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汽車集團是華夏一家大型汽車集團公司,成立於1969年,目前也算是是華夏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只是到現在為止,這個領軍企業在各方面的表現並不是讓人很滿意。

作為旗下子公司的西風模衝,自然也是感受到了壓力。

現在大家也都在想辦法給自己搞點業績。

銷售額上不去,那就從其他方面著手。

比如新技術的突破,這絕對是值得拿出來好好的說道說道的。

很顯然,曹陽的論文,讓劉威看到了給公司做貢獻的希望。

“劉部,《華夏汽車衝壓》雜誌上曹總髮表的論文,我也翻來覆去的看了很多遍。”

“雖然我不知道南山在這方面的進度到底如何了。”

“但是曹總是一個思想非常開明的人,我覺得雙方在熱衝壓技術方面,應該還是有合作的可能性的。”

“哪怕是他們沒有辦法直接傳授我們技術,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南山購買熱衝壓使用的壓機和模具,那麼對方沒有理由不指導一下我們吧?”

戴善華的這個建議,讓劉威眼前一亮。

這是個好主意啊。

反正西風模衝只要想搞熱衝壓成型,那麼匯入新裝置是必然的事情。

與其從歐洲購買昂貴的裝置,不如找南山合作。

反正到現在為止,南山在壓機行業的口碑還是非常高的。

就是會田和舒勒想要找南山的把柄都有點困難。

“你說的沒錯,我等會就跟他們聯絡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過去考察一下。”

……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是一句流行的諺語,表達了企業在不同層面上的競爭策略。

在這句話中,“做標準”指的是企業透過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和規範,來提高自己在行業內的地位和聲譽,樹立品牌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流的企業做品牌“則是指那些可以透過品牌形象和品牌營銷來吸引顧客的企業,它們通常注重品牌形象和品牌的認知度,以提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流的企業做產品“則是指那些只注重生產和銷售產品,而不注重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的企業。

這些企業通常只能透過低價位和低品質來爭奪市場份額。

很顯然,南山是想要做一流的企業。

熱衝壓成型技術在全球來說,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

但是對於華夏來說,卻是非常的陌生。

到現在為止,華夏生產的汽車,還沒有任何一臺真正意義的使用熱衝壓成型零件。

這種情況下南山要搞熱衝壓成型的相關裝置和模具,顯然是奔著“做標準”的方向去的。

這自然是引起了舒勒的高度重視。

“徐,這本《華夏汽車衝壓》雜誌,確定是一本權威性的雜誌?”

“熱衝壓成型技術在歐洲最早研究的,華夏國內應該是還沒有任何運用。”

“這種情況下南山說他們已經具備了熱衝壓模具和裝置的生產能力,我是不大相信的。”

“要是把這個訊息彙報給總部,很容易引起誤會的。”

盧卡斯覺得好心累。

自己已經費被髮配到了華夏,怎麼就不能讓他省心點過日子呢?

一件接著一件的折騰,他感覺自己要吃不消了。

“盧卡斯,這本雜誌在國內的知名度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在衝壓行業絕對是非常權威的。”

“不管是國內的各個衝壓廠家和模具廠家,亦或是壓機裝置廠家,肯定都是有訂購這本雜誌。”

“曹陽的這個文章,如果完全是亂說的,對方應該不會刊登才對。”

“不過這個事情確實是有點詭異,他們什麼時候居然開始研究熱衝壓技術了。”

“要知道就連我們舒勒在熱衝壓壓機方面的研究,也還沒有完全搞定呢。”

徐大成此時也是很困惑。

自己這兩年已經很努力的工作了,但是業績並沒有變好,工資待遇也沒有變好。

難道收入不是應該跟自己的努力付出程度相掛鉤的嗎?

“各種壓機裝置當中,熱衝壓使用的壓機應該是技術難度比較高的。”

“這個跟未來伺服衝壓壓機的一些工作原理有一定的重合性。”

“所以總部也是很重視的,投入了不少的資源在這方面。”

“眼看著馬上就要有成品出來了,卻是又被南山給超越了。”

“這是會危及到舒勒未來的大事啊。”

盧卡斯雖然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

在舒勒幹不下去了可以去其他的公司。

但是他還是很有責任感的。

“普通的衝壓裝置,我們在華夏獲得訂單的難度已經上升了很多個等級。”

“除了一些歐美系的客戶,一般的客戶我們已經很難拿到壓機訂單了。”

“本想著將來總部有新的壓機技術出來之後,可以靠著技術優勢重新搶佔市場,現在看來也有點危險了啊。”

徐大成心中,居然冒出了一個跳槽的想法。

舒勒的日子不好過了。

自己是不是要及時換一個東家?

