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錯過錯過
章節報錯
首映式結束後,就是為期十幾天的電影展映。
很多即使沒有入圍主競賽單元或者關注單元的電影,也會拿到電影節來。
寄希望於被這裡成千上萬的電影人,尤其是專門來購片的發行商發掘。
更有甚者直接在路邊放映。
顧銘也去那邊轉了一圈。
今年的dv攝像尤其的多。
鏡頭,剪輯,配樂,簡直是一沓糊塗。
其中又以恐怖片最多。
應該是女巫布萊爾3.5萬美元成本大賣上億美元,讓很多的人看到了發財良機。
想著自己天縱之才,也能靠著dv拍攝出的東西一舉震驚好萊塢。
然後成為大導演,勾搭女明星,走向人生事業的巔峰。
對此,只能說他們想多了。
《女巫布萊爾》那種營銷,用一次之後,五年之內,誰用誰死。
沒人會給他們幾萬美元的電影投入幾千萬的宣傳費用。
看了一會兒,有顧銘就沒興趣看下去了。
這種路邊的展映,真的是沙裡淘金。
自己可沒那麼多時間去欣賞。
雖然說《白日焰火》的首映要放在七天後。
但此時的顧銘早已非吳下阿蒙。
來參加展映的好多大製作,尤其是其它入圍了主競賽單元的影片,都給顧銘發來了邀請函。
請顧銘去參加他們影片的首映式。
電影圈子嘛。
就是花花轎子人抬人。
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
接下來的幾天,顧銘幾乎都在帶著周訊他們刷電影首映式。
今年的好萊塢影片尤其的多。
顧銘和他們不是很熟。
看完之後簡單聊兩句就走了。
除了另外那兩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
其中之一就是張一謀的《我的父親母親》,之前已經在國內電影院看過了,在國際章陪同下和張一謀好好的聊了好久,臨了說了句《白日焰火》首映式一定會來後就離開了。
還有一部叫《有時跳舞》。
導演也算是和顧銘有些淵源,是港島為數不多的文藝片導演關景鵬。
還記得第一次來柏林的時候,也有一部他的電影,是邱淑珍演的《愈快樂愈墮落》。
和上次一樣。
這次他的電影裡也有一個知名港島女星,李家欣。
看著都三十歲了的李家欣。
顧銘有些紅顏易逝的感慨。
自己生晚了啊!
霞玉芳紅,賢貞敏欣。
最年輕的欣都三十歲了。
恨不能和年輕時的她們一起探討劇本啊!
可惜,錯過錯過!
現在再一起探討,就不知道是誰吃虧了。
還是把和自己探討劇本的機會留給年輕明星吧。
老一輩該讓位了。
放映結束。
顧銘帶著人去和關景鵬聊了聊。
“多謝顧導賞光啊!”
關景鵬溫柔地看了一旁的一個比他大十幾歲,同樣戴著眼鏡的男人一眼,笑著衝著顧銘伸出了手。
“客氣了,關導的作品我都看過,《胭脂扣》《阮玲玉》看了幾十遍有餘,恭喜關導又拿出一部佳作。”
其實這部《有時跳舞》說佳作倒也算不上,在及格線上。
不過在這種場合,就是李桉面對《無極》你也只能說一句“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沒必要憑空結仇。
“過譽了,顧導的《燃燒》我也有看了十幾遍。”
“真的是一部好片子。”
“說起來聽說鍾秀那個演員是顧導公司的人?”
“我有個新的想法,很想找他拍。”說起新作來,關景鵬的眼睛都在放著光,聲音也變得愈發溫柔了起來,“他的眼睛,很吸引我。”
“哦?什麼新片子?”
“還沒有名字,不過想要改編一本叫《京城故事》的小說。”
“哦。”
聽到這個小說名。
顧銘瞭然了。
《藍宇》啊!
在腦海裡回憶了一下這部影片,陳昆肯定不適合演捍東。
那就是演……
“這個得看他有沒有檔期,願不願意接,畢竟是我同學,有些事不能強迫的。”顧銘還真還害怕自己手下的藝人拍完之後走不出來,把鍋甩了出去。
要是陳昆他自己願意的話,那自己也就不攔了。
“那等電影籌拍,我試著說服他。”
“嗯,對了,《白日焰火》首映的時候關導一定過來啊!”說了這麼一句,顧銘這才帶著人離開。
……
時間來到2月16日。
今天便是《白日焰火》的首映。
比起第一次來柏林的二百人放映廳,這次的放映廳足足可容納一千人!
這時,之前參加首映送出去的人情就有用了。
即使是好萊塢影星,也不會為了這麼一點事去得罪一個拿過金棕櫚的年輕導演。
其他入圍了主競賽單元的劇組都派人到場了。
整個首映那叫一個星光熠熠。
再加上影評人和觀眾,一千人的廳坐了個滿滿當當。
見人都到齊了,顧銘走上臺去,“感謝各位參加《白日焰火》首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部電影,好了,不浪費大家時間了。”
簡單地說了兩句,顧銘走下了臺。
放映正式開始!
影片一開始,是將鏡頭對準了拉煤車上的煤,以及上面的百白色編織袋。
暗示著白色編織袋的不一般。
鏡頭一轉,則是主角張自力和前妻在酒店坐著打撲克,打著打著發出了啪啪的聲音。
編織袋裡的屍塊被發現和張自力與前妻的的戰鬥交錯出現。
性與暴力交織。
張自力離開酒店,到了發現屍塊的現場。
因為心裡鬱悶,一邊聽著報告,一邊用腳踩著一隻空啤酒瓶子。
啤酒瓶子被踹出去,不斷滾動,最後“啪”的一聲,和那個被發現的死者一樣,變成了一塊塊的碎片。
然後就是張自力抓錯人,抓捕途中,兩個同事被殺。
張自力被開除。
在和前同事送完死者的骨灰之後。
兩人乘坐的車開入了一個長長的地下通道。
最開始的鏡頭是朝著駕駛室的兩人拍攝的。
緊接著換成了一個主觀鏡頭。
進入隧道的時候還是秋天,出口處卻已成了一片白雪皚皚。
隨後,真相揭曉。
這時已是四年後的一個冬天。
那個主觀鏡頭也不是主角和同事,而是一個騎著電動腳踏車的路人。
“這個鏡頭有意思啊!”
“不錯……”
張一謀笑著點了點頭,“我這個小老鄉越來越厲害了啊!”
“會是咱們影片的競爭對手嗎?”一旁的國際章有些擔憂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