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劉琦兩叔侄搭配甚好,劉備負責開場白,活躍氣氛,表明兩家齊心協力滅孫。繼而入了正題,作為揚州刺史的劉琦需要發話,畢竟他屬於孫權的上級,具備對吳郡、會稽二郡開戰的正當性理由。

劉琦揮袖合手,環視眾人,說道:“孫氏割據江左,自命太守,殘害士族,殺戮百姓。琦奉天子之詔,車騎將軍之令,征討孫氏。時至今日,鏖戰數次,已克豫章、鄱陽、廬陵、丹陽等郡縣。”

“丹陽之役,孫氏退縮吳會二郡,屯兵於笠澤,聚攏舟船水師,控扼險要。今我與劉豫州欲征討孫氏,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潘浚挺腰拱手,說道:“孫權繼父兄基業,今雖實力受挫,但帳下水陸兵馬仍有兩萬之眾,兼吳會富庶,非驟時可下。以浚之見,將軍不如緩緩圖之,尋機而勝之。且我軍初定諸縣,地方未穩,不可操之過急。”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潘治中所言,頗有道理。然只見其利,不見其弊。孫權雖繼父兄基業,將校能效死力。但孫權喪師失土,屢敗我手。攻彭澤城,亡黃蓋、潘璋、宋謙等將;戰丹陽,又死韓當、董襲、周泰等將。”

“今孫權雖有兩萬水陸兵馬,但為供養兵馬,橫徵暴斂,士女生怨。二公素以仁孝著世,揮兵入吳會,百姓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潘君不見丹陽之役,尤校尉率山越之士,奔襲救主;金奇、毛甘二人獻民歸降乎?”

說著,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孫權難言服眾,以亮之見,今乃滅亡之機,可起水路兵馬攻取吳會二郡。至於潘治中所言,亮深以為然,但以為可先平江左,再安六郡士女。”

“叔父?”

劉琦扭頭低聲,問道:“何如?”

“伯瑋可以繼續讓官吏發言,我與你不用急於插手。”劉備提醒說道。

“嗯!”

劉琦面浮笑容,問道:“不知諸位可有其他之見?”

已脫下大氅的霍峻,弓步起身,說道:“啟稟二公,孫曹合盟之事,素來已久。曹操大敗二袁,攻克河北,袁譚臣服,袁熙奔走幽州。今不揮兵南下,乃是顧忌二袁殘存,幷州未克,需征討北方諸郡。”

“及曹操克北方,孫氏盤踞吳會,我軍雖擁吳楚二地,卻無大江之險。南北相戰,孫權迎曹操入江左,我軍豈能擋乎?”

“欲擋曹操北方之眾,非大江不可。舉吳楚舟船為馬,賓士江湖之上;又以江水為城,據敵於江北,尋機將可勝之。”

揚聲高論,霍峻儒袍一甩,朗聲道:“今觀吳會局勢,孫氏猶如隆冬之長蟲,僵而不死。若得曹操援救,舒展筋骨,必為我軍心腹之患,不可不驟除。宜將剩勇追窮寇,豈可效縱虎歸山之事。”

相較於諸葛亮談論孫劉兩軍內部形勢,霍峻的講述的內容更從宏觀戰略上去考慮。

歷史上,曹操舉兵南下,飲馬長江,劉備敗於當陽,退守江夏。孫權深思之下,為自己的基業,與劉備聯手,於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

但在這個位面,孫權被劉表、劉備、劉琦三劉聯合,打得僅剩吳會二郡。曹操如果揮兵南下,最開心的莫過於孫權。畢竟大腿來了,能救得了自己。孫權為了自己的未來,當帶路黨估計最積極了。

指望孫權與二劉聯合,共抗曹操,倒不如指望孫權帶路,認曹操當乾爹來得靠譜。從天下戰略格局來看,江東六郡必須要全部掌握住,才能夠放心。

“彩!”

王粲率先鼓掌,隨後連同潘浚在那的眾人亦是鼓掌喝彩。眾人對於霍峻這個理由,他們非常認可。內部治理問題雖重要,但有曹操這個巨大的威脅,內部問題需放到後面再解決。

畢竟臺灣光頭那種,攘外必先安內的腦回路,非常人所能有。

劉琦向劉備微微點頭,開口說道:“諸位所言皆是有理,但觀時局而言,當速下孫權。今孫權屯兵吳縣,不知諸位有何韜略勝敵?”

劉琦發完言,劉備補充說道:“諸位但說無妨。”

劉備與劉琦的搭配甚好,一人主持一部分的會議內容。劉備儘量不喧賓奪主,劉琦也儘量給予劉備相對的地位。

二劉心中都知道,現在的他們屬於是一個繩上的螞蚱,誰也離不開誰。若非劉備與劉琦是同姓之人,劉備都有將女兒嫁給劉琦之子的想法,以鞏固雙方的關係。

進入商討軍議的環節,文官集體靜默,倒是武將們躍躍欲試。

關羽捋著鬍鬚,沒有說話。他這場仗的任務將是率五千兵馬入會稽,作為偏軍席捲會稽南部,攻略會稽,徹底斬斷孫權得到會稽的支援。

張飛嘿嘿一笑,說道:“我軍士氣正盛,不如從黟山出兵,率大軍繞過笠澤。直撲吳縣,一戰定勝負。兄長出兵會稽,平定會稽山越,這吳會二郡不就輕易拿下來了嗎?”

