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姜聞的如意算盤
章節報錯
“啊!燃燒燃燒燃燒。”
“用你的聲音燃燒。”
“燃燒我的一切,燃燒我的生命……”
你可能沒看過這《啞巴新娘》,但九零後的記憶裡,八成會有對這麼一首歌。
沒錯了,是你的媽媽在看劇。
這種壞婆婆,受氣包兒媳婦的苦情劇,一直有市場,還很大。
每一個主婦,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受氣包賢惠兒媳婦,也絕不會覺得自己會是個壞婆婆。
都不知道壞婆婆是怎麼來的。
這樣的劇,簡直太對她們的胃口了。
“嗯。”
“主打年輕女性觀眾的偶像劇,男性喜歡看的正劇,中老年女性的婆媳苦情劇。”
“就差動畫片就包圓了!”
顧銘做了個伸展運動,馬上開始寫起了《來自星星的伱》和《啞巴新娘》的故事梗概。
寫完之後就交給助理了。
還不忘再次吩咐了一句“千萬別寫我名字,不管在哪一欄裡。”
這種事,必須得特別強調。
要不然下面的人八成就給你整岔劈了。
自己又不可能每部劇上映前都檢查一下。
別等到上映了,有心人一看,好傢伙,《啞巴新娘》居然是顧銘導演寫的劇本。
觀眾肯定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反應。
在圈內,自己卻免不了被當作調侃的物件。
必須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
將其扼殺在搖籃裡。
顧銘不說還好,說了,年輕女助理就忍不住地想看看故事梗概。
去編劇部的路上偷偷看了幾眼。
先看的是《來自星星的你》,看了之後有些好奇,“這故事挺好的啊,拍出來一定大好,為什麼不讓署名?”
等到看了《啞巴新娘》之後。
女助理沒想法了,不署名是對的。
真沒想到,堂堂國際大導演居然寫了這種劇,簡直是,令人窒息。
……
一晃,就到了5月。
顧銘和姜聞,以及堪景堪到半途中的刁一男坐著同一趟航班趕往戛納。
顧銘嘛,是去當評委。
姜聞他們是去賣片。
沒錯,簡單的賣片。
《尋槍》沒有進入主競賽單元,只好是單純去影展上賣賣片,看看能摟回多少美元來。
因為這件事,坐在顧銘旁邊的姜聞就一直叨逼叨逼叨。
“怎麼可能啊!”
“為什麼我的,啊不,刁導的《尋槍》連主競賽單元都沒進?”
“這合適嗎?”
“不合適。”刁一男應道。
“一部我主演,顧導公司出品的影片,連個主競賽單元都進不去?這合適嗎?”
“更不合適了。”
“那為什……”
“絲……”話說一半,姜聞收住了,倒吸一口涼氣,為全球氣候變暖做出貢獻,然後緩緩轉頭,看向了顧銘。
“是不是因為兄弟你當評委啊?”
“或許是吧。”
顧銘只能是把鍋攬了過來,要不然怎麼說?
說這部片進不去主競賽單元很正常,劇情是不錯。
但不講人性,不講正治,光影和結構上也沒有顛覆性的創新。
歐洲三大不吃這一套?
前世就沒進去?
“嗨,這次等閉幕後我來聯絡公司賣片,放心,能賣出去的。”大不了就賣給索尼,賣便宜點,回去燒錄個DVD什麼的,他們虧不了的。
“行吧,我就是擔心你會賠錢。”姜聞嘆了口氣。
但很顯然。
他還是有些想不通,又道,“你說會不會是因為沒寫你的名字啊?牌子不夠硬,選片人看那麼多電影,哪能一個個的都看,第一眼肯定看導演和製片人,下次你掛個製片人吧。”
“看情況吧。”
這個顧銘可不答應。
製片人可不是隨便掛的。
到現在為止,別人導演的電影,自己掛過幾次製片人?
就給顧常衛掛過,一次《颶風營救2》,為了海外票房。一次《圖雅的婚事》,那部片質量夠高,掛上也無妨。
自己要把口碑保持住,讓人們看到顧銘兩個字就知道這是部好片,不能隨隨便便破功。
“什麼叫看情況吧?你信不過哥們兒?”姜聞手在空中虛點了幾下,“那好,下部片子你給個本子,我來主演,嚴格按照劇本來演,這樣你掛個製片人總沒問題了吧?”
