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舟子最近的生活非常滋潤。

吃完晚飯,袁舟子掃視了一下自己開闢的幾個戰場,對熱度和反響都相當滿意。

他依靠打假起家,最近兩年逐漸愛上了當槓精博取流量那一套。

這也不能怪他,只能怪去年那場戰鬥,給他帶來的好處太大了。

袁舟子其人,里程碑事件之一就是和知名青年作家那一場關於“你怎麼證明你的作品是你自己寫的”的大亂鬥。

2012年前,韓涵作為青年作家,青年意見領袖,風頭一時無二。在blog,圍脖的號召力和粉絲量都冠絕全場。

只可惜文人總是容易得意忘形,韓涵12年陷入被質疑代筆的風波,本來大勝質疑者麥子。

結果一時間高興極了,言辭之間沒有注意尺度,惹上了袁舟子。

再次陷入被質疑的風波後,韓涵進退失據,總是想著自證清白,結果疑點也越來越多,越描越黑。

這件事情到最後,都沒有一個能夠令所有人信服的定論,徹底變成爛賬。

支援雙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袁舟子依靠此事獲取了巨大的熱度和流量。

韓涵事件之後,袁舟子隱藏在“打假鬥士”稱號下的槓精屬性暴露無遺。嚐到甜頭的他,操作也開始變形。

今年年初的時候,袁舟子和羅勇浩兩人不知怎麼打了起來,纏鬥至今。今年遲些時候,就在上個月,袁舟子還和央視主持人崔勇元就是否支援轉基因一事,展開了激烈地爭鬥。

這次撰文攻擊教育體制,僅僅是他忙裡偷閒,夾帶的私貨罷了,都算不上是他的主戰場。

收錢辦事罷了,袁舟子一擊即脫,發文之後甚至都沒有太關注這件事情。

此時他仍在國內戰場,因而還算有些分寸,只是偷偷夾帶一些私貨。在孟繁岐的印象中,此人躲到美國去之後,直接造謠抹黑華國的操作可多了去了。

只是順帶黑了一下,卻不曾想效果還不錯,袁舟子樂得合不攏嘴,嘴巴的弧度險些將那張大方臉一分為二。

燕京電力大學針對自己文章引發的風波,釋出了一則宣告。但這種官方的宣告一般效果也就那樣,起到的作用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被自己打了先手,落入被動的境地。吃瓜群眾們先入為主,這種非常書面的東西是很難讓吃瓜群眾買賬的。

也就是這時候反轉還不夠多,群眾們容易輕信袁舟子。孟繁岐看到圍脖的澄清下面仍舊“悲哀”聲不斷,嘆了口氣。

等再過幾年,來回反轉的事情多了。網民們才會對這些事情更謹慎些,看熱鬧的時候會等一等,讓子彈飛一飛。

燕京電力大學的宣告圍脖下烏煙瘴氣,不得已鎖了評論,這下子讓圍觀的群眾更加堅信了自己的猜測。

不讓我留言,肯定有問題啊!

袁舟子吃晚飯沒事做,看到燕京電力大學的宣告評論區鎖了,連忙編輯了一則圍脖,把這些無法留言的熱度引到自己這邊來。

“燕京電力大學給出了回覆宣告,非常官方的回應,絲毫不提教育方式方法的問題。通告下面還禁止留言去回覆討論,難道這就是我們大學的理念嗎?懼怕交流討論,對於提出問題的人直接讓他們住嘴了事。我可以閉嘴,但問題就得到解決了嗎?”

微博發出之後,熱度迅速上升。

在學校宣告區裡無法留言的人紛紛跑來袁舟子這裡發洩。

不一會的功夫,就有了好幾萬的點贊和數千條評論。

“真是太悲哀了,我們的教育。”

“如果是在國外,一定......”

好!好啊!

袁舟子看到這資料增長的速度,高興壞了。

和羅勇浩,崔勇元還有韓涵爭鬥,總是需要高強度對抗,經常還有許多粉絲來攻擊自己。

雖然袁舟子的臉皮厚度可以繞地球兩圈,但人捱罵了總會有些不舒服。

沒想到引導暗示這種內容竟然如此有市場,實在是一舉兩得!

一邊打著飽嗝,袁舟子一隻手摸著自己的肚皮,另一隻手刷著自己的圍脖評論區,時不時地刪除一兩條不利於自己的評論,以引導整體的風向。

突然,他注意到相關的評論區開始有不少人在轉發一篇文章。

點進去一看,發現是自己用來攻擊燕京電力大學的工具人,孟繁岐本人的澄清文章。

“哈哈,區區本科生還是太嫩了。一旦你要協助學校聯合澄清,你就會被吃瓜群眾打成一個群體。”袁舟子顛倒黑白的事情幹得多了,起初用這個學生當工具人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點。

“學校拉學生出來澄清,很容易可以被我包裝成壓迫或者收買。”袁舟子根本毫不在意,他前一篇文章可以說他是蒙塵的明珠,下一篇文章也可以把他說成被學校收買的墮落小人。

“只要稍稍暗示他從學校那裡獲得了利益,則很輕鬆又可以拉開角度繼續攻擊。”

袁舟子已經開始醞釀下一次攻擊的角度了,但繼續往下看這篇文章,卻發覺情況有些不大對勁。

這小子用的好像是以退為進的手法。

孟繁岐壓根沒有用澄清的方式和邏輯去寫這篇文章,新媒體的話術每年都在迭代,他太清楚正兒八經的公告是沒人看的了。

他響應學校發的這篇短文叫《每個人都可能是蒙塵的珍珠》。

採取的招式是推己及人,引起共鳴。

文中開篇先講述自己高考時選取專業的迷茫和無知,大一大二時興趣缺缺,成績不理想。

這些事情是大部分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有共鳴的,無形之中已經拉進了這些讀者和寫作者的距離。

而後,孟繁岐簡述了自己休學是為了專心在感興趣的領域取得成績,陳述了一些成果,並重點突出了付院長對自己的啟迪和幫助。

文章的中端部分主要對大學專業的重要性進行強調,反思和討論了現在大學對更換專業的限制。

最後,則提倡學生和家長要關注學科專業和學生的興趣,呼應標題,只要能夠發掘學生的興趣,選擇正確的學科,那麼每個人都可能是蒙塵的珍珠。

全文不刻意去解釋和宣告,反而對學校的一些制度和想法進行了反思和討論,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但卻將袁舟子的核心依據完全瓦解,並引導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大學專業和人生的關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