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而過,不知不覺間距離一戰結束已經過去七年的時間了。

一戰中各國的軍事科技發展的還是相當迅速的,甚至戰後各國還有相應的軍事技術研究組織,不斷的更新著各國的武器裝備。

澳大拉西亞最為出名的自然就是皇家科學院了。這個阿瑟親自創辦的,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科學界最高水平的組織,對澳大拉西亞各行業的進步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無論是之前的噴氣式發動機和噴氣式飛機,還是經過各項改進的農產品和農業技術,其中都有著皇家科學院的功勞。

就連礦產的開採和冶煉,石油的開採和提煉等等,都十分依賴來自皇家科學院的技術。

對於阿瑟來說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皇家科學院在火箭研究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但這已經在準備第一次的火箭實際實驗了。

人類在火箭方面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對於登上天空的嚮往也從來沒有斷過。

目前澳大拉西亞在火箭方面的研究負責人是齊奧爾科夫斯基,一個大名鼎鼎的火箭探索方面的先驅。

而齊奧爾科夫斯基也有著一個大名鼎鼎的助手,那就是後來的歐洲火箭之父赫爾曼·奧伯特。

齊奧爾科夫斯基前往澳大拉西亞的過程已經介紹過,而赫爾曼·奧伯特前來澳大拉西亞的過程也算是相當坎坷了。

赫爾曼出生於奧匈帝國的特蘭西瓦尼亞,但因為邊界變更的原因,他的家鄉被劃分到羅馬尼亞境內,但他卻是德國人的後代。

赫爾曼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和雜誌吸引,從而迷上了星際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赫爾曼在大學學習的專業並不是火箭動力學,而是慕尼黑大學的醫學。

在為奧匈帝國參加過戰鬥之後,赫爾曼中斷了醫學方面的研究,開始投入到宇宙航行的基礎理論。

在這段時間內,赫爾曼閱讀了所有他能找到的關於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著作,自然也理所當然的接觸了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著作。

先後在慕尼黑大學,哥廷根大學和海德堡大學學習之後,赫爾曼認為自己在火箭設計方面的論文是極其優秀的,但卻被海德堡大學以相當荒誕的理由直接拒絕。

大失所望的赫爾曼決定仿照齊奧爾科夫斯基的行為,前往對火箭動力學非常重視的澳大拉西亞進行相關的研究。

向澳大拉西亞國家大學投遞了自己的論文之後,立刻就引起了國家大學火箭動力專業名譽院長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注意,這也讓赫爾曼很輕鬆的就抵達了澳大拉西亞。

隨後的故事就很簡單了,赫曼和他的妻子瑪蒂爾德·胡莫爾在澳大拉西亞開始了幸福的生活,他在火箭動力和設計方面的研究也很是順利,並且很快就成了齊奧爾科夫斯基最優秀的助手。

目前澳大拉西亞所設計出來的火箭,其中就有著赫爾曼的功勞。

齊奧爾科夫斯基也在向阿瑟的彙報中親切地把赫爾曼稱為天才,甚至親自向阿瑟為他請功。

目前的火箭自然和後世的那些火箭比不了,整體的構造還是很簡單的,使用的燃料也只是經過進一步提純的汽油。

澳大拉西亞第一枚試驗性的火箭被命名為泰斯特-1。泰斯特其實就是英文test,意思就是測試。

之所以起名這麼簡單,也是為了不讓其他國家注意。這樣的用意就好比坦克名字水箱,只是一個代號用來代稱。

作為皇家科學院研究了將近十年的科研結晶,泰斯特-1在先程序度方面還是要領先於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

其實這也正常,這個時代的頂級的航天先驅全世界也就三個,澳大拉西亞就佔走了兩個,在火箭研發方面取得領先也就理所當然了。

為了表達對於皇家科學院的研究成果以及火箭的研究的重視,阿瑟選擇親自前往郊外觀看泰斯特-1的實際測試,並且對所有科研人員進行鼓勵和獎勵。

泰斯特-1火箭全長8.3米,整枚火箭全重7.7噸。隨著一聲令下,這枚火箭的尾部噴射出灼熱的火焰,隨後急速飛馳向天空。

根據各方面資料的預估,泰斯特-1最大飛行高度高達11.2公里,最大飛行距離75.3公里,取得的成績已經相當不俗。

這樣的火箭自然無法和二戰時期研發出的火箭相比,但時間相差將近20年,泰斯特火箭還有很長的改進時間。

阿瑟對於這樣的預估資料還是比較滿意的。最大飛行距離75.3公里也代表著如果將其改造成導彈,就會變成目前世界上攻擊距離最遠的單體武器。

澳大拉西亞的導彈領先世界各國十多年,這也代表著極有可能在二戰中就研究出中程導彈,甚至還有用導彈搭載核彈頭的希望。

再想想澳大拉西亞的軍事基地,甚至可以遍佈北歐(芬蘭),中東(波斯灣領地),大洋洲(本土和附屬島嶼),東南亞(菲律賓),中美洲(薩爾瓦多),能夠打擊的地區和國家多不勝數。

