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天價合約
章節報錯
“白度公佈的檢測演算法是你們合作的技術產出?”辛頓的注意力更多偏向技術方面,一個比較純粹的學者。
“與其說是合作的技術產出,不如說是我單方面提供的技術服務的。”孟繁岐當時與白度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自己在此時的談判當中可以取得主動。
“單方面的技術服務?”辛頓瞳孔地震,“那檢測端的創新...?”
“檢測端做了一個單階段的直接回歸,規避了傳統的二階段區域提出機制,結合了我的骨幹網路,速度和效能方面都有了比較顯著的提升。”
孟繁岐說著,直接掏出了當時給李彥弘看的同款實驗結果表格,以及DreamNet的論文最終版。
這篇論文孟繁岐明天就會公佈,這樣後天參會的時候他可以省略掉一部分內容。
因此直接拿出來給谷歌的兩位先看看也沒有什麼。
“這個速度看起來稍微合理了一些。”辛頓大概估算了一下模型的引數量和計算量,“非常震撼的想法,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辛頓一生的經歷以學校為主,這次來谷歌主要是藉助他的名氣和威望,起到一個輔助的效果。
看到這些實驗結果和論文,辛頓非常滿意,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心裡盤算著,這小子現在還在讀本科,我看看將來有沒有什麼辦法,直接把他拐來我名下讀個博士學位。
傑夫在一旁,看著辛頓站在旁邊,已經笑得合不攏嘴,心說果然談判上是指望不了辛頓太多。
雖然與白度的成功合作這件事有很大的議價權,傑夫仍然在為谷歌爭取主動。
“但這項技術既然已經和白度合作,想來應該無法交給谷歌吧?”這是個非常合理的說辭,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李彥弘竟然為了交好孟繁岐,這一次特意開出了非常優惠的技術合作合同。
“根據與白度簽訂的合約,我仍然有權力為自己所加入的公司提供這項技術。不過該公司需要保證兩點,不繼續對外提供這項技術,以及不涉足華國的檢測相關的市場和行業。”
這個情況傑夫完全可以接受,谷歌早已退出了華國市場,雙方並不存在太多直接的競爭。
只是他不理解,李彥弘到底是怎麼想的,竟然只簽訂了技術服務合同,而不是出更高價將技術買斷。
這裡也體現了李彥弘和傑夫兩人方法上的不同之處。
李彥弘認為事情的關鍵還是在於與孟繁岐的關係是否能夠相處得好,這次的技術相比之後的發展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而傑夫則更傾向於徹底把控已有的技術,就事論事。
“我們最初是看中了你在DreamNet上的創意和想法,因此透過你與阿里克斯曾經的郵件往來聯絡上了你。可就在這短短的三四周內,你就已經連續兩次再創佳績,並且是在與骨幹網路設計完全不相同的領域當中。”
給壓力歸給壓力,對於孟繁岐的成果和能力,傑夫也是相當震撼相當欣賞的。
“如此看來的話,我們上次開出的五百萬美金兩年簽字費,每年薪水總包一百萬(~30工資+~60股票+~10獎金)的價格,可能已經過時了吧?”
傑夫轉過頭來和辛頓眼神交流了一下,然後試探性地問道,“在這個基礎上給你簽字費翻倍如何?”
“傑夫,你在談判最開始就跟我說要單刀直入,不繞彎子。怎麼現在自己開始步步為營,一點點試探了?”孟繁岐微微皺眉,傑夫這操作可有點雙標啊。
“三千萬美金三年簽字費,你要籤至少三年。”傑夫直接改變了風格,彷彿已經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但實際上他還是給自己留有一部分餘地。
從一千萬到三千萬,聽起來是翻了三倍,但同時也從兩年變為了三年,因此實際上也只是再翻了一倍罷了。
這種模式的年薪佔比很少,大頭都在簽字費買斷的那一下。
孟繁岐思索了一番,兩年的時間他比較可以接受,三年就稍微有一些太久了。
自己14年初入職的話,兩年到兩年半的時間,在16年初左右應該就已經足夠結束早期需要狂發論文的時期。
到那時候,孟繁岐計劃是依靠自己的學術地位和資本累積,再加上對大勢和成功模式的預知和把握,迅速推出和落地一些技術產品。
到那個時候,如果還簽在谷歌,少不了會有諸多的不便。
伊利亞15年底之所以要離開谷歌去OpenAI,便是因為在大公司做這些具體的落地專案手續十分繁瑣。
即便是谷歌這樣的頂級技術公司,也不免會有外行指導內行,管理凌駕於技術之上的情況。
單純只做研究的時候倒還好,想要牽涉其他公司,投入生產部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還是希望以一年一簽的形式制定分成合約,如果是分成合約,我可以完全不要簽字費,你們也可以根據我的產出決定是否續約。”孟繁岐仍舊堅持自己的合約模式,一次買斷的操作對自己來說實在太虧了。
“你加入谷歌之後,免不了會有技術上的合作者,還有多部門的協作,分成的模式,具體貢獻如何劃分,我們還需要再仔細商議確認一下具體的條款。”
傑夫也不排斥這種模式,畢竟分成可以約定淨利潤的比例,他真的分得多,對公司來說並不是壞事。
只不過此時此刻,他們的確沒有料到這個沒什麼社會經驗的本科生竟然直接了當地拒絕了己方開出的千萬美元兩年的合約,以及後面加碼的三千萬美元三年的合約。
這完全出乎了兩人的意料,他們沒有準備好特別完善的分成方案。
對於孟繁岐提出的要求,傑夫也需要和其他高層稍微商定一下。這個比例一個搞不好就容易給出去太多。
要知道去年辛頓三人聽到4400萬美元的時候,腿都有點軟,腳步都有些飄了。
傑夫這次過來,其實最真實的底線是五千萬美金四年,也就是年均1250萬美元的簽字費。
但目前看來,似乎純粹的簽字費並不能滿足這個年輕人的胃口。
“這個倒不要緊,我們可以明天,或者後天IMAGENET研討會後再一起談一下分成模式的具體條款。”
孟繁岐根本不著急今天非要確定合同不可。
白度那邊的重頭戲,技術的釋出會還在後頭呢。
等到那邊的細節公佈出來,合作的具體情況出來,自己可以操作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