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四章 洪武十三年
章節報錯
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大朝上,朱老闆親自宣佈,周王成功研製出能徹底預防痘症的‘洪武苗’!
此事在朝野間早有傳聞,文武對此都將信將疑。首先這件事肯定是真的,但那洪武苗到底有沒有洪武皇帝吹噓的那麼神,就不得而知了。
但既然起了‘洪武苗’這名字,就沒人敢提出質疑了。再說大過年的,誰敢給皇上添堵?於是紛紛奉上恭維之詞,競相說什麼周王仁德、國朝盛世、天佑大明、救濟斯民之類。
真正讓他們震驚的,是朱老闆竟悍然宣稱,自己已經接種了洪武苗!而且非但他自己,整個皇室都已經接種完成,連不滿週歲的皇十八子朱楩,十九子朱橞都不例外。
讓大臣們不得不感慨,這老朱家還真是莽啊……也不怕出了問題團滅了。
當然面上還得深受感動,說什麼‘古有神農嘗百草,今有聖君試痘苗’,陛下真是仁德齊天之類……
朱老闆也不管他們是真情還是假意,又乘興宣佈,將太醫院升格為皇醫寺,專管天下醫藥防疫諸事。
按照太子、周王、楚王以及太醫院正、院判共同商定的方案。皇醫寺設有寺卿一人,正四品。少卿兩人從四品,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二人,正七品。總太醫、防疫、藥局、醫學、軍醫五署。
其中,太醫署由原先太醫院改制而來,除繼續負責皇室及王公大臣的醫療服務外,還要承擔整理古今名醫醫案、收集天下應效藥方,編錄成書。並品其功效、去偽存真,擇其善者傳授州縣,令醫者依方用藥之責。
防疫署負責監控全國疫情狀況,制定防疫抗疫方針,統籌指揮全國防疫抗疫事宜,並措置防疫藥物、免費惠及受疫百姓。
藥局署則統管全國惠民藥局。
惠民藥局自宋有之,是官方所辦的藥房,專為貧民百姓提供免費的診斷,以及廉價的藥劑。是一種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醫療救濟。
朱老闆心繫窮苦百姓,當然不甘落後,洪武三年就下旨,命天下府州縣開設惠民藥局,免費救治貧病軍民疾患,每局選設醫官提領,於醫戶內選取內、外科醫生各一員坐館。
至於藥局最重要的藥材來源,則朱老闆一貫的風格,由藥材出產地以課稅的形式供給。
朱老闆的初衷絕對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卻沒那麼美妙。大明朝根本沒那個實力,負擔不起這種免費的全民醫療,各地惠民藥局自然也就流於形式了。
後來朱老闆不得已改為以廉價向百姓售藥,情況才有所好轉。但依然沒法改變各地藥局缺醫少藥的窘況。
但也不能說惠民藥局沒用,至少在瘟疫爆發的時候,朝廷有惠民藥局這個途徑,可以及時為老百姓分發藥材,進行防疫指導。
朱老闆這次設立藥局署總管天下惠民藥局,也是想看看有沒有辦法,讓這一普惠百姓的德政,發揮應有的作用。
至於醫學署,則統管地方府縣醫學。醫學是地方官府的下屬公署,負責由醫官帶領本地醫生‘習讀醫書、修合藥餌,醫治官吏及一應軍民、獄囚人等疾病’。
軍醫署,顧名思義則是負責為軍隊培養輸送軍醫,管理軍隊醫院的機構……
~~
這皇醫寺與五寺並立,可以說把大明的醫療系統,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得到了太醫院上下的鼎力支援。
以往,太醫只是介於官吏之間的雜職官而已。那些大臣雖然表面上客客氣氣,但那是因為指著他們看病保命,實則沒人把他們當成真正的官員。
現在有機會讓醫療系統與大理寺、太常寺之類的朝廷機構平起平坐,讓醫官成為正經的朝廷大員。這種做夢都想不到的機會,太醫院上下怎麼可能放過?
而且唯恐夜長夢多,幾位殿下提出的所有方案他們都全盤答應,還一致懇請周王殿下擔任首任寺卿……只求皇醫寺早日成立,不要再節外生枝。
當然皇醫寺設立的如此順利,還有個重要原因,是中書省沒有阻攔。
若是按以往慣例,這麼大一個機構的設立,無論從官員編制,到費用撥給,乃至權責擬定,中書省都要錙銖必較的。掰扯個一年半載都算快的。
但這回,以太醫院名義所上的《請設皇醫寺疏》,一送到中書省,胡相就大筆一揮,一字未改的批了。
這才能趕上在元旦大朝宣佈成立。
就連朱老闆都頗為意外,宣旨之後,給胡惟庸點讚道:
“這次中書省配合的很好,讓咱意想不到啊。”
“回皇上,臣就是再糊塗,也知皇上設立皇醫寺,乃是為了‘明王道之化成,布群黎之大惠’!”胡惟庸忙出班恭聲道:“當然要大力支援了。”
“瞧瞧,咱就說胡相是個明白人吧。”朱元璋呵呵笑著,俯瞰著胡惟庸那張堆滿恭謹赤誠的臉,也看不出什麼別的意味來。
皇帝便笑道:“至於皇醫寺開支方面,胡相放心,不會給朝廷增加負擔的。這是幾個小子跟咱保證過的,不然咱也不會答應的這麼痛快。”
“哦?”這倒讓胡惟庸有些吃驚,醫療可是個大窟窿。每年各省布政司都要跟他叫苦,這一年貼進惠民藥局去十幾十萬貫。
他毛估估,各省加起來,差不多得幾百萬貫的開支了……
沒想到那幫年輕氣盛的親王居然想自己解決虧空,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不過能不用自己頭疼,他當然求之不得。胡惟庸便笑道:“幾位殿下真是能常人所不能啊。臣本來還在發愁,這筆開銷從哪裡出呢。”
“誰知道他們能不能說到做到呢。”朱老闆很熟練的留了個話頭道:“萬一到時候牛皮吹破了,還得中書省給他們擦屁股。”
“臣等責無旁貸。”胡惟庸一口答應下來。
“好好,真不愧宰相擔當!”朱老闆讚不絕口。
~~
因為胡相的高度配合,洪武十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便在無比和諧的氛圍中結束了。
以至於散朝後,周王殿下不得不追上胡惟庸,向他單獨致謝。
胡惟庸十分恭敬的與周王客套,並表示有任何難處都可以找自己,中書省上下一定竭誠效勞。
把個周王高興的合不攏嘴,覺得真是時來天地皆同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