諸葛亮撫著羽扇,勸阻說道:“張將軍不可操之過急,孫氏紮根吳郡多年,深得將校之心。今強攻吳縣,各地兵馬紛紛支援,我軍則容易腹背受敵,從而陷於危局當中。”

聞言,張飛面露不悅,說道:“軍師言今乃滅亡孫氏之際,怎又言不可操之過急,言語矛盾,令人費解。”

“這~”諸葛亮一時語塞,卻不知道怎麼向張飛解釋。

面露思索的文聘,開口說道:“可攻歸可攻,但亦有分輕重緩急。諸葛軍師之意,乃孫權固守吳縣,今舉大兵攻之,諸縣恐舉兵支援。為解我軍後顧之憂,應先攻略宛陵、餘杭、錢塘、烏程等縣,然後再進攻吳縣。”

“文將軍所言,乃亮之本意也!”諸葛亮微微而笑,說道。

張飛冷笑一聲,說道:“若按文將軍與軍師所言,我等分兵去打略宛陵、餘杭、錢塘,孫權就不會發兵救援了嗎?”

諸葛亮也不生氣,笑道:“孫權顧慮吳縣安危,豈敢分兵救之。且水陸兵馬彙集笠澤,若上岸入原野,江東兵馬又怎會是我軍對手,此孫周之所畏也!”

在旁看戲的霍峻心中暗笑,他總算明白諸葛亮為什麼大冬天都要拿著羽扇了,和人溝通太累了,沒有羽扇風降火,怕是會發火。

往昔之時,關羽性傲,張飛凌下,為了兩軍關係,劉備常出面緩和退讓。如此前出現的戰功爭奪,便是雙方存在矛盾的證明,劉備以各計戰功的方式,消除了這一麻煩點。

兩軍矛盾不少,自諸葛亮入劉備帳下,在他長袖善舞之下,雙劉聯軍的友好度上升了幾分。

但諸葛亮也才二十三、四歲出頭,屬於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天天弄調解之事,又怎不會生氣。搖著羽扇或許是在提醒他,要冷靜下來,不可動怒。

看完戲的霍峻,趨步而出,拱手說道:“啟稟二公,諸葛軍師所言不無道理。笠澤遼闊,水網密佈,我軍若是繞行,孫氏水師入河水,斷我軍之糧草。且亦有各縣派兵支援,易行夾擊之事。”

“若我軍此戰不勝,孫氏喘息休養,得曹操兵馬糧錢支援,遏守京口,屯兵笠澤,修繕黟山營壘,我軍若欲尋機勝之,將是難也!”

“故峻以為可行‘剪除羽翼,會戰笠澤’之略,大軍從南北進發,峻率水師取京口,從丹徒水道入笠澤;劉豫州可兵出餘杭、錢塘,從錢塘水入笠澤;關將軍率兵向會錢塘以南,席捲會稽,斷會稽援兵。”

“峻率水師與二公大軍匯合於笠澤,與孫權大軍對峙,尋戰機破之,屆時可一戰定江東。”

笠澤,後世稱為太湖,周圍水網密佈,屬於江左的富裕地區。在秦漢時期,江東已有運河水道,稱為丹徒水道,起於錢塘水,流經太湖,然後從京口注入長江。

之前孫瑜在兵敗之下為何要固守京口,核心在於京口卡住了丹徒水道的路口。而想在笠澤作戰,必須要有水師進入大澤之中,爭奪笠澤的控制權。若沒有水域的控制權,荊州軍將很容易敗給江東兵馬。

在五代十國之時,江東為什麼會出現南唐與吳越並存的局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吳越國掌握了笠澤水域的控制權,並依託崎嶇的黃山山道構成工事,擋住了南唐的進攻。

二劉想要避免歷史上南唐與吳越的尷尬局面,必須奪取笠澤水域的控制權,在大澤中擊敗江東,進而徹底平定笠澤以東的縣城。

如果這場仗拿不下來,等曹操料理完北方,又派兵支援孫權,屆時整個江左的局面將會重演南唐與吳越的格局。

這也是為什麼霍峻、諸葛亮都建議分兵攻略外圍的城池的緣故,就是要蠶食江東軍,進而一戰滅之。如果一戰不克,在外圍據點沒有被拔除的情況下,孫權有江淮錢糧的支援,不知局勢又會發展成什麼樣。

曹操能注意到霍峻,派遣蔣幹來江東,絕不可能不會派人去增進孫權的關係。曹操這種具備宏觀戰略視角的頂級軍事家,肯定會將自己手上的牌利用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