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向他指點的地方看去,果然有一排石柱一樣的礁石,幾乎有島嶼一半的高度,頂端還長著鬱鬱蔥蔥的植物。於是眾人紛紛點頭表示看到了。

劉光亭接著說道:“在那排礁石後面就有一條不寬的水道,只有從礁石的左邊繞過去才能找到。透過這條水道能直接進到島嶼內部,內部有個很小的湖,所以這夥海盜把碼頭放在島裡面了!”

李文亮聞言一拍大腿說道:“我從這個片海域走過多少次了,這個島我也是見過幾次的,只是真沒想到這個島居然還有這般的隱秘所在,真是少見的很!”

劉昊嘉也點頭說道:“的確是鬼斧神功啊!不過這個島上有多少人?頭目是誰?平時行事如何?”

劉光亭說道:“這夥海盜的人不多,老老少少全算上也就是百人左右!他們的頭目和人爭鬥的時候被人弄瞎了一隻眼睛,所以人送綽號叫康獨眼!他為了保住老巢的秘密可謂心狠手辣,凡是被他搶劫過的船隻,所有人都會被殺光,因為他不想有人知道在這個島嶼附近有海盜搶劫,這樣大家就不會想他的老巢就在這裡!”

李文亮拿著劉昊嘉給他的望遠鏡看向小島說道:“這個島嶼看來非常的易守難攻,所以只能是依靠速度了!”

劉昊嘉對古代海戰了解的不深刻,但他有足夠的戰鬥常識。這裡只有一條狹窄的水道,並且還在對方控制之中,唯一能採用的辦法就是用最快速度沿著水道衝進去,中間付出多少犧牲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只要衝進去一艘船,勝利就唾手可得了!

所以劉昊嘉贊同的點點頭說道:“沒錯!記這麼辦!現在你下令指揮吧!本官在船上已經有點兒變味兒的淡水實在是沒胃口,希望這個島上有淡水!”

劉光亭笑著點頭說道:“二少爺放心,海盜們選擇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是有淡水的,至少也是有一個泉眼在,要不然人待不住的!”

這是李文亮已經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旗語兵快速的揮動令旗將命令傳達下去。很快,艦隊中就分出六艘船出來,揚起船帆快速的向前面島嶼駛去。

劉昊嘉再次端起望遠鏡放在眼前看向島嶼,同時說道:“你們猜島嶼上會不會有瞭望的人?”

李文亮說道:“肯定會有!只是這時候我非常希望他們剛剛喝醉了!”

劉昊嘉眯著眼睛仔細的搜尋島嶼頂端,緩緩地說道:“作為一名軍官,你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敵人的麻痺大意上面,還是做好犧牲的準備吧!”

李文亮點點頭沒有說話,也舉起的望遠鏡向快速行駛的六艘船看過去。這六艘船已經排成了一字長蛇直撲前方的島嶼。

正所謂望山跑死馬,在海面上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看到一個島嶼很容易,等你過去的時候就需要好久。等到那六艘船靠近島嶼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時辰以後時候的事情了。

而且就像劉昊嘉猜測的那樣,島嶼上的海盜不僅設立了瞭望哨,而且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因為此時已經足夠近,透過望遠鏡已經能看到山頭上有人在活動。

光看他們的活動就已經能推測出他們在做什麼,水道兩側的海盜們正在將一些遮蔽物挪開,露出了兩臺簡陋的投石機。這種人力操作的投石機效率不高,準確性也差,但是在狹窄的水道上卻有著巨大的優勢!

脆弱的木船一旦被石塊砸中就會被重創!若是運氣好的話,貫穿甲板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帆船進入到水道當中,風力接近於無的情況下,帆船的速度會非常慢,更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就在眾人觀看的時候,第一艘帆船已經完成了轉向,駛進了礁石後的水道當中。由於礁石和島嶼的阻擋,這裡的風力變小了,船隻航速迅速開始減緩。

看到這一幕,水道兩側懸崖上的海盜們歡呼起來!他們似乎看到了勝利!尤其是為首獨眼海盜更是大聲呼喚:“對準第一艘船,一定要把它砸爛!只要它卡在水道上,官軍就進不來了!”

就在海盜們大聲應和鼓舞自己的時候,為首的戰船突然從兩側各伸出十支船槳來,插進海水當中開始飛速的起落!海船的速度突然間就變得快速起來!這一幕可看呆了懸崖上的海盜!

縱觀中國和世界的造船歷史,大家很容易發現一件事,一提起帆槳船,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希臘的戰船以及衍生出來的羅馬戰艦!相信看過《賓虛》和《埃及豔后》這兩部電影的人對這種帆槳船並不陌生!但是似乎很少聽說過中國有帆槳船,也沒有在電影作品裡看到他們的身影!

那麼歷史上中國真的沒有帆槳船嗎?其實是有的!中國人用槳的時間很早,但是更加聰明的中國人發明出了比船槳更有效力的船櫓!遺憾的是,推進效率更高的船櫓要付出操作空間巨大的代價!

再加上作戰環境及戰略思想的不同,所以中國水師對於戰船速度的追求並不強烈。所以中國的帆槳船未成為主流,櫓帆船反而相對常見。尤其是內河,小一點的船隻甚至只用船櫓就可以了!

但是中國歷史上依舊有一款表現突出的帆槳船曾經出現過。那就是在明朝中後期的時候,也就是16世紀初,葡萄牙人剛剛來到亞洲不久,酒桶明朝發生了衝突,最著名的就是1521年的屯門海戰!在與葡萄牙的戰爭當中,明朝學到了三樣東西:鳥銃,弗朗機炮和蜈蚣船!

其實鳥銃和明軍所用的火銃是有些區別的。鳥銃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槍械了,有罩門,有準星,有槍托,有扳機,能用雙手端著發射。這樣大大的提高了準確性。

明朝範文景曾經在撰寫的《師律》中寫道,鳥銃以火繩點火,雙手持握則不動搖,故發有八九中,飛鳥在林皆可射落,因此得名!所以此後明軍中也全部改用火繩槍,但是口頭的名字仍沿用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