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明灣村
章節報錯
歇息時,林言拿起樹枝在地上寫下黑老頭和牛娃的名字,讓他們學著寫字。也教了簡單的數字,從零到十,他們很快就掌握了。
文字的奇妙,讓黑老頭和牛娃對林言一行人十分崇拜,聽他們說起太陽城,更是嚮往憧憬,提出和要一起去太陽城看看。
林言當然是歡迎至極,任何想去太陽城增長見識的人,她都來者不拒。
看到黃鶯一路上尋找草藥,黑老頭和牛娃第一次聽說草藥,只覺得這一行人處處都很新奇。問東問西,再也停不下來。
最開始黑老頭和牛娃也很緊張,害怕遇到兇獸。繞山村的人對兇獸的認知有限,只覺得十分厲害,遇到就是非死即傷。
幾天下來,見識到了藍星等人的戰鬥力,和他們手裡鋒利的武器,黑老頭提著的心放鬆了不少。
外出最怕的就是遇到厲害的兇獸。當時答應當嚮導時,黑老頭也是猶豫再三,最後被黃鶯說服了。
相處幾天後,黑老頭萬分慶幸,當時答應了。不然會錯過很多,原來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有那麼精彩有趣的世界。
趁著大家休息時,牛娃小聲對黑老頭說道:“他們每個人都和我們不一樣,知道很多東西,這幾天我學到了很多,會寫數字,也會寫自己的名字了。我想跟著去太陽城。”
看著牛娃樂滋滋的模樣,黑老頭也忍不住笑了,遍佈溝壑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瓜娃子,你說的這些我也看到了。等回來,我們一起去太陽城。”
“嘿嘿,老頭你也沒見過他們說的東西吧。我最想要的還是他們的大刀,太鋒利了,有了大刀,就不怕兇獸。”
黑老頭羨慕地看著藍星腰側的大刀,“誰不想要啊。他們說,在太陽城,這樣的大刀很多,只要有錢就能買到。我們一起去太陽城開眼掙錢,爭取買把刀回家。”
“好啊,我已經打聽過了。在太陽城只要肯幹活,就能掙到錢。有了錢,想要啥都行。他們穿的衣服也好,耐磨,摸著很軟,比我們的草衣好多了。”
牛娃有一肚子話想說,他無法想象太陽城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但看林言他們的言行舉止和吃穿用度,不妨礙他把那裡想象成天堂。
兩個沒見過世面的山野村民,對太陽城的期待和憧憬,無法言表。
他們懷著無比激動祈盼的心情,一路走過無數山嶺,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地帶路。
走了三十八天,終於看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這一路上,林言心情十分好,每天都有很多新的物種被科技館收錄,貢獻值增長了兩千三百多。
黃鶯、蘭佳和雨飛忙碌了一路,收錄了一百多種草藥,可謂是收穫滿滿。
雖然累的很,但每個人心情都很好。翻過最後一座山,地勢開闊平緩,就是明灣村。
站在山巔把遠處的明灣村盡收眼底,沿河而居,波光粼粼的水面,讓林言眼底綻放出異彩。
藍月也是眼睛一亮。從太陽城出發,到達明灣村,他們已經用時八十三天,路途實在是太遙遠。
即便是有銅礦,想要帶回太陽城,來時的路也不合適,費時費力,效率還很低下。
這一路上他們都做了標記,大致方向都記得,一路都在向北走。有水就意味著可以走水路。
林言和藍月對視一眼,都看懂了彼此的意思。回去就沿著洋河向上走,尋找到達明灣村的河流。
四月二日,終於抵達明灣村。
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村落,房屋沒有規律的分散而建,和繞山村的一樣,人們穿著草木編織的衣服遮羞。
剛走進明灣村,一群人立即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黑老頭熟門熟路地帶著他們向著一戶人家走去,那是他年輕時來落腳的地方。
黑老頭一邊走一邊道:“前面就是明大河家,院子很大,人也多。是明灣村日子過得不錯的人家。”
“黑老頭,你多少年沒來了?”黃鶯一邊四處看一邊問。
透過院子的籬笆,她看到了裡面金光閃閃的,在陽光照耀下更是璀璨耀眼。
黃鶯拉了拉林言,示意她看那邊。
林言點了點頭,她早就看到了,那些發光的東西應該就是銅器,不同於繞山村的黯淡,明灣村的銅製品明顯純度更高,才會發出耀眼的光。
老黑頭笑呵呵道:“很多年沒來了,那會兒來的時候我和牛娃差不多大,現在卻老了啊。”
黃鶯心想牛娃最多二十幾歲,黑老頭怎麼也比牛娃大個二三十歲,這可真是很多年了。她笑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明大河還記得你不,要是人家不認咋辦?”
老黑頭笑了笑,“認不出也沒事,明大河比我年紀小,肯定還記得我。就算不記得,長著嘴也能說啊。到了這裡,我們還怕啥啊。”
“說的是,接下來就靠您老了。我們都要跟著您混呢。”
老黑頭虛指了指黃鶯,“你個滑頭,那麼大的本事,沒了老頭我,一樣能在明灣村混得開。”
他這一路上可是見識了他們每個人的本事,即便是沒長大的娃娃,各個都很有本事。
說話間來到了籬笆圍起來的一戶人家,比起別人家,院子佔地的確很大,一排八間石頭屋子,側面用木頭搭建了棚子。
不能和太陽城的屋子比,明灣村的屋子和繞山村的一樣,都建的低矮,高度最多兩米出頭。
老黑頭對著裡面喊了幾聲,有個半大的娃從屋子裡走了出來,對著他們問:“你們是誰?”
老黑頭上前說了一通話,那娃跑進了屋子,很快就走出來了一個瘦小的老頭。
看老黑頭熱情的迎上去,林言猜測那就是明大河。
她發現,明灣村的語言和繞山村的很相似,可能就是同一種語言演變而來的。
等老黑頭和明大河敘舊後,已經是十幾分鍾後,他總算提到了林言他們,說起了來此的目的。
人實在是太多了,全留在明大河家不太可能,明大河又介紹了左右相鄰的兩家,把他們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