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通起身,踱步,半晌後站在仍然匍匐跪地的寺人祈跟前,寺人祈是首批入宮的宦官,他是個被父母棄養的孤兒,因何被棄已經無法追究,他沒有姓氏,為一好心人將他抱去了佛寺,為僧侶收容,故名祈,十三歲時,正逢大豫復國,寺人祈因被僧侶斷定沒有慧根,故而自願入宮,當宦官,既保衣食無憂,更算是個終生的生計。

他入宮後,本不是在司空通身邊服侍,又因捲進了一場莫名其妙的事端,被陷害,罰去了罪役署,後罪役署不慎走水,寺人祈以德報怨,拼死救出了時常責打他的署常侍,引起了中常侍章永的注意,後為章永收為義子,才有了侍奉皇帝的幸運。

司空通訊任章永,對寺人祈其實也是頗為信任的,現在皇帝居高臨下直盯著他,冷冷道:“你何時重生的?”

“上巳之前。”

“為何現在才告訴朕你乃重生之人。”

“是因,昨夜發生之事已與前生不同。”

“如何不同?”

“前生時,雖然張良人也曾將計就計算計皇后,不過當晚並沒有發生命案。”

“沒有發生命案麼?”

“是,賤奴記得清清楚楚,因張良人揭發皇后反戈相擊,謝夫人不依不饒,陛下為安撫謝夫人只好返回昭陽殿,因陛下尚在猶豫是否賜王良人……即王四娘絕子湯一事,沒有寵幸王良人,是先施恩寵予張良人。”

“你的意思是,有人為了阻止朕寵幸張氏,才製造了昨晚的命案?!”

“賤奴愚鈍,不敢妄測,只能述以實情,且讓賤奴痛下決心將重生一事上告陛下還有一個原因。前生,徐才人不僅沒能順利誕下皇嗣,且還為人毒殺,皇后殿下本是疑心張良人,召集三夫人、九嬪至顯陽殿公論,當著陛下的面,不知為何王良人竟指控謝夫人意圖毒害皇后,還欲將徐才人之死也坐實為謝夫人的陰謀,但王良人供出的人證,竟然是皇后殿下的心腹女官江尚儀。”

“江尚儀不僅是皇后的心腹,更是朕所信任的女官。”

“王良人咬定江尚儀是為謝夫人收買,提議把江尚儀嚴刑拷問,故而,陛下只能下令賜死王良人,併為了安撫謝夫人,越發恩寵張嬪。”

“朕封了張氏嬪位?”

“正是,張良人承寵後,陛下便將她晉了嬪位。”

司空通才道:“不用跪著了。”

寺人祈這才起身,恭立著。

有的事司空通並沒有告訴宦官,比如徐才人根本不曾有孕,比如他極其信任的女官江氏曾經是王岑的婢女,當時復國之初,權閥之女入選後宮,虞皇后身邊根本就沒有幾個得力的人手,江氏受王岑調教,聰慧過人,為了給虞皇后添一臂助,是他腆顏向王岑求得了江氏入宮協助皇后。

江氏絕無可能為謝夫人收買毒害皇后,王四娘不知中了誰的奸計,居然聽信了挑撥之詞意圖陷害謝夫人,但她卻不知,江尚儀本是出身琅沂王氏的婢女,是她親姑母極為信重的人。

司空通想想當時的情境,長嘆一聲:“為了保皇后及江尚儀,也為了不讓謝夫人洞悉朕必保儲君的決心,朕只能下令將王四娘處死,朕被逼無奈,卻的確愧對王公。”

“王公並未因此埋怨陛下,尚自稱罪過,說教導孫女無方,王四娘功利陰險,卻又十分蠢笨,若是姑息縱容,必對江山社稷埋下禍患。”

“但現在,入宮的人換成了五娘……按你的說法,發生這樣的變故是因王四娘,她重生了,自知入宮後會遭橫死,因此才奪了本屬於五孃的姻緣嫁給裴瑜?”

“正是。”

“你又說太子心悅五娘,這又是怎麼回事?”

“殿下登基之後,竟執意納臣子正妻為妃,為此還許以陳郡謝、江東賀、長平鄭等等門閥利益,使得前朝臣公無一置疑……盧皇后雖然深覺不妥,但根本無法勸阻新君收回成命。陽羨裴不敢違抗君令,裴九郎只好與王五娘和離,後,王五娘被封淑妃,位列九嬪之首。”

“她可曾禍亂後宮?”

“王淑妃雖果辣,但並非陰狠心腸,縱然寵冠後宮,倒是一心一意輔佐新君,盧皇后雖然失寵,為新君冷落,但王淑妃一直對皇后十分敬順,從無挑釁之行,甚至當虞夫人意圖加害盧皇后時,陰謀為王淑妃識穿,是淑妃保住了盧皇后的性命。”

司空通點點頭,儼然越發相信寺人祈的話。

他那位老妻早就有意讓本家侄女為太子良娣,太子登基,虞碧華被封夫人名位合情合理,而瀛姝是司空通看著長大的女娘,對瀛姝的品性,司空通是很信任的,丫頭好強歸好強,並不好欺,不過自來是人不犯她她不犯人,更是不會殘害無辜。

“你說太子登基之後,殘害手足?”

