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銷售新星
章節報錯
馬家強的話簡短有力,說完就把話筒交給李玲玲,然後找葉光鬥拿回資質證書和信封后,朝舞臺下走去。
舞臺下,掌聲不斷。
李玲玲接過話筒,再次表達了對馬家強發言的感謝,然後進入下一個議程、
對一百名銷售新星進行表彰。
葉光鬥首先公佈銷售新星的評定標準。
與業績前一千名,單獨看採購金額不同,銷售新星看的是經銷商當月和上一個月的採購增長幅度。
比如,某經銷商甲上月在江嘉集團採購了總價5萬的商品,本月採購同樣是5萬元,那麼增長幅度為零,而如果本月採購的是6萬元,那麼增長了1萬元,增長幅度是百分之二十。
次月以此類推。
再比如,某經銷商乙上月在江嘉集團採購總價是1萬元,本月採購了2萬元,則採購的增長幅度是百分之百。
江嘉集團不論經銷商合作多久,也不按採購金額大小來評定,只按月平均增長幅度來評選銷售新星,月平均增長幅度最大的前一百名,即是銷售新星。
總之一個意思,不管你經銷商大或者小,只要你從江嘉集團採購的藏品銷量越來越大,你就有可能評上銷售新星。
這讓那些小的經銷商看到了希望。
“江嘉集團做事還真是周到啊,這麼做完全是照顧我們這些小經銷商的。”
“是啊,不然我們怎麼與那些大經銷商比?”
“江嘉集團估計是想透過這個辦法,促進經銷商不斷提高銷售,從而得到更大的訂單。”
“江嘉集團的產品好,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和老顧客回頭,銷量肯定越來越大撒。”
“我才跟江嘉集團合作一個月,是參加不了囉!”
“我跟江嘉集團合作了三個月,第一個月試了一下,只採購了5000元的商品,沒想到賣得火爆,第二個月我就進了20000的貨,依然買完了,第三個月我一下子進了60000的貨。這樣我的總銷售額才八萬多,但採購增長率還是很高的。”
“是啊,你的平均增長幅度都百分之幾百了,肯定高啊,說不定這次的評獎有你。”
“但願吧!”
“我每個月銷售都在六萬左右,倒是沒有什麼增長,銷售新星的獎勵沒我什麼事了。”
“你無所謂了啊,之前一星級經銷商資質名單裡不是有你嗎?”
“話是這麼說,但誰還不想多拿一個獎啊!”
“看來,今年還是要想辦法提升每個月的銷售額才行啊!”
“是啊是啊,我得儘量想辦法,以後每個月爭取業績翻倍。”
“話說江嘉集團現在的產品越來越多了,業績提升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
“這要看跟誰比了,所有人都在努力提升銷售,那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這麼看來,想今年拿到銷售新星的獎勵也並不容易啊!”
“還不知道江嘉集團會給銷售新星什麼獎勵呢?”
“反正提高銷售額,對我們也是賺錢的事,我說還是要努力提高銷售額的。”
“是的,那加油吧!”
“一起加油!”
“……”
這次江嘉集團評出的銷售新星只有一百人,並且安排了所有獲獎的人上臺領獎。
不過是分五次的,每次還是隻有二十人上臺。
在現場的經銷商議論紛紛的時候,舞臺上李玲玲和葉光鬥再次輪番宣佈評出的銷售新星經銷商名單。
“下面有請安慶市榮安商貿公司經理劉義榮上臺領獎!”
“有請承德市大德商貿有限公司經理那若雲上臺領獎!”
“有請中興市個體商戶李有才先生上臺領獎!”
“有請宜化縣長宜商貿公司嶽玲玲女士上臺領獎!”
“有請蒼北市百貨商店經理華元星先生上臺領獎!”
“有請……”
“……”
音樂聲中,劉義榮、那若雲、李有才等人喜笑顏開的緩步朝舞臺走去。
同樣,到了舞臺前方就有禮儀小姐引路。
不過,不少經銷商都注意到,這次公佈的獲得銷售新星經銷商名單中,絕大多數都是私營公司或者個體戶,像國營的百貨公司、供銷社相對少了很多。
這,同樣引發了眾多經銷商的議論。
“你們發現沒有,獲得銷售新星的經銷商大多都是私營企業。”
“嗯,我也注意到了。”
“這有什麼,說明私營企業更具有活力。”
“現在是最後的時機,江嘉集團又有這麼好的產品,我們私營企業肯定要加倍努力。”
“我現在採購的月平均增幅才百分之三十左右,太低了,我要儘量做到翻倍才行。”
“我做到了月平均增幅翻倍,不知道這次能不能評上?”
“不說了,這次回去加倍努力。”
“……”
來參加會議的經銷商,不少都是國營百貨公司、百貨商店和供銷社系統的,他們也在議論紛紛。
“你們發現沒有,私營企業的勢頭很猛啊!”
“發現了的,第一批銷售新星名單裡,國營企業的沒幾個。”
“唉……國營的百貨商店和供銷社受體制限制,在經營上沒有私人那麼靈活。”
“現在啊,私營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了,我都想辭職單幹了。”
“我也有下海的想法。”
“想就去做啊,反正現在政策好,還可以辦理停薪留職。”
“找個時間跟江嘉集團的業務員談一下,要是能獲得他們的支援,我就辭職下海,自己弄一家店。”
“我覺得,我們這些國營百貨公司也可以適當借鑑一些私營企業的經營思路。”
“難啊,這事可不是我們說了就能算數的。”
“窮則變,變則通,不變的話,將來百貨商場的出路越來越難了!”
“……”
前排就座的領導們,也注意到這個情況,賈平樂、王衛東、張一德、唐經天等人都是明白人,他們雖然沒有像那些經銷商一樣討論,但也紛紛陷入沉思。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的發展,似乎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