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主官人選
章節報錯
想了半天,朱由校和王象乾三人始終想不出一個好法子,隨後他只得將宋應星和李長文詔來乾清宮。
既然自己拿不定主意,那就直接詢問這些主官,宋應星對於這些瞭解頗深,想必他不會讓自己失望。
待二人到了以後,朱由校也不隱瞞他們,都是自己信得過的大臣,沒必要藏頭露尾的。
宋應星聽完後心驚不已,想不到陛下居然有此魄力,這可是改變整個大明的國策大事啊。
“大司空,朕與三位大學士探討了半天,始終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不知你有什麼好建議呢?”
朱由校這問題把宋應星都給難住了,只見他說道:
“稟陛下,此事確實不好辦,農戶與匠戶臣都有所瞭解,確實如陛下所說,沒有文化,這教導之事是指望不上他們的!”
“敢問陛下,這皇明學院,陛下準備招募多少學子,各科學子多少?各學科的講師多少?”
朱由校沉思片刻說道:
“這皇明書院剛剛開辦,一切尚未成熟,朕打算等以後走上正軌在大規模招募學子,因此這第一期學子,一科的學子就在百人之內!”
“如此規模,倒是好辦!”
宋應星小聲嘀咕了一句後說道:
“稟陛下,臣倒是有一個居中的法子,不過有點愚笨!”
一聽有辦法,朱由校立刻說道:
“大司空儘管道來!”
“稟陛下,這工農兩科的學子可直接由朝中官員之中挑選,將他們培訓結業,就直接擔任皇明學院講師即可!”
“可是這樣的話,是不是耗時良久,沒個三五年恐怕不行吧?”
這他也不是沒想過,只是所需時間實在是太久了,而他是要現在就辦起來。
“稟陛下,無需多久,官員之中也有知農知工之人,比如閣老,不就對於西洋人的火器大炮瞭解繁多?”
見宋應星以自己為比喻,徐光啟也面帶笑容,畢竟被別人認可,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這倒也是,看來是自己的有色眼睛太過嚴重了,由於對明末那些文官的痛恨,他都以為這些讀書當官的人都只會寫文章了。
宋應星又說道:
“要如此做,就得設立一套嚴格的考成之法才行,臣親自出題來考他們,必須要確定這些人對農工之事瞭解,並且還要感興趣!”
“大司空所言極是,確實應當如此,這些人還要年輕,最好不超過三十,如此接受能力更強!”
經過宋應星的提醒,朱由校猛的想起來,這光是理論恐怕不行,得讓這些學子親身感受才行。
“朕還有一個想法,除了講學以外,還需要實踐!”
這一句話可令的眾臣又不解了。
“陛下,這所謂…實踐、是何意?”
朱由校暗道嘴笨,怎麼一不小心有將後世的詞彙帶了進來,他對於實踐這個詞也解釋不全,含糊不清的說道:
“所謂實踐,就是指要親身親手的去做,比如這農事,每個學子都得下稻田耕種糧食,而工事,比如這一張桌子,學子也必須知道如何製造,而不是整天死記硬背!”
“……”
“陛下之意臣等知曉了!”
“……”
看他們這一知半解的樣子,朱由校又連忙解釋了幾句,幾個大臣總算是搞懂了。
“此事就由大司空負責吧,工部有不少能工巧匠,從這其中挑選出幾十戶,將他們安頓好,就為工學的實踐講師吧!”
“農學也是一樣,就從京師附近找一批農戶,到時你直接去找戶部交接,讓戶部就近劃出一塊地來,這塊地以後就是皇明學院實踐地了!”
“臣遵旨!”
“稟陛下,臣當年落考以後,就在江西一帶隱居講學,這幾年下來,臣收下了不少的學生,對於農事與手工這些都已入門,或許可以幫到陛下!”
宋應星也是看皇帝如此重視工農才敢舉薦自己學生的,雖然他也不敢保證自己學生能夠勝任,但如今學院草創之初,各方面都是稀缺無比,為了減輕陛下的壓力,他也只得硬著頭皮了。
“哦,大司空的學生想必不會簡單啊,既然大司空對自己的學生有此信心,朕也不能不給大司空這個面子啊!”
“多謝陛下,臣也是為大明、為陛下舉薦人才,只希望他們能夠不讓陛下失望!”
雖然宋應星的法子不是太好,但眼下也只能這樣了,畢竟這些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在民國時期,思想如此開放,縱使全國的青少年都在支援變法改革,而且有西方的模板照抄,尚且不能一躍而起,不用說思想古板、封建傳統的大明瞭。
他現在也看清了,要想開啟民智,這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沒個十幾二十年恐怕見不到成果,但他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改革完成。
最難辦的農工學科終於解決了,朱由校也大鬆了一口氣。
“大司馬,你立刻著手準備地圖,遼東與九邊軍鎮的地圖務必齊全,然後多多構建沙盤,沙盤之事有何問題你可去找英國公。”
大明的軍事人才雖然不少,要培養不是太難,可朱由校所要開辦的軍學,是摻雜了地理知識的,光是這地圖,就得準備齊全,而且還要爭取最小的誤差。
尤其是講師的人選尤為重要,現在他還得觀察一番。
王在晉躬身道:
“臣遵旨!”
三個學科已定,商學暫時不在計劃之中,剩下的醫學自然是皇帝一聲令下的事。
畢竟大明的醫術還是較為發達的,醫學大家數不勝數,最著名的就有萬全和李時珍,時人常稱“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萬全字密齋)
萬全更是被康麻子這狗東西封為醫聖,由此可見萬全醫術高超,品德高尚。
其他的還有如張景嶽、薛己等人,尤其是薛己,所有的女人孕婦都要感謝他,薛己對於內外婦幼、本草之學無所不通,他還出了一本書,名為“保嬰撮要”!
大明還有一個所有人都忽略了的醫學大家,那就是太祖皇帝之子周定王朱橚,他的皇室身份掩蓋了他對於整個世界的貢獻,他是中華幾千年中最被低估的一個王。
醫學的教師,甚至都不用朱由校來操心,李長文直接一股腦的給他舉薦了許多醫官,畢竟祖上是李時珍這個大牛,在醫學這個圈子裡面,恐怕他們李家的地位不會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