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和林言一起的加班狂人水生和黃鶯,察覺到了變化。

正好三人一起議事,黃鶯順便問道:“怎麼突然不住在這邊?”

以前加班晚了,他們經常會留宿在仲裁院這邊的休息室。大家都習以為常。

林言突然改變,還讓人挺不適應。

水生抬眸看過來,“我還當你是有事臨時要回家,一連十天都是如此,家裡出事了?”

林言現在是個孤家寡人,家裡能有啥事讓她如此呢。

“別胡亂猜測,沒那麼複雜,我只是想把丫丫照顧好。以前有老太太在,不用我操心,現在卻不行了。”

黃鶯不解,“不是有谷義一家子在,照顧丫丫足夠了,哪用得著你深夜奔波。再說,丫丫還小,每天就是上學,生活有谷義照看,能吃飽穿暖,你有啥不放心的。”

林言沒回答,看向水生,“你放心把紅朝一個留在家裡?”

水生立刻搖頭,“紅朝那麼小,沒有爹孃在身邊照看怎麼能安心。我和紅靈總要有個人陪她入睡的。”

林言看向黃鶯,“懂了沒?”

黃鶯張口想說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丫丫雖然不是親生,但林言既然帶了她回家,定然會好好對待。

她還沒有自己的孩子,體會不到這樣的情感。

林言笑道:“我也做不了什麼,把家裡的事安排好,儘可能地給丫丫提供更好的家庭環境罷了。小丫頭很快就會長大自立,就不用我操心了。”

水生轉了話題,“這兩年安州和永州暫時穩定下來,但教育資源明顯跟不上。永城是州城,人口百萬,幼兒園八個,小學三個,中學一個,大學沒有。”

提起這個,黃鶯也瞭解情況,“永城情況還算比較好的都是這樣,別的城可想而知只會更糟糕。安州和永州佔據聯盟八成人口,如今勉強能解決溫飽。這兩年不斷有人從兩州遷往別的州,但情況仍不樂觀。”

那麼多的人口,嗷嗷待哺,需要從永州、青州、中州、明州調取大量糧食供應。

水生道:“根本原因,還是安州和永州人口過於密集,開荒耕種土地無法滿足那麼多人的需求。反觀雲州和平洲,地域廣闊,人口缺乏,閒置土地太多。”

林言:“平洲地勢平坦適合耕種,雲州多山,除了當地人,很少有人願意遷徙過去。不如調整遷移政策,鼓勵安州和永州的人前往平洲和海州種地。”

“雲州多礦產,也需要大量的人力。”黃鶯提議道:“不如把各州的遷移條件區分開來,如雲州這樣的需要足夠誘人的條件才能吸引人過去。”

各州優劣勢明顯,更多的人還是願意來中州,畢竟是聯盟的中心。雲州作為最窮困的州,地廣人稀,想要發展起來很難。

林言點頭,“也好,通知各州長制定自己的落戶政策。中州如今這樣挺好,不能讓人扎堆來這裡,落戶政策要嚴格一些。”

中州以太陽城為核心,下轄只有三個鎮,西邊的礦山鎮和白草鎮,南邊的紅楓鎮。

礦山鎮是由最早的鐵礦山發展而來,漸漸地聚集了周邊的人口,有鐵礦賴以為生,養活了幾萬人。

白草鎮是西天路沿線設定的鎮子,距離太陽城約百里,是中州的西部門戶重鎮。

紅楓鎮沿著太陽河向南六十里,以大片紅楓樹聞名,作為中州南部的門戶,地理位置特殊。

從紅楓鎮沿著太陽河而下是花城,這裡是中州和海州的交界,劃分到海州地界。

各州的政策自己制定,人口是州長政績的考核專案,每年一考核,誰都不想臉上難看,定會卯足了勁吸引人才。

安州和永州例外,考核的專案也不同。

林言接著道:“除了人口外遷,安州和永州的教育問題確實要重視起來。學校太少了,競爭激烈,很難普及教育。基礎教育要抓起來的同時,對那些天賦好的,也要考慮,我想在兩州各設一個州立大學,從聯盟大學挑選一批人過去任教。”

那麼龐大的人口基數,總有人出類拔萃,不能都向著聯盟大學蜂擁而來。也有實在貧窮,到太陽城的路費都掏不起,更何況上大學的學費。

這幾年,聯盟大學的招生人數激增,彙集了八州的佼佼者,競爭十分激烈。

這樣雖然能挑選出一批最優秀的人才,但對於剩下的絕大多數人不公平,他們沒有大學可去,失去了繼續受教育的機會。

黃鶯眼睛一亮,她兼任安州州長,經常去那邊,對安州的情況十分了解。

“我贊成。安州和永州人口多,學校少,競爭十分激烈。不少有天賦卻貧窮的學生都埋沒了。有了州立大學,他們就多了選擇的機會。”

這年頭能上大學的寥寥無幾,首先需要足夠的天資,其次是金錢,再就是家長開明或學生執意進修。

聯盟大學成立十幾年,大學畢業的人數不超過一千人。

每一個畢業生都是佼佼者,在聯盟擔任要職,是所有部門爭搶的頂端人才。

其中,有五分之二留在教育系統,為聯盟培養輸送更多的人才。五分之二擠進了科研院,為聯盟的科研事業奉獻。剩下的五分之一才屬於公務人員,佔據極其重要的崗位。

每年各部領導們都要去大學裡搶人,爭得頭破血流,卻不盡如人意。

黃鶯擔任人事部部長,經常去大學瞭解學生情況,為聯盟儲備人才做準備。

她深知挖到一個尖端人才的難度,若是大學多了,挑選的範圍更廣,總比現在的情況好很多。

水生道:“我也同意設州立大學,只是今年的財政預算已經沒了,要等明年。”

“先準備著,明年落實。”林言不介意推遲一年,“訊息暫不公佈,不能影響遷移政策的落實。”

一旦州立大學有了,安州和永州人為了孩子的長遠考慮,或許不會遷移到別的州。

林言靈機一動道:“不如把遷移政策和教育結合在一起,自願遷到別的州,可以提供一個進入大學的機會?”

三人深思,探討分析此行的利弊,足足討論了幾個小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