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部辦公室內。

老許頭湊在吳遠遞過來的火苗上,點著了華子。

猛吸一口,長吐出來,連著鼻孔和口腔都往外冒煙道:“慧琴那邊,我都問過了。”

“一畝蝦塘畝產小龍蝦三五百斤,就打500斤來算吧。”

“小龍蝦養殖週期三到六個月不等,說是跟溫度有關。咱就按照三季來算,這也才1500斤!”

“去年村部收購小龍蝦,優等品兩毛一斤,一般品一毛一斤。”

“這1500斤,就算全按照優等品來算,那收益也就堪堪跟種莊稼持平。”

“扣除小龍蝦飼養的投入成本和開銷,再扣除三提五統的,說不準還不如莊稼啊!”

吳遠心裡一突,確實如此。

野生小龍蝦按照兩毛一斤來算,那是淨賺。

可養殖的也按照這價格來的話,那就是純虧了。

頂天了,跟種莊稼一樣。

因為如今糧管所收購糧食的價格,也就在兩毛左右。

而且這價格是上頭定的,地方上做不了主。

想到這裡,吳遠心裡一動,定價權!

這是唯一的區別!

莊稼糧食,咱們村裡沒有定價權,上頭說多少就多少。

可對於小龍蝦,定價權是掌握在咱手裡的。

抓住定價權這個關鍵,吳遠的思路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許叔,這事啊,也不難辦。”

老許頭愕然道:“你想到辦法了?”

即便吳遠心裡覺著可行,但嘴上依舊沒說死道:“我先拋個磚,許叔你聽聽看。”

“行,你說。”老許頭乾脆道。

吳遠這才開口道:“為了保障小龍蝦養殖戶的利益,培育整個養殖市場,咱們村裡統一和各個養殖戶籤合同,以補貼價收購小龍蝦,比如5毛錢一斤,具體可以再研究。”

“如此以來,5毛錢一斤收上來的小龍蝦,在賣給三姐這樣的本地商戶時,指定是虧本的。但銷往外地,比如上海的教授夫人和我媳婦她小姨這樣的商戶時,起碼是可以保本的。”

“畢竟大城市的價格,完全可以做到咱們本地的兩倍。對於她們來說,兩塊錢一斤的十三香小龍蝦,原材料5毛錢一斤,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村裡今年繼續收購野生小龍蝦,來抵消補貼價帶來的成本。最終算下來,村裡應當貼不了多少錢。”

老許頭聽完,一拍桌子道:“還是伱腦瓜子好使!這樣的話,倒也說得過去了。”

“不過跟各個養殖戶簽訂的補貼價收購合同,得有個上限,比如說每畝最多收購500斤!免得那些養殖戶高價收購野生龍蝦來湊數,賺差價。”

這確實是個空子。

但經老許頭這麼一堵,就不是問題了。

吳遠點點頭道:“反正大體思路就是這樣,許叔你再完善完善。”

“等過了兩三年,物價漲上去,村裡需要補貼的空間漸漸小了,到時候整個小龍蝦養殖產業,也就進入了良性迴圈。”

老許頭嘖嘖道:“確實如此。”

“不過這法子,也只有咱們村有資格用。換做是別的村子,一分錢掰作兩半花的,哪敢下這麼大決心去補貼農民?”

說到這裡,老許頭追問道:“小遠你說實話,這回咱們往回倒騰的鋁錠子什麼的,真能掙著錢?”

吳遠哈哈一笑:“許叔,這事啊,我說再多也沒用,咱們拭目以待唄。”

正說著,許慧琴過來了。

老許頭扭頭就問:“慧琴哪,一畝蝦塘才產個三五百斤的小龍蝦,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勁,把產量搞上去?”

“最起碼也跟莊稼一樣,七八百斤往上,夠一夠一千斤啊!這樣一年兩茬三茬養下來,老百姓才有的賺呀。”

許慧琴為難地道:“大伯,這小龍蝦生長對環境也是有要求的。養殖密度太大的話,不利於成活,到頭來得不償失。”

老許頭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隨口一問。

再加上有吳遠提出的思路,這事其實已經有譜了。

可惜許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趕過來,就是給老許頭出謀劃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許頭催生小龍蝦產量的念頭之後,許慧琴接著道:“大伯,我也想過了。”

“我覺著,咱們可以把養殖的小龍蝦往大城市賣,爭取賣個高價,應當不難。”

“這樣一來,養殖戶就有利可圖。至少養殖小龍蝦的經濟性,能超過普通莊稼。”

可惜老許頭剛聽過吳遠提出的思路。

再聽這個侄女提出來的想法,就不足為奇了。

“剛才吳老闆已經給我出過主意了,比你這個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隨即老許頭絮絮叨叨地,跟許慧琴,把吳遠的思路複述了一遍。

中間遺漏的地方,吳遠偶爾插一句,補充一下。

聽得許慧琴是眼前一亮之餘,如釋重負道:“這個思路果然好,很細緻很周到。”

老許頭指點著大侄女道:“你呀,還得好好跟人吳老闆學!”

“人家就到這兒一根菸的功夫,就想出這麼好的法子來。”

吳遠眼見許慧琴被說的臉都紅了,當即打岔道:“許叔,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慧琴繁殖和養殖小龍蝦是行家,她才是咱們村小龍蝦產業化的關鍵人物!”

說完,轉而問起道:“對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龍蝦苗?”

許慧琴精神一陣道:“大約有八百來公斤,可供養殖二十畝的樣子。”

換算下來,也就是每畝40公斤蝦苗的樣子。

二十畝的規模,著實算不上什麼產業化。

所以許慧琴緊跟著補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龍蝦成熟,咱們村的繁育規模應該能慢慢上到五十畝左右。”

聽起來依舊不多。

但畢竟小龍蝦的終端市場,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裡的養殖規模,等於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有風險不說,也沒那個必要。

饒是如此,老許頭已經撥拉著算盤算開道:“二十畝養殖面積,滿打滿算一萬斤,全部補貼收購的話,補貼成本三千塊。”

“五十畝養殖面積,滿打滿算兩萬五千斤,補貼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來,村裡最多貼補一萬零五百塊。”

“還好,還好!”老許頭悻悻地抹了抹額頭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