“可以是可以。”
“但我怎麼覺得這才是你的目的呢?”顧銘白了姜聞一眼。
“哈哈哈,你別問我,算命的說我這人從小就糊塗。”姜聞哈哈一笑,把頭扭到一邊看風景去了。
自從被禁導之後,他的心態明顯被影響了。
找了那麼多都不太滿意。
可讓他自己編故事吧,他和其他第五代導演其實差不多,編劇能力並沒有那麼強。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汪朔《動物兇猛》。
《鬼子來了》改編自尤鳳尾的《生存》。
他就只能把主意打到顧銘頭上了。
誰讓顧銘實力強呢,大多數作品都是自己做編劇,文藝片個個能拿獎,給顧常衛寫的劇本都能拿獎,去好萊塢拍了個片吧,連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拿下來了。
這讓心高氣傲的姜聞也得心服口服。
既然比不過,那就加入。
不丟人。
“行,你先找著,實在找不到的話等我這部新片拍完就給你弄個本子,不過有言在先,不能超支。”
“你看我《尋槍》超支了嗎?”
“總而言之別超支就是了。”
姜聞是個不錯的導演,但僅限電影上,對投資人來說,就沒那麼好了。
其實隱喻多什麼的,影響票房,但以他的名氣,票房也低不了,關鍵是太能造了,你把成本拉高到那個程度,還怎麼賺錢?
《陽光燦爛的日子》米蘭的照片,直接用了四本膠片,一本4分鐘,一秒鐘24格,相當於拍了兩萬多張照片,然後從裡面選一個出來製成照片。
跟墨鏡王一個毛病,同一個鏡頭拍上二十多次,最後選了第一次拍的鏡頭。
……
到了戛納。
顧銘去了組委會安排的地方了,在這裡,見到了其他評審團成員。
評審團主席是大衛·林奇,另一個華人評委楊子瓊,還有一個熟悉的就是殺狼·死通這個女人了。她倒是挺主動的,想要和顧銘結識一下,不過想起後世的事,顧銘對其很不感冒,就保持一個愛搭不理,雖不知道為什麼,但她見此也就沒再自討沒趣了。
至於其他人,那就不這麼熟了。
顧銘主要是和大衛·林奇以及楊子瓊聊天。
“顧,你的新作什麼時候上映?我真的很期待。”大衛林奇對顧銘的觀感還不錯,“希望是一部超越《綠皮書》的佳作。”
“是一部華語片,不大可能在北美上映,應該只會出DVD,到時候我給你寄一張。”
“哦,沒問題,我給你留個地址。”
……
評審團評委一起亮相,參加了個開幕式後。
緊接著就是各種看片,看片,看片。
沒看幾部就見到了一部經典,《鋼琴家》。
這部是被米國通緝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新作,改編自一位波蘭鋼琴家的自傳。
講述的是一名天才的猶太鋼琴家的故事,在二戰時期,整日生活在死亡的威脅下,幸運的躲過搜查,藏身於城市廢墟下,最後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意志軍官,對方冒死保護,他才終於撐到了戰爭結束。
看著阿德里安·布勞迪那對眉尾向下的眉毛,那雙憂鬱的眼神,顧銘不得不感慨,真是的長了一張適合演文藝片的臉。
以後要是在米國拍偏文藝性質的片,他肯定是主角人選之一。
待到影片結束的時候。
顧銘便知道了,這部片八成就是金棕櫚得主了。
除非能再出一部影史經典,看一下主競賽單元的名單,沒有這個層次的。
對了,這一屆還有一部華語片。
叫《日照重慶》。
還是老熟人王曉帥拍的。
可能是因為自己投資了他的《青紅》的緣故吧,他提前了八年將這部前世也是由他來拍的片子弄了出來。
製片成本一千萬。
和評委們一起參加《日照重慶》首映式的時候,顧銘就時不時地往這部片子的資方製片人那裡看。
心裡只有兩個字,佩服!
你們也是真敢投,一千萬拍部文藝片,怎麼想的?
還真是願意為了藝術做投資啊!
萬一不得獎,就準備著虧死吧?
其實,顧銘腦海裡倒也想過不支援王曉帥的這部片子。
讓其光憑質量去說話。
要是這樣,《日照重慶》有很大可能是一個獎都得不了的。
但誰讓人家當初也沒得罪自己呢。
片子裡還找了啟明星的秦浩鄧朝和金鎖演了個角色。
三個演員啊,用的不算少了。
再加上大家都是華國人,不支援一把還真是顯得不夠意思。
顧銘便在評審團的討論上也出聲支援了一把這部《日照重慶》。
當然,支援是有限的。
金棕櫚,影帝影后肯定沒指望。
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什麼的,影片的質量就在那裡了,顧銘捫心自問,沒必要為了王曉帥這麼浪費自己的聲譽去強推。
再說,就算強推,你又不是評審團主席,推不起來的。
只能是推薦其得最佳編劇獎或者是另一個主競賽單元裡很小的獎,評審團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