如果導彈研究的快一點,僅僅憑藉在薩爾瓦多的軍事基地,澳大拉西亞就可以威脅美國南部地區。

這也是制裁美國的最大手段。如果二戰的美國真的選擇了不同的戰隊,到時候搭載著核彈頭的導彈就是制裁美國的最好方式,也是分裂美國的最有力的保障。

目前澳大拉西亞對於核武器的研究已經放快了進度,雖然不至於一下子就誕生核武器,但核理論相關的研究已經在逐步完善。

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大部分研究是嚴格保密的,這也代表著在核理論方面的研究澳大拉西亞佔據著領先地位。

掌控了來自剛果的高純度鈾礦之後,其實世界各國研究核理論的步伐已經放緩了。

再加上被澳大拉西亞吸引走了相當一部分人才,世界各國研究核武器的進度能夠趕上歷史那般已經很不容易了,提前研究出來更是沒有任何希望。

泰斯特-1火箭在真正的火箭研發上只能說邁出了第一步,但偏偏這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萬事開頭難這句話不是開玩笑的。任何事情,最開始的那一步十分艱鉅,也決定著接下來的進度是否順利。

澳大拉西亞在火箭研究方面自然不止泰斯特-1,最寶貴的還是那逐步完善的火箭設計和火箭動力方面的研究。

接下來對火箭進行改進,也要仰仗相關方面的理論研究。正如同研究了十多年還沒有任何實際性進展的核武器一樣,在理論沒有完成之前,想要設計出實物是很困難的。

阿瑟對於那些科研專家也很是大方,每人都分發了一張300澳元的支票。

這相當於普通人五年的工作收入了,而這筆獎勵是火箭研究室所有工作人員的獎勵,可謂是見者有份。

除了這筆獎勵之外,還會根據每個人的貢獻大小,對做出一些傑出貢獻的人進行額外獎勵。

就比如火箭研究方面功勞最大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和赫爾曼,他們每人都獲得了一張1500澳元的支票,相應的獎勵也會被記錄下來,積攢夠了就會換成爵位。

這也是澳大拉西亞軍功授爵的好處之一。任何人做出任何貢獻都能夠獲得功勞,功勞夠了就會有相應的獎勵,比如資金,土地和爵位等等。

每個人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不會被磨滅,也完全可以靠自己積攢下來的功勞,獲得一個讓人滿意的爵位。

不過想要靠積攢功勞獲得比較大的爵位還是很困難的。畢竟爵士的爵位不能被繼承,這也代表著有很大一部分人和男爵爵位是無緣的。

就算獲得了男爵爵位,想要獲得進一步的增長,成為伯爵,難度也絲毫不亞於在政壇獲得成績。

從澳大利亞公國開始算起,目前已經過去了24年的時間。24年才誕生了肯特前首相一個伯爵,也足以證明獲得比較大的爵位的難度。

不過,相較於政壇那些人來說,最容易獲得功勞的就是軍人和科學家了。

但軍人需要在戰場上拼命,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可以獲得大功勞的職位還得是科學家。

這也是阿瑟想要在澳大拉西亞營造的。只有科學家容易出人頭地了,人們才會拼命的想要讓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成為科學家。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貴族階級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群是科學家,這也是澳大拉西亞人對於科研嚮往非常熱烈的原因。

就比如這次做出傑出貢獻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和赫爾曼,只要接下來火箭方面的改進比較順利,他們每人獲得一個爵位還是非常容易的。

再加上火箭改造成導彈方面的研究,以及用導彈創造出一些比較不錯的戰績之後,甚至男爵和伯爵爵位也不是幻想。

只要能夠獲得相應的爵位,他們在澳大拉西亞的地位就不會低於那些官員,也會獲得匹配自己爵位的相當一部分財富。

這也導致科研在澳大拉西亞受到熱烈歡迎,特別是普通民眾,對於投身科研的興趣還是非常廣泛的。

試想一下,一個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畢竟任何國家的普通人都很多,理論上普通人是不缺的。

但如果能夠投身科研,就算沒有什麼大的貢獻,混的比普通人強還是能做到的。

澳大拉西亞對待科研人員的待遇本來就比較好,再加上阿瑟時不時獎勵給科研人員的各種資金,物資等等,讓澳大拉西亞科研人員的收入遠遠領先於人均收入,也是整個澳大拉西亞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