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趙立民升遷
章節報錯
“立民,你沒事吧?”
剛騎著腳踏車回村,趙立民就看到了村口大樹下,站了一個身影。
身影焦急的走來走去,直到趙立民靠近。
身影這才神色慌張的跑了過來。
“我能有什麼事?”
趙立民看到陳秀真跑來,心中不由得一暖,立刻下車,迎接了上去。
但是,看到她頂著熊貓眼後,心中一疼,非常嚴肅的開口問道:“是不是在這裡等了我整整一宿?”
“我……”
陳秀真看到趙立民的責備後,立刻低下了腦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跟你說了多少次,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等我,看看你,都成熊貓眼了。”
趙立民看到陳秀真的樣子,實在有些心疼。
他甚至不用去猜,就知道,這個傻丫頭因為擔心自己,整整一宿都沒睡。
可偏偏,這樣一個一心一意為自己的傻丫頭。
自己上一世卻辜負了她。
“對不起,我……”
陳秀真滿臉知錯的樣子。
“傻瓜,說對不起的,是我才對。好了,咱們先回家吧!你看,肉聯廠特意送的肉,回頭切一塊送到老宅去。”
趙立民看到陳秀真傻里傻氣的樣子,實在有些不忍責罵她。
然後拿出了腳踏車後座上的豬肉,對著陳秀真晃了幾下,笑著道。
雖然清流村算是養豬大戶。
但是,在這個年代,依然沒有實現吃肉自由。
只能說,勉強能維持生計。
還是那句話,這個年代,實在太窮了。
“啊……喔喔……”
陳秀真的臉蛋一紅,傻里傻氣的點頭。
可是,很快又似乎想到了什麼?
“縣裡養殖場怎麼樣了?”
陳秀真這才想起了正事。
“還能怎麼樣?被我解決了唄!放心,以後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
趙立民信誓旦旦道。
“……”
陳秀真暈乎乎的。
她可是知道,縣裡大型養殖場可是有上萬頭豬啊?
關係到全縣的經濟。
他卻說,都解決了。
“忙了整整一宿,我該回去補個覺才行,回頭你幫我把肉送去老宅,讓你爸媽也嚐嚐葷。”
趙立民打了一個哈欠,疲憊的開口道。
“知道啦!”
看到自己男人孝順又有本事的樣子,陳秀真的簡直幸福的快不行了。
正說著,兩人一同朝著村裡走了去。
……
“都聽說這件事了?”
與此同時,縣委大樓。
一個會議室內。
副縣長羅國慶坐在了主位上,他看了下面的人一眼,很直接的開口道。
他平時的工作,是拿縣裡的經濟和養殖畜牧業。
所以,對經濟和畜牧業這一塊,他看的非常重。
然而這一次,土縣養殖場這件事,卻讓他看到了人才的可貴。
所以,從養殖場回來後,他第一時間召開了這個會議。
“聽說了。”
下面的都是主管全縣經濟各大部門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以及各大廠長。
對於養殖場的事。
他們自然聽說了。
畢竟,養殖場可是關係到全縣的經濟命脈。
“讓這麼一個有能力的人,丟在一個鄉村裡擔任村長,實在有些屈才。不知在座諸位有什麼提議?”
羅國慶直接說出了自己這次召開會議的目的。
趙立民有功嗎?
絕對有。
還是大功。
不僅是對本縣。
乃至全國的養殖業,都是豐功偉績。
因為他的發現,直接結束了豬瘟的繼續蔓延。
如果,僅僅幾斤豬肉打發了他。
實在太讓人寒心了。
況且,像趙立民這樣的人才,對土縣而言,實在太少了。
“羅縣,依我看,趙立民同志對養殖業非常熟悉,而且據說,他們村也養豬,不如把他調入養殖場,擔任一個主任或者高階技術員之類的……”
“那不行,喬主任,您又不是不知道,養殖場的工作人員都已經滿了,而且,大家都是有編制的,哪有空閒的位置?”
“對對對,這個建議不妥,再說了,趙立民同志這次立的功實在太大了,如果被上面的人知道了,立下這個偉功的,被安排到了養殖場,上面的人會怎麼看?其他各縣會怎麼看?”
“李局說的沒錯,確實不適合安排到養殖場。我聽說,隔壁的安縣可是出了名的喜歡挖人才,這事要是被安縣知道了,非得把立民同志挖走不可。”
“那怎麼辦?”
很快,整個會議室的人都爭吵了起來,各有各的意見。
畢竟,這一次,趙立民立下的功勞可不小。
提拔是肯定要提拔的。
可問題是,提拔到了高位或者肥差,會動別人的蛋糕。
可如果提拔到了一個清水衙門嘛!
不僅會寒了人家的心。
甚至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各縣的人給挖走。
畢竟,這個年代,別的不缺,就缺人才。
“我聽說,陳江鎮缺個副鎮長,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
羅國慶打斷了下面的爭吵,開口問道。
“什麼?”
此話一出,全場的人一陣譁然,一個個看了過去。
誰都知道,顏縣長的家鄉就在陳江鎮。
也正因如此,整個陳江鎮都是顏縣長的人。
現在羅副縣長安插一位副鎮長去陳江鎮。
這不是直接把手伸進了人家家裡嗎?
“有意見?”
羅國慶皺了下眉,開口問道。
“沒有!”
下面的人一起回答。
“既然沒有,那就這麼決定了。老張,你跟趙村長是熟人,這件事你來安排。”
羅國慶看了張敬忠一眼,吩咐道。
“是,羅縣。”
張敬忠苦笑。
他早準備這次趙立民升遷的事了。
可讓他沒想到,羅縣居然把趙立民調去了陳江鎮。
要知道,陳江鎮可是一灘死水。
凡是想進去的人,最後都一個個被趕了出來。
“散會。”
羅國慶說完,起身就走。
可會議室裡的人依舊鴉雀無聲。
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最後,他們只能嘆了口氣,跟了上去。
……
清流村,村委。
“咱們村的豬都已經出欄了,田裡的莊稼,也不用每天下地,我的意思是,咱們村分出一半的人前來搞副業……”
趙立民召開了全村會議。
在這個知青集體回城,改革開放試水的年代。
種植糧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想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搞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