“是,除六、七兩位皇子,新君陸續將其餘幾位親王論罪,二皇子、三皇子被斬決,四皇子被毒殺,五皇子更是在新君登位時,就已被軟禁於鬼宿府,新君多疑,自斷手足,後來非但不能鞏固皇權,甚至於致使權閥之勢更加猖狂,新君力拙,最終葬送了江山社稷。”

“連四郎竟也……”司空通怒極,不過他很快剋制了怒火。

他雖仁厚,但倒不易輕信旁人,雖說寺人祈有的話他是相信了,但對於太子殘害手足一事……二、三兩個皇子就罷了,畢竟意圖奪儲,太子對他們心存顧忌理所當然,可如果太子當真把二、三兩個皇子處死,那麼必然已經先行懾服或者說籠絡了賀、鄭兩姓權閥,皇權已經得到鞏固,又何至於力拙。

還有四皇子,司空通十分相信這個兒子的能力,是絕不至於讓新君忌憚他到了必須剷除的地步,就算新君多疑,四郎也定有能力自保,一定會讓新君明白失了他的扶持,是絕對不可能與幾大門閥抗衡的。

“你今日說的這些話,朕只當沒有聽說過,不過朕現在說的話,你務必牢記於心。”司空通說。

“賤奴謹遵聖令。”

“莫要自作主張,保誰不保誰不是你一個寺人可下的決斷,日後未經允准,你不可接觸后妃及皇子,中常侍雖為你的義父,今日你說的那些話,也絕對不可透露給他。朕日後只要耳聞我大豫社稷將亡的不詳之辭,都將視為出自你的口中。”

詛咒國運罪同謀逆,只要寺人祈被定罪,他就勢必不會再有活路。

聽寺人祈再道“遵令”,司空通闊步而去,他心中盤亙的疑雲越來越重——寺人祈明明說除他之外還有重生之人,倘若大豫的國祚果真如他而言將毀於太子手中,知情者當然不僅只寺人祈一個,可寺人祈竟然毫不擔心另有叵測之人散佈此話不利於儲君,倒是很有自信,只要他管好他那一條舌頭,就絕不會代人受死似的。

司空通覺得很有必要去見一個人。

“擺駕長洛宮!”他直接衝章永下令。

“可是陛下,朝早的時候陛下有令,召集太子等皇子巳正面聖。”

“那就讓他們先候著。”

——

皇帝的召見皇子們當然不敢掉以輕心,離巳正尚有一盞茶的功夫,獲召的皇子都已到了御書房,但御書房裡只有一個小內侍候著,尖著嗓子稟報,皇帝令皇子們在此稍候片刻。御書房除了皇帝批覆公文的明政署,另設了一間召見臣公的稟事廳,皇子們未獲準不得入明政署,因此都候在了稟事廳。

太子有點沒話找話:“不知今日父皇因何事召見我等?”

“殿下可別為難賤奴,賤奴哪敢揣度聖意。”小內侍誠惶誠恐。

二皇子冷笑一聲:“太子又何必明知故問呢?難道太子沒聽說皇后病了,沒有趕去探病不成?既然已經探了病,就自然知道父皇因何召見咱們,揣著明白裝糊塗這種事太子倒是樂此不疲,有意思麼?”

“這是隨了皇后,二兄又不是才知道,雖然太子有太傅教導,論來也不是被無知婦人教養的,可畢竟在皇后身邊受著耳濡目染,性情更是受到了皇后的薰陶,皇后就常裝糊塗,太子能不子隨母品麼。”

太子蹙眉:“三弟駁我也罷了,怎敢目無尊長,竟然冒犯嫡母?!”

“呵,皇后本就常裝糊塗,我只是說實話而已。”

“那麼無知婦人四字,難道不是對皇后殿下的毀辱麼!”

“能教導太子的婦人又不專指皇后,太子難道沒有傅母教佐麼?”

太子辯不過三皇子,且也不欲在今日圖逞口舌之利,板著臉不再和三皇子對嘴,但又再沒話找話似的,問廳中的小內侍:“怎麼只有你在御書房當值,以往不都是寺人祈在稟事廳奉事麼?”

南次聞言,眉毛輕輕一浮,他當然也知道聖人祈正是前生被司空北辰捕獲的“惡鬼”,而今日他們被召來此,為的也正是惡鬼索命一案,司空北辰偏偏問起了寺人祈,這難道是單純的巧合?

小內侍不敢洩露聖意,但內心裡還是很尊敬太子的,不敢不答了,笑著稟話:“祈內臣應是領了別的差使,特意囑咐賤奴在此服侍諸位殿下。”

太子未再多問了,南次卻接著問下去:“看來小臣你很得祈內臣的歡心啊,專使了你來御書房代值,你幾歲了,入宮多久?”

“回五殿下,賤奴今年十四,入宮已有七年了,賤奴本是服侍中常侍的小僕,往日裡也歸祈內臣教管,不敢稱為中常侍、祈內臣看重,是二位仁義心善,才肯提拔賤奴。”

“你倒是會說話的,口風也緊,受到提拔不奇怪。”太子讚道。

三皇子冷哼:“再會說話也不過是個小閹奴,太子貴為儲君,卻對一介閹奴討好諂媚,還真是……越發子隨母品了。”

這話說得過於難聽了,太子卻反而心平氣和。

真蠢人,又哪裡知道閹人再是卑賤,但只要是皇帝身邊的近侍,往往會在關鍵時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司空木蛟如此侮辱這個宦官,樹敵而不自知,真活該他那生母鄭氏被家族視為棄子後,幽居在長風殿時被閹奴們羞辱作踐,司空木蛟倒不是子隨母品,但鄭氏卻是認真母受子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