當然了,這話他肯定是不會跟盧卡斯說的。

“你好好的調查瞭解一下,看看南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這方面的技術。”

“我們儘快的形成一份報告資料,給總部彙報一下,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

盧卡斯雖然還有很多疑問,但是涉及到南山技術有限公司的事情往往都會超出自己的想象。

所以他覺得還是要好好的跟總部彙報一下,要不然到時候出現了意外,自己絕對是要背鍋的。

……

本特勒是一個成功的家族企業,它有將近130年的歷史,如今已傳至第四。

其旗下設有四大構成部分:汽車工業,鋼/管,機械工程和配送中心。

本特勒汽車工業公司是全球汽車零部件最主要供應商之一,為世界上幾乎所有汽車製造商生產配套產品。

產品包括前懸掛、後懸掛模組;底盤系統;防撞結構件;發動機排氣及控制系統。

本特勒擁有專項的熱成型衝壓技術,是世界上第一家將熱成型技術成功應用在汽車車身的公司。

大眾汽車作為本特勒最主要的客戶,他們自然也是在檢討跟隨者大眾的步伐進入到華夏。

為此,本特勒也是做了不少相關的準備。

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一些方向。

只是剛開始只是生產底盤零件,還是連同熱衝壓零件也要考慮,這個沒有最終確定下來。

在這個時候,他們卻是聽說華夏國內有廠家能夠做熱衝壓了,這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皮特,我們本特勒是熱衝壓領域裡頭技術實力最雄厚,專利最多的企業。”

“別說華夏的零部件企業,就是東瀛和美利堅的零部件企業,在這方面都是沒有辦法跟我們相比的。”

“我高度懷疑這家叫做南山技術有限公司宣稱的掌握了熱衝壓技術是竊取了我們的機密。”

“你去了解一下,看看有沒有我們以前的員工跳槽去到他們那裡。”

“亦或是他們的技術有沒有侵犯我們的專利。”

馮博是一名德意志人,不過來到華夏任職之後,他就給自己起了一箇中文名。

正好他的名字有個讀音是馮,然後又是博士,馮博這個名字就成為了他的中文名。

不過,跟他相反。

皮特其實是個華夏人。

原名叫做錢輝,進入到本特勒之後就給自己起了一個英文名。

就連郵箱地址都是錢皮特。

不得不說,有點諷刺。

“馮博,這個訊息我也注意到了。”

“不過伱也知道,華夏的很多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和論文,存在主觀臆測的情況。”

“我覺得你不用特別的在意。”

“這南山技術有限公司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有研究熱衝壓成型,怎麼可能就會掌握相關的技術了?”

“很大的可能是他們在虛假宣傳。”

“反正華夏的很多學者發的論文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吹噓的很厲害,實際上卻是沒有什麼東西。”

錢輝的態度跟馮博顯然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他看來,這個事情就是一個小插曲,不會對本特勒的發展帶來任何的影響。

甚至都沒有必要太過花費心思的去關注。

“你確定是這個情況?”

“可別到時候大眾汽車開始使用熱衝壓成型零件的時候,我們的訂單卻是被他們給搶走了。”

馮博將信將疑的看著錢輝。

他倒是知道自己對華夏的國情不是很瞭解,所以也願意聽一聽本地員工的意見。

“我很確定。”

“熱衝壓的各道工序裡頭都涉及許多的新技術,這根本就不是華夏國內的供應商現階段就能掌握的。”

“至少要再過十年,他們才有可能在這方面取得突破。”

“那個時候,我們在華夏的佈局肯定也已經完成了。”

錢輝今年可是專門去過一次本特勒德意志總部,參觀了各個工廠。

對於本特勒的技術先進性,他是非常認可的。

在他看來,自己說十年時間,都已經是高看國內的那些廠家了。

“行吧,那要是有什麼新的情況,你及時告訴我們。”

