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小茲維列夫緊握拳頭,為自己加油助威,比賽才剛剛開始第一局而已,整個慷慨激昂的情緒就已經充分調動起來。

目光灼灼地穿過球場,狠狠地瞪向高文,犀利而堅定的眼神發出挑釁,甚至能夠嗅到瀰漫的血腥氣息,硝煙瀰漫。

“15:0”,ACE,開場第一分就展現了聲勢。

“30:0”,時速205公里的發球建立優勢,雙手反拍強行斜線進攻,又快又刁,撕破高文的底線防守。

“40:0”,發球直接得分,高文的正手接發球試圖壓到深區,但手感控制不夠,稍稍長出底線些許。

轉眼,在小茲維列夫的第一個發球局裡,他就已經拿到了連續三個局點,比賽才進行了不到六十秒而已。

嘶吼,咆哮,這也是一種示威——

“最高消費”?

僅僅只允許他拿兩局?

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小茲維列夫身高198厘米,毫無疑問是巡迴賽裡發球最出色的球員之一。

他的發球,並不是純粹大炮,一方面,他可以追求速度,時速215公里的發球,對他來說並不是難事;一方面,他可以追求角度和落點,透過線路來完成佈局,而這樣的發球,他依舊能夠將時速保持在200公里左右。

也就是說,儘管小茲維列夫不是伊斯內爾、卡洛維奇那樣ACE滿天飛的大炮,但他的發球依舊是武器庫裡最重要的一項。

但是!

小茲維列夫的發球技術也並不完美,他的二發非常容易成為弱點,最主要原因就是核心力量的不足。

此前提到過,網球是一項非常重視核心力量的運動,轉體動作將承載腳步和手臂力量的轉化與傳遞。

然而,新生代球員之中,小茲維列夫、西西帕斯、梅德韋傑夫等人,全部都面臨著相似的一個問題:

因為身高太高,為了保證移動腳步,所以他們不能冒冒然增重,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網球腰”不夠厚。

自然而然,當他們在發球的時候,下肢力量無法百分之百地完成輸送,即使上肢再延伸再揮舞也很難將力量和速度帶起來,一發的時候還不明顯,二發需要以控制、保險為主,就容易出現發球下網——

本來,以他們的身高來說,即使發球失誤,往往也應該是發球出界,但他們的二發下網數量明顯更多,從本質來說,其實就是腰腹核心力量的欠缺,導致力量轉換率降低,擊球點的控制就出現問題。

西西帕斯和梅德韋傑夫都是如此,小茲維列夫也不例外。

整體來說,他們發球局的漏洞,就是二發,這也意味著,如果他們能夠保證一發成功率,威脅性就直線上升。

全場比賽的首個發球局,由小茲維列夫率先發球——

從選擇就能夠看出些許端倪。

小茲維列夫非常在意高文的“最高消費”,他需要證明自己,也需要搶佔先機,所以選擇了率先發球。

透過一發建立優勢,不僅能夠佔據心理優勢,而且只要開場率先保發,那麼距離打破高文的最高消費就邁出堅實的一步;只要能夠突破這個桎梏,小茲維列夫的壓力就能夠卸下大半,比賽也就不同。

從得分之後的慶祝來看,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小茲維列夫,非常急迫。

那麼,高文呢——

穩如泰山。

“最高消費”,那純粹就是一個話題一個噱頭,也就是媒體記者喜歡炒作而已,球員真正相信的話就是傻子。

高文自信歸自信,但絕對不盲目,他可不會認為每次對陣“95後”的球員都能夠乾脆利落地直落取勝;如果他真的這樣認為了,也就意味著驕傲開始滋生,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對比賽、對對手失去控制的開始。

最高消費,並不重要;比賽本身,這才重要。

進入比賽之後,高文就再也沒有思考過“最高消費”的事情了,而是在觀察小茲維列夫的發球和戰術。

開場三個發球,小茲維列夫壓制高文正手的戰術意圖非常明顯,兩個直接壓正手、一個則是近身正手。

其實,再出色的發球,也需要落點和線路的搭配組合,否則,即使是卡洛維奇,他的發球也很難保持全場強勢,真正的發球高手會始終改變自己的戰術套路組合;但現在看來,小茲維列夫沒有時間思考這些——

年輕,還是太年輕。

也許再過六個月或者一年,小茲維列夫就不會如此單純了,然而現階段的話,他的比賽經驗還是不夠。

輕而易舉就暴露自己的戰術意圖,開場階段試圖加速,暫時將戰術佈局撇開,其他不管,先拿一局再說。

又或者說,先拿三局、打破“最高消費”之後,再做改變,到時候,壓力緩解,大腦又能夠重新運轉了。

問題就在於,高文是木頭人嗎?乖乖地站在球場對面陪著小茲維列夫練球?

“40:0”。

二區。

一發。

內角。

又又又是正手。

時速,213公里。

毫無疑問,這就是今天開場以來,小茲維列夫發球時速最高的一個,奔著ACE去的。

但是!

高文反應非常迅速,第一時間一個大跨步,正手輕輕一推一擋,也不需要自己發力,借力打力即可。

砰!

網球和拍線的接觸時間非常短,高文只能依靠拍面的角度和揮拍的動作來完成控制,拉出一道拋物線。

網球,高速旋轉著,又高又飄,鄧洛普比賽用球的球氈在比賽開始階段還是比較紮實的,而且內膽彈性非常優秀,飛行到高點之後的下墜曲線格外漂亮,又快又急,宛若流星一般朝著小茲維列夫撞去。

看這弧線,是要出界嗎?

所以,又是發球直得,然後小茲維列夫“love-game”輕鬆保發?

等等!

就在即將出界的時候,網球快速下墜,整個拋物線完全內斂,垂直下落,然後就砸在了底線之上。

壓線!

居然壓線!

球場邊上,底線邊裁非常堅定地做出界內手勢,目光堅毅,不為所動。

電光火石之間,小茲維列夫也沒有時間細細判斷,下意識地舉起球拍,準備擊球,但是——

身體被擠壓得厲害。

高文的回球就落在小茲維列夫的發球站位附近,而且精準壓線,這也將小茲維列夫的揮拍空間擠壓到極致。

倉促之間,小茲維列夫只來得及用正手擊打一個反彈球,利用身體後仰跳躍的動作,增加提拉的力量。

可惜,摩擦不夠,拍面也沒有壓住,網球直接演變成為沖天炮,朝著觀眾看臺飛去。

“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