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承福
章節報錯
今夜的黎涇村燈火通明,家家戶戶歡聲笑語,孩子們過年節一般在村中跑來跑去,嬉笑打鬧。
柳林峰帶著人在村中的空地上升起來熊熊燃燒的大火堆,大夥兒圍在火堆旁說笑著,議論著那條凶煞的長蟲,男人們得意地炫耀著,火光中一個個照得臉龐通紅。
傍晚,李葉生足足用了十人才將那長蟲拖下山,辛苦扒去了鱗甲,蛇肉喚來村中的婦女細細片了,裝了三大盆,用蔥姜料酒醃好,在火堆旁邊放著。每戶各自拿了自家的肉菜來,在火堆邊聊著天。
李木田向來不喜這些熱鬧事,懶得出來院門,於是李項平與李通崖兩人喚來人看著那靈根,便先下山來。
“我等見識淺薄,也不識得這靈根,不知其功效忌諱,還是且先放著,隔日便尋一處坊市側敲旁擊問問。”
李項平坐在火堆前,扭頭對著哥哥道。
“自然。”
李通崖點點頭,抬頭望著那三個木盆,用手拈起一片蛇肉,見那肉切得薄如蟬翼,彷彿透著白光,頓時笑道:
“《黎夏秘箋》有言:‘鱗獸鳥蟲而成妖之屬,吞吐日月精華,血肉靈氣滋生,食之強身益體,充盈氣血。’還是讓父親多用些。”
“早已送去院中了。”
李項平用籤子紮起一片蛇肉,在火上滋滋地烤著,又繼續說道:
“那蛇膽也有兩拳大,送到院中泡酒了。”
兩人邊聊邊說著,李葉生帶著那許文山走上前來,李通崖抬起頭,挑挑眉,示意兩人有話就說。
“你欲在這古黎道上溝通商業,將諸村的富餘之物買出去?”
聽完許文山信誓旦旦的描述,李項平與李通崖對視一眼,皆是若有所思,這許文山所謀之事正與兩人不謀而合。
李通崖思忖了幾息,開口道:
“不錯,此事便由你和柳林峰一同來負責,除去你那些個夥計來做這事,其餘的人手便先從柳家抽調。”
見許文山大喜過望,李項平沉聲道:
“古黎道上還有幾個仙家,若是要通商少不得問過他們,你先派人去小心試探接觸,將古黎道上有人煙之處先行標記,先做出一副輿圖來。”
“屬下明白!”
許文山仔細聽完,這才抬起頭拍著胸膛打包票道:
“主家放心好了,我老許在黎夏道上走了十多年,這些走道的技巧爛熟於心,若不是從沒來過這古黎道,我許文山當即就能把這圖畫出來。”
許文山風風火火地回下去找他那些夥計,李通崖吃著蛇肉,悶聲對李葉生道:
“舅舅在家裡也閒得慌,不如出來做點事,那許文山鬼精鬼精的,雖說安插了大半柳家人進去,但還須葉生你注意著些,莫讓那許文山太得勢。”
“我明白!”
李葉生連忙回答,跟在兩兄弟身後這麼久,他做事也逐漸熟門熟路,心裡暗暗警惕起那許文山來。
“明日裡找些可靠的自己人,上山把那榕樹用小院圍起來,防著別人偷窺了去……”
李項平說完這話擺擺手,李葉生自覺地退下了,李通崖則輕輕嘆了口氣,沉聲道:
“若不是我李家實在是拿不出人手鎮場子,倒也不必這樣千算萬計提防著。”
李項平悶頭吃著蛇肉,默默攥緊了手中的籤子,回答道:
“本該去一趟那坊市的,買一張輿圖再容易不過,只是我們兄弟倆修為低微,那坊市不知深淺,只怕不能弄險。”
“放心好了!”
李通崖見李項平悶悶不樂的樣子,哈哈一笑開口道:
“如今涇兒入了宗門,家中靈苗長勢良好,族中出了有靈竅的弟子,又發現了這靈根,我李家正是一派欣欣向榮,若是太過不滿足,反倒召來橫禍。”
這話聽得李項平一愣,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笑道:
“謹記兄長教誨!”
————
李承福如今搬到了主家附近,生活算是徹徹底底變了樣,自己迴歸了族姓不說,整個黎涇村誰談起他李承福不說一聲真是好福氣!
自己走在村子裡不說橫行霸道,起碼是人模狗樣了,誰見了他李承福不得恭恭敬敬地喚上一聲?
那些葉家族老自然眼睛都要羨慕掉了,就連平時裡看也不看他一眼的柳林峰,如今見了他也得陪著笑喚他承福。
但有一說一,李承福雖然得意的很,還是不敢在柳林峰面前擺譜,人家畢竟是嫡系的親舅舅,雖然現在落魄了,誰知道會不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果不其然,這柳林峰才落魄了幾個月,主家一道命令,一眨眼就管上了幾十號人,村前村後的跑,畫什麼勞子地圖,他柳林峰臉上的笑容都快滴到地裡了!
坐在村中的小店中,李承福有滋有味地嘗著小酒,望著柳林峰一天天地忙得像個轉開的陀螺,嘿嘿一笑。
“我看你柳林峰的任務也不輕鬆哇,哪有我李承福過的舒服!”
“福哥福哥,伱同我講講,這仙人都有哪些神奇手段唄!你們一天天的為啥淨往山上跑?”
看著身邊圍著自己眼巴巴地問著八卦的閒漢們,李承福冷哼一聲,甩了甩袖口,高聲道:
“閉嘴!通通讓開!”
他李承福才不傻嘞,李家人丁稀薄,作為李家的庶出也算是心腹了,那山上的小院他與兩個孩子正一齊去建了,那李葉生吩咐過不得外洩,他李承福能傻到把自己家賣了博人眼球?
這中年人內心裡算得清楚明白,自己的孩子身懷那靈竅,又是李家血脈,除去現在掌事的李通崖、李項平、李葉生三人,那第四把交椅是坐定了!那柳柔絢是個外姓,哪裡能來摻合?
如今自己和一仙兩凡三個孩子又都成改了李姓,李家的利益就是李秋陽的利益,就是他李承福的利益,他能把自家賣了麼?
“幹活去了!”
李承福擺擺手,將碗中的清酒飲盡,從一眾閒漢中大搖大擺地走出來。
那山上的院子建得大,工期又短,那李承福可沒多少時間在此處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