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一邊往床上鋪紙板,一邊說道:“是呢。這個地方太貧困,甚至在支教助學資訊中心上面的希望小學裡都算條件差的,很少有人願意來這個地方。整個希望小學有7個班,將近兩百個學生。可是你也看到了,剛剛所有的授課老師都在辦公室,一共就五個人,根本帶不過來全部的班級,很多時候孩子們都得自習。”

譚溪寧拿起剪刀又剪開一個紙箱遞給李曉燕:“那孩子們的成績……”

“革命尚未成功,我們多多努力。”李曉燕坐在床上,眼裡有些無奈,“譚老師,如果你有時間的話,能不能在這裡多待些日子?”

譚溪寧沒說能不能:“通路得有段時間。話說我還蠻緊張的,畢竟也不是正兒八經的師範生。”

“王校長以前也不是師範生,不過他已經堅持了大半輩子。普沙村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去了外省打工,留下一群孩子和老人守著村子。王校長是村裡唯一一個大學生,我聽說當時學的還是獸醫。畢業以後他就回到這個地方,一邊給孩子上課,一邊重新自學小學教育這個專業。

一開始整個學校只有他和原來的老校長,後來老校長生病被女兒接去了鎮上。那時候學校幾乎都沒法開課,是王校長一個人給孩子上課,咬牙撐下來。他媳婦兒……哦,就是給你們開門的張金秀,看著他這麼累,也一起在學校幫忙。只是你也看到了,她也沒有知識文化,只能管理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幸好後來一些基金會關注到這個地方,派了一些支教老師來這裡,但也有老師剛來就因為不適應這裡的環境走了。大多數的老師都是短期支教,也就半個學期。我待了兩年,算是老教師了。”

“從東北來到這裡,在地圖上拉了一個對角線。你作為他們的領路人,是一個很高尚的決定,我很佩服你。”

李曉燕把被子抱給譚溪寧,搖搖頭:“其實我剛來這裡的時候,也被這裡的條件嚇到了。我選的是短期支教,那時候任課老師才三個。王校長得知有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輟學,還去做家訪把孩子接來。孩子回是回來了,但老師還是不夠啊,我每天要備兩個年級的課,一年級的兩個班進度還不一樣。從早上六點起床,到晚上十一點查完寢室。之後回到教師宿舍,才是備課的時間。那時候我就想,熬完一個學期,我就不來了。”

譚溪寧溫和地笑了笑:“可是你現在還在這裡。”

“是啊,我想我永遠不要再來到這個地方。可是我若是不來,孩子們就沒有老師給他們上課。他們還那麼小,應該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去看看世界,然後擁有世界。”

譚溪寧做的那檔節目主要關於社會熱點類,在電視臺工作的時候,她見到過形形色色的當事人,也遇到過不少感人肺腑的正能量事蹟。在聽見李曉燕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她忽然體會到那種恍若看到別人身上泛起光芒的感覺。

是觸動吧?

她想。

譚溪寧疊好被子,轉頭看向李曉燕:“支教老師是一個很讓人敬佩的群體,你們能把自己的知識和關愛無私地奉獻給貧困地區的孩子。照亮自己,也溫暖別人,我快找不到詞彙來形容你們了。”

李曉燕長長地籲出一口氣:“在其他人看來,支教是去到一個偏遠山區,貢獻自己的力量。聽起來確實很高尚,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但在這條路上面對的困境很多,不單單是一項面對孩子的事。支教不該被視為一種高高在上的幫助,更不是站在高處指點鄉村教育,而是應該以一種平等的心態走進鄉村,與孩子們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不好意思,說得好像有些多了,一提起這個話題,總是覺得怎麼都說不完。”

“不會。我想我懂你的意思,希望我在這裡的這段時間,也能好好地陪伴和引領孩子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叮鈴——

鈴聲響起,李曉燕連忙重新紮了一下亂糟糟的頭髮:“譚老師,你先自己收拾一下東西。孩子們要排隊打飯了,我先去幫忙。”

“我也一起去!”

“明天你也得照顧自己的班級。好吧,一起來。”

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清新氣息,伴隨著風雨聲,帶來一絲絲的涼意。

譚溪寧和李曉燕跑到食堂,老師們已經站在屋裡分配任務。

李曉燕耐心地解釋著:“平時老師負責帶著孩子在這裡排隊打飯。這幾天不是下雨嘛,操場上又是泥又是水的,就讓老師把飯菜拎去教室一個班一個班送了。你沒來之前我負責二三兩個年級,你一來三年級的孩子就交給你了。等吃完飯,我把課程的進度和一些日常的事項告訴你。”

譚溪寧站在李曉燕的旁邊,她來到這裡才不過二十分鐘,總覺得一挑重任已然落在她的肩上。

儘管這樣,譚溪寧還是點點頭,在她的認知裡就沒有難的事情,覺得難只是說明自己還不夠努力。

“一會兒你就去三年級盯著孩子們吃飯,也算給學生們認識一下新老師。”

譚溪寧把李曉燕說的事情記下,認真地應著:“嗯,好的。”

“晚自習你上一下課。老師實在不夠,現在都六月了,課程還沒上完。”

“好……”譚溪寧只能一一應答。

學校裡的飯菜是王校長的爸媽還有嫂嫂在做,一個超大的大鍋,一頓要炒三個菜外加一道用大湯鍋煮出來的湯菜。

譚溪寧在心裡默默感嘆:如果自己是做飯的,她還真不一定能做出來這麼多人吃的飯菜。

王校長的爸爸炒好菜之後,將大鍋裡的菜裝進不同的八個大桶裡,然後由老師拎去教室給孩子們分菜,一個班舀完菜之後,再順著往下一個班級拎,形成類似‘滾車輪’的迴圈。為了避免後面的班級天天‘滾’在後面,每天先吃飯的班級順序都在調換。

所有的工作順序井井有條,每個人的任務也是心照不宣。

這是年復一年在雨季分飯菜中,不斷改良出來的最佳順序。

不過只是雨季比較麻煩而已,平時都是老師帶著孩子在教室前的空地上排隊,然後按順序去視窗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