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欲效英宗?
章節報錯
皇妃有喜,雖然不說普天同慶,但皇宮也是一片喜氣,所有人臉上都是面帶笑容,一見到朱由校連呼恭喜陛下。
太妃得知以後更是親自來乾清宮看望純妃,給足了面子,還親自交待了這幾個月需要注意的事項,還將她自己當年的親身經歷全部講給她聽。
“皇帝,如今皇妃有喜,先前之事可暫且擱置?”
朱由校當然知道太妃的意思,她還是希望自己好好呆在皇宮,不要親臨險境。
“太妃無需多慮,只要牢記先前之安排就可!”
見皇帝這麼說,她也徹底放棄了勸諫的想法,後宮本就不可干政,她也不想就此壞了祖宗之制,於是就告退回慈寧宮了。
“王伴伴,傳詔文武百官,明日開朝會!”
雖然親征之事已經和內閣六部定好了,但還是要在朝會上正式宣佈的,畢竟也是堂堂的皇帝,還是需要注意一些場面問題的。
朱由校為了純妃的安全,又臨時起意,宣佈客氏此次也要隨駕,雖然朱由校比較信任她,但畢竟在歷史上也有謀害皇妃和皇子的傳聞。
如果純妃沒懷孕還好,現在懷孕了,必須得特殊對待才行,不穩定的因素絕不能存在。
喜峰口軍營,兩名錦衣衛徑直而入營門,駐馬大呼道:
“陛下手諭到,滿桂、李松平速來接令!”
守衛軍士立刻飛奔營內,稍傾,滿桂、李松平二人連忙一路疾跑而至,跪聲大呼道:
“恭迎天使!”
錦衣衛緹騎見二人已至,開啟手諭大聲道:
“北征之事已定,朕不日即將御駕親征,著滿桂、李松平二人立刻準備軍需物資,發放優質戰馬與盔甲軍械於騎兵,至少保證一人雙馬,以備出關!”
“全軍進行嚴格管控,所有訓練一概停止,養精蓄銳,隨時準備出關!”
“臣接旨!”
待宣佈完手諭後,李松平想邀請兩名緹騎入營休息,另一名緹騎道:
“將軍不必了,還請將軍立刻為我二人補充乾糧和水,馬匹也換一下,我等還要去遼東呢!”
“即如此,那就稍候!”
待得送走了這兩個錦衣衛,滿桂激動的說道:
“好啊,終於要打仗了,想不到陛下還要御駕親征,自武宗皇帝以後,都多少年了!”
“終於可以好好幹他一場了,李兄,該到我們建功立業了!”
滿桂很開心,可李松平並沒有他這麼開心,只道:
“剛剛那人可是說的北征,難道陛下是要出塞征伐蒙古?”
滿桂也收起笑容,嚴肅的回答道:
“應是沒錯,不過眼下我大明最應該征伐的難道不是建州的野豬皮?陛下此舉何意?”
不止是他們不理解,朝堂上的大臣也理解不了。
“陛下,不可親征啊,英宗土木堡之禍猶在眼前啊,陛下萬望慎重啊,三思而行!”
“臣死諫陛下,如陛下要親征,請陛下從臣的屍體上踏過去!”
“陛下,蒙古與我大明尚無戰事,陛下為何要征伐蒙古?臣不懂陛下其意。”
御座上的朱由校緩緩道:
“那朕問你,野豬皮為何要聯合科爾沁部壓制蒙古其他諸部?”
“朕在問你們,為何我大明兩百多年始終無法平定北方?這些年又是因為什麼而使我雙方無戰事?”
朱由校連環三問把這些人搞懵逼了,這根本不回答他們,直接反問。
他們將目光放在了內閣元輔王象乾身上,他們希望這個文武雙全的老臣也來諫言,可結果非常失望。
王象乾就站在一邊眼觀鼻,目不斜視,看都不看他們一眼,根本不做任何回應。
別無他法,這些人只能依靠自己,禮部主事劉宗周硬著頭皮道:
“臣敢問陛下,察哈爾部與我大明乃是盟友,這些年一直相安無事,亦無不臣之心,陛下為何征伐?”
朱由校看著這個歷史上為大明殉國的大臣道:
“劉愛卿,有沒有不臣之心從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所謂的相安無事,不過是那林丹汗沒有大舉犯邊而已,怎麼能說無戰事?”
劉宗周依然不依不饒的道:
“儘管如此,也是無傷大雅,況且林丹汗也多次上書解釋,是底下的部落擅自行動,並非受他之意!”朱由校大喝道:
“難道幾個字就可以成為他們劫掠邊鎮百姓的理由?有一才有二,如不制止,他們會更加肆無忌憚、得寸進尺,宋朝的教訓還不夠嗎?”
“他們南下一次,邊鎮有多少百姓永遠失去了生命?要朕眼睜睜的看著朕的子民遭受他們的屠殺?如此不聞不問,大明國威何在?”
縱然是劉宗周這個犟老頭,被朱由校一頓說,也是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了。
“陛下,縱然要北征,如今時機也不可,國庫也無錢糧供應幾十萬大軍的後勤,而且首要問題,還是要先平定建州野豬皮。”
“而且草原也不是這麼好平定的,當年成祖皇帝五次北征亦是無功而返,草原各部仍然生龍活虎。”
“如陛下不聽臣等忠言,一意孤行,非要出師北征,必使我大明陷入兩線作戰之境,國庫根本支撐不起曠日持久之大戰!”
朱由校也承認周應秋所說沒錯,要是以往要大規模北征,確實要準備繁多,而且大多時候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大軍,所需靡費確實很多。
規模最大的就是朱棣的五次北征,每次去草原都是幾十萬大軍,光是糧草軍餉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諸位放心,朕此次將改變戰法戰術,不同以往,不會曠日持久的。”
又沉聲道:
“察哈爾部必須要打,林丹汗表面順從,實則狼子野心,妄圖坐上觀虎鬥,從中漁利,朕可不會如他的意。”
眾人見皇帝完全不為所動,大多選擇了沉默,只有幾個不知死活的所謂忠臣還在諫言。
劉宗周見此又上前道:
“陛下如有計劃,還請告知臣等,讓臣等知曉,且朝堂大臣諸多知兵之人,也好為陛下拾遺補缺!”
“等朕回朝之時,劉愛卿就知道了。”
朱由校怎麼可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把軍事機密說出來,他又不是朱祁鎮和朱由檢,就連假的他都不會說,有人知道就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