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文人當道,科舉誤國也!
章節報錯
“本王說一個資料,你們可能不懂,本朝進士的平均年紀大概在33歲。
常言道三十而立,也就是說,在三十年之前,這個人一直都是索取方,而不是貢獻方。
與社會,於朝廷是沒有太大貢獻的。
而近年來,這個平均年紀還在往上漲。
人生有幾個三十年吶?
而且朝廷裡四五十歲考中進士的也不在少數,真可謂是用生命在讀書和考試。
可見這種取士制度十分浪費人力,降低了生產力的發展。”
宋廉眼神一凜,“吳王,你是在抨擊當朝科舉,輕賤我等學子嗎?”
眾人怒目相視,朱鈞聳了聳肩,“就事論事,怎麼上升到人生攻擊了?
既然你說到這裡,我就說一句,你問問你身後的學子,那些家境不是很好的,他們是怎麼上來的,這些年他們的父母過的有多勞累。
若是他們久久不中,是不是要拖垮父母,乃至家庭?
等他們三五十歲了,他們還能做什麼?
是種田呢,還是在街邊寫字買畫為生?
那時候垂垂老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證自己不被餓死,有何貢獻?”
話落,宋廉身後的學生裡,不少人臉色都變了,他們目光閃躲,甚至不敢抬頭。
是啊,對於家境殷實的學生來說,就算考不中也可以繼承家業,他們呢?
若是父母不在了,他們甚至連生活都難以為繼!
“你看,學子從小開始學習,10年所成不過一個秀才,秀才是沒有任何生存能力的,只能靠家裡的救濟。
常年在家學習,再透過3年一個週期的鄉試、會試和殿試才能入朝為官,一年不中,下一次機會就是3年之後。
很多考生在入朝為官之時,已經過了年富力強的時間,開始步入衰老。
學生們在最能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終日待在家裡“之乎者也”,這增加了全年的負擔。
也是咱們大業政不合理規劃人才發展的體現。
當然,不僅僅是大業,是全天下的如此!
最重要的是,大業考八股文,本王記得宋學士還曾批評過八股文考生死板木訥,這話莫非是本王胡謅?”
宋廉愣住了,朱鈞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話,直接讓他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
魏關等人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但是又不敢說話,因為他們一旦幫腔,就視為作弊,那麼他們就輸了!
“老夫抨擊的是八股文,不是科舉,你少給老夫下套!”
“難道八股文不是科舉取仕的體現嗎?你否認八股文,難道不是否認科舉,還是說宋學士有更好的辦法來取代八股文?”朱鈞笑眯眯的道:“本王說話,向來都是按事實說話,從來不像八股文一樣,假大空。
科舉取仕不應該死板,若是千面一人,這種人能有什麼出息?
浙東一脈的學說很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可在本王看來,你們吸取的教訓還不夠啊。
你們只是看到了一些問題,卻從來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朱聖人說,理在客觀世界”,講究“格物致知”,從某種方面來說,和浙東血脈是有共通之處的。
本王不相信你們沒有看到科舉的短板,也不相信你們不知道人間疾苦,你們只是沉浸在當下,或者說你們的圈子裡。
本王跟你們不一樣,本王看到了,並且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個現狀。
朱聖人說,知行長相須,強調知先於行,從重要性上認為行重於知,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強調知和行是並列關係,認為知行相互促進。
可本王覺得, 一個人若是看清楚了,卻不改變,那是什麼?
那是從賊!
一個人看到了,去改變了,那才是英雄!
所以本王講究的是知行合一。”
李顏希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這已經不單單是談論科舉的問題了,更多的是朱鈞學術的觀點。
知行合一,好一個知行合一!
李善仁內心也是一顫,不由嘆了口氣,即便他已經很高看朱鈞了,每沒當他以為自己看清了朱鈞後,卻發現對方總在更高的層面上。
方克欽眼中閃爍著精光,朱鈞的知行合一,他便是第一個執行的。
宋廉皺眉,如果說一開始他還存了輕視之心,可當朱鈞說起學術的時候,他就再也沒有半點小覷。
“人都是有良知的,良知既天理,你們看到了問題卻不去解決,那你們眼中還有理嗎?
在本王看來,依良知而行、知行合一,既為真理!
本王看見了那些底層苦苦掙扎的學子,看見了他們的疾苦,所以本王建立了奮進堂,讓孩子們無憂無慮的讀書。
所以本王建立了技工大學,讓更多的人有了一條躋身的路。
你笑工匠不體面,可我大業,從來沒有阻礙過工匠學習。
真正的文道大興是什麼?
是百姓人人知禮儀,人人學文識字、
可這個前提是什麼?
是人人都吃的上飽飯,穿得暖,有閒錢可以去消遣!
要是吃不飽,穿不暖,買不起筆墨紙硯,又談何文道大興,談何科舉興國?
所以,科舉從來不興國,興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絕大多數人泯然與眾人,還高高在上,瞧不起那些努力奮鬥的平民百姓。
本王就是要給所有人開闢一條路,一條可以讓百姓吃飽穿暖,讓國家強盛,讓世人都明白,科舉不是唯一的路。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若世上無農,誰來種田,若世上沒有工,誰來建造兵器,抵禦外敵?
難道就靠文人的一張嘴嗎?
農強,則百姓吃飽,國庫充盈。
工強,則兵強馬壯,國家強盛。
商人,南貨北賣,能讓經濟繁榮。
而士則是騎在他們頭上剝削的米蟲,他們不事生產,誇誇其談,拿著世上最好的資源,卻從來看不見民間疾苦。
本王看來,他們是吃的太飽了。
我大業的陛下,正是因為出身貧寒,才知道百姓有多苦。
你們知道嗎?
你宋學士看得見嗎?”朱鈞冷哼一聲,“文人當道,科舉誤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