“熱衝壓技術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和推廣的技術,也是公司新的利潤來源。”

“可不能出現失誤。”

為了研究熱衝壓技術,本特勒可是不僅掌握了模具製造技術,還自行涉及了加熱爐。

甚至連壓機也都是跟著裝置廠家一起做了開發。

這麼大的投入,現在還沒有收回成本呢。

自然是不能出意外。

畢竟,他們現在可是佔據了產業鏈的上游位置,正是大展拳腳,掙大錢的時候。

“出不了意外,華夏的本土供應商,拼成本優勢,做一些低技術含量的零件還可以。”

“像是熱衝壓成型這些站在產業鏈前端的零件,他們是不可能有什麼收穫的。”

錢輝非常肯定的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這讓馮博稍微鬆了一口氣。

……

“部長,有個訊息我覺得有必要跟你彙報一下。”

劉文非抱著自己的東芝膝上型電腦,來到了加藤一郎的桌子旁邊。

為了標榜平等,東瀛系的公司,有許多都是領導和員工一樣,都在一個大的辦公室裡頭辦公。

這種看起來平等的做法,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有的企業裡頭,東瀛企業的上下等級是最森嚴的。

“什麼事?”

加藤一郎的情緒不是很高。

會田衝壓這段時間在華夏的發展很不順利。

不僅華夏本地企業的訂單拿不到,就連東瀛系的零部件企業的壓機訂單也經常出現沒有辦法全部獲得的情況。

這可就要命了。

會田主要的產品就是衝壓裝置,並不是什麼綜合性的大公司。

這壓機訂單拿不到,關聯的開卷落料線之類的訂單,自然也是沒有希望的。

那麼會田在華夏還怎麼做生意?

這種局面,哪怕是跟廣鍛成立了合資公司,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畢竟剛開始的時候,零件都還是從東瀛運輸過來的。

合資公司生產的壓機的售價,還是比南山要高不少。

“我在《華夏汽車衝壓》這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論文,裡面的資訊我覺得可能有點意義。”

馬上就要彙報跟南山相關的資訊了,劉文非的心情也是有點忐忑。

之前的時候,只要是彙報到了南山相關的內容,他就發現自己容易被罵。

“雜誌?”

“呵呵!”

“華夏的雜誌還能有什麼名堂?”

雖然加藤一郎滿臉不屑,讓劉文非有點不舒服,但是他卻是不敢反駁。

“曹陽在上面發表了一篇論文,在那裡鼓吹熱衝壓成型技術,認為將來汽車車身零件的發展方向就是熱衝壓。”

“最關鍵的是他還說南山已經掌握了從壓機到模具設計的全套熱衝壓技術。”

“這一點,我覺得是不是需要引起重視?”

劉文非這麼一說,加藤一郎的表情終於有點變化了。

雖然在東瀛國內的豐田汽車、本田汽車都還沒有去使用熱衝壓成型的技術。

但是作為衝壓裝置廠家,加藤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門新技術的。

“我要是沒有記錯的話,目前全球熱衝壓成型壓機做的最好的就是AP&T,就連舒勒在這方面都有所不如。”

“而零部件企業方面,除了德意志的本特勒和同是歐洲企業的海斯坦普,再加上麥格納旗下的卡斯馬,應該沒有哪家企業能生產熱衝壓零件吧?”

很顯然,加藤一郎是不相信南山已經掌握了熱衝壓技術的。

“部長,您的記性真好!”

“目前這項技術主要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就連我們國內也沒有哪家企業掌握了。”

劉文非已經感受到了加藤的態度,剩下的話他已經不想說了。

說多了,就是捱罵的結果。

至於後面的事情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他已經不想去想那麼多了。

畢竟,哪怕是他現在勸說會田去研究熱衝壓成型的裝置,也沒有人會聽的。

一直以來,東瀛都不是新技術的引領者。

他們更加擅長做的是對歐美已經開發出來的新技術做跟風研究,然後鑽研出更加精良的工藝出來。

依靠著後發的各種成本優勢,慢慢的獲得市場。

熱衝壓技術,顯然也是這個樣子的。

全球沒有大規模的普及,東瀛的車企都還沒有用,他們是不會那麼快的去研發的。

還差350月票本月就1000了,求支援一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