止炮擊。

因為吳三桂的家將吳釗率數千騎兵到了城下清場。

話說三順王坐鎮南門城外數里在陣後遙望清軍攻城,一如既往的點評江山,如同喝茶看戲,三人都覺得寧遠城雖在十餘年間躲過數劫,但這一次絕對沒那麼走運了。

理由很充分,論兵力,較之往年最盛,論火力較之往年最盛,論守城主將,當年是赫赫有名的袁崇煥,祖大壽,滿桂等人,而如今只是個毛頭小子吳三桂。

再論國力,論後勤軍備軍心……此時的大明龍困淺水,掙扎等死而已。

大明只剩下皮包骨頭了。

只是,這塊骨頭依然有些硬,啃的時候很硌牙,眼見三面圍攻,城內明軍反抗激烈,且火力之盛遠出幾人意料之外,不免露出驚訝神色。

但隨著清軍在西門的瘋狂攻勢,甚至一度登城,三人方才會心一笑……

笑意未消,便凝結在了臉上!

吳三桂的騎兵大軍一出城,那是技驚四座啊,西邊的多鐸和阿濟格傻眼了,首山上觀戰的多爾袞和范文程懵逼了,這仨貨也是目瞪口呆。

眼見西城清軍潰逃,眼見城下一支明軍殺來,三人也略顯驚慌。

三順王年紀相當,但實力參差,其中當以孔有德為最,他降清時帶來大量裝備及造炮技術,甚得滿清朝廷看重,其麾下又有天佑軍,尚可喜的天助軍略遜,墊底的是耿仲明。

不過身在他鄉為異客,這仨的日子也未必好過,受其他清將的白眼和排擠實屬家常便飯,不過倒也因此讓三人更加抱團,雖然耿仲明和孔有德剛降清那會之間有點小罅隙,後經過皇太極的調和,倆人共棄前嫌成了好哥們,只要出兵打仗總是形影不離,唯一一次分兵卻成了永別,當然這還是數年後的後話。

簡言之,三人之中孔有德實力最大,也以他馬首是瞻。

見明軍殺出城,且有一支人馬殺到南門外,正在屠戮攻城的清軍步兵,耿仲明最先按捺不住,就要下令騎兵前去打援穩住陣腳。

卻被尚可喜喝住,眼睛望著正西方,那邊步兵潰敗騎兵陣腳不穩,若被明軍衝散的話,此戰後果不堪啊,對入關大局有著無可挽回的影響,所以眼前南門這點小贏小負算不上什麼,應當立即馳援西門外的清軍。

三人中尚可喜是最後投降的但對清廷最忠心無二的,多年後三藩之亂,吳三桂寫信邀他共反他拒絕,兒子尚之信軟禁他逼他造反,他依然堅拒,甚至準備舉火自焚,以死效忠大清。

聽他如此一說,孔有德和耿仲明也覺有理,隨即令騎兵朝西城支援多鐸部,竟對南門外的明軍騎兵視若未聞,任由其衝殺一番外直奔東城而去。

再說吳三桂率騎兵殺退西們城外的清軍後,分兵一支去了南門隨即便振臂高呼向西追殺,同時要解小太監之圍。

數萬騎兵,萬馬奔騰,可憐的清軍步兵不是被砍死就是被馬踏死,僥倖活命的像沒頭蒼蠅一樣逃竄卻又衝到自己家騎兵陣中,衝散了陣勢,讓阿濟格氣急敗壞,呵斥不住便令親兵砍殺,硬生生的劈開一條路調集騎兵迎戰明軍。

在敗退的步兵人潮中倉皇迎戰,註定結局是慘痛的。

吳三桂從軍多年,從未有如今日這般豪情萬丈,從未有過這般痛快淋漓,數萬騎兵在自己的率領下衝到城外大殺四方,清軍如退潮一般潰敗,即便是所謂戰無不勝的滿清騎兵也同樣被自己打的節節敗退。

大明多年慘遭蹂躪,邊軍一再慘敗受辱,而今日,便是雪恥之時!

吳三桂豪情沖天,遙望清軍陣中那面大大的宮字旗,心中激盪不已,一個太監都這麼有種這麼又血性,當真羞煞我輩!

小太監以幾百騎兵竟然硬撼清軍萬餘,這膽魄太震撼人心,見其在敵陣中左衝右突,無人可擋,真如那趙子龍再世,霍去病還魂。

這一幕看的吳三桂熱血沸騰,想當年他十餘騎於數萬清軍中救父,也是蹭是個血性十足的男兒,如今熱血猶在,長刀一揮剛要親自殺過去解圍,卻突聞東南殺聲大起,回首望去,見清軍萬餘人馬從那邊殺了過來,卻是南門的清軍過來打援了。

大局為重,吳三桂一掃局勢,兩軍騎兵已經混戰一起,小太監那邊壓力頓松,完全可以自己殺出重圍,危機已不足為慮。

雙方騎兵激戰,明軍以迅雷之勢衝殺過來,而清軍卻是倉皇迎戰節節敗退,又被步兵的潰敗人潮衝的七零八落分成大小數十塊戰團,主動敗局已定。

眼見這時東南有清軍來打援,吳三桂可不會讓他們來個裡外包抄逆轉戰局,於是立刻親率人馬前去迎敵。

是吳三桂!

明軍陣中那面大旗越來越近,黃字大旗迎風大展,來打援的三順王是又驚又喜,驚得是主將親自出城大戰,喜的是,若拿下他,必然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