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後。

魏國都城大梁城,乾清宮。

建安皇帝趙佣煦帶著眾多文臣商議一個重要的事情。

即將對魏國用兵的楚國派出了使節,不日將要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

大魏朝廷上下,對此產生了激烈的討論。

“這個時候楚國派出使節來魏,到底有何目的?”建安皇帝坐在皇位上,眉毛皺起,發出疑問。

接待各國使節是禮部尚書吳瀚文負責的主要工作之一,見建安皇帝提出疑問,他主動站出來說道:“回稟陛下,依微臣來看,楚國是想要先禮後兵,遊說我魏國割讓城池。若是不願,其後便可以此當做藉口,以此出兵。”

中書左丞洪道文也同樣站出來道:“吳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兵部尚書兼少保於和正說道:“陛下,在我等之協力之下,各地駐軍的糧草已經準備充分,三邊軍隊已調動完畢,而任命的各大將軍也陸續趕往相應的駐防之地,楚國倘若無禮,只管針鋒相對,我大魏無懼楚國。”

吏部尚書兼太師的張千突然說道:“諸位,楚國僅僅想要先禮後兵才派出使節來魏,微臣覺得這個理由太過牽強。”

建安皇帝趙佣煦表情變得認真,問道:“張太師有何看法?”

“自周朝之後,禮樂崩壞,用兵為詭道。諸國喜歡不宣而戰,以出其不意。楚國多學蠻夷,不服禮教,還因此而洋洋得意,怎麼會想要派一個使團過來,想要先禮後兵?”

吏部尚書兼太師的張千此言一出,其餘大臣都若有所思起來。

中書右丞蕭伯齡與工部尚書陳謀對此觀點不太同意。

蕭伯齡站出說道:“楚國固然是蠻夷也,不服教化,但要知道,此番是楚、趙、韓三國聯盟伐魏。趙、韓兩國多重禮節,不可能不宣而戰,必是要一個口實佔據大義。”

建安皇帝趙佣煦道:“所以這次楚國就是想要在這使節身上出文章?”

中書右丞蕭伯齡說道:“不錯。微臣覺得,等楚國靠近大梁城,最好是讓金吾衛前去接應,以防止意外。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倘若楚國的使者在魏國境內出了問題,可就給了楚國落下了口實。”

建安皇帝趙佣煦沉吟了一會說道:“蕭愛卿說得有理。傳朕的旨意,讓金吾大將軍帶一曲禁軍與吳愛卿一同去大梁城外接應楚國使節。”

“微臣領命。”吳瀚文拱手應道。

一曲二屯,一屯一百人,一屯二隊,一隊五十人。一隊設五什,為什長、伍長,所以此次一曲的禁軍就有兩百人。

禁軍都是武夫練家子,這樣的配置足以震懾周邊的宵小。

蕭伯齡突然想起一事,提醒道:“陛下,赤河宮宮主突破造化境,不可不防,此時還需要正一門道首出面才可。”

趙佣煦面無表情地回道:“此事,朕心裡已經有了計較。”

“陛下英明,是微臣多慮了。”

建安皇帝坐在龍椅上,心思沉悶。

造化境的武夫,可挪山填海,一人能獨擋三軍。

若是讓普通計程車兵圍攻,只會白白送死。

針對這樣的存在,還是要高階的武夫才能抵擋一二。

整個大魏修為最高的武夫便是正一門道首。

可是,如今趙佣煦連找了幾次,對方都是興致缺缺,以修煉的緊要關頭為藉口,暫時推脫。

只說魏國有亡國危機才會出手,讓他毫無辦法。

趙佣煦提醒著說道:“陳愛卿,最近還是加快一下神魔兵刃鑄造進度,或許將來也有大用。”

工部尚書陳謀站了出來說道:“是,陛下,微臣一定竭盡全力。”

……

按照兩國邦交的禮儀,楚國使節為了體現對出使國的尊重,會派人遞交國書之後,得到魏王的允許才能進入魏國的都城大梁。

在此之前,楚國的使節會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靜候國書提交後的結果。

而就在楚國使節遞交了國書之後,建安皇帝趙佣煦收到了國書,幾乎是立馬就派了禮部尚書吳瀚文和金吾大將軍前往接應。

與之一起同去的還有整整一曲的禁軍。

然而當吳瀚文等幾名官員到達楚國使節的接應地時,卻發現前往出使的楚國使節盡數死絕,無人倖存。

總共七八十口人,全部被滅了口。

吳瀚文安排金吾大將軍留守,而他本人幾乎是馬不停蹄的就跑回了大梁城,把這個震驚的訊息給帶了回去。

“到底是什麼人襲擊的楚國的使節?”趙佣煦語氣中夾雜著一絲憤怒。

刑部尚書杜照華急忙說道:“陛下,請給微臣一點時間,一定查清此事原委。”

“來不及了,這就是楚國的陰謀,他們等的就是這個。”蕭伯齡嘆了一口氣說道。

現在楚國使節剛一到魏國就出事,並且是到了大梁城附近的時候出了事。

無論如何,魏國都脫不開關係。

但是發生這麼大的案件,想要查清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在這個時間,楚國怕是早就做好了準備,一旦得到訊息就是楚、趙、韓三國出兵的時機。

哪怕他們給出了相應的結果,對方也不會不認。

畢竟時間已經到了春天,正是用兵的好時候。

彼此兵戎相見不可避免。

事實正如蕭伯齡所言,就在楚國使者遭遇襲擊之後,不知為何,這條訊息很快就傳回了楚國。

楚君熊拓就因為楚使在魏國被殺一事,做了一份檄書,列出了魏國的三大罪狀。

一是,魏國近來接連在三邊之地調兵遣將,是有起戰之心。他們楚國派使者本著和平之願前往大梁城,結果連魏王的面都沒見到,即被劫殺,魏國之目的,昭然若揭,是為無禮。

二是,魏國為大國,逞強凌弱,欺負韓國這樣的弱國,歷史上又曾滅衛、代等小國,是為不仁義。

三是,魏國近百年來一直偷偷鑄造神魔兵刃,想要挑戰天下的武學格局,破壞盟約。這是對天下的武學勢力的不忠。

於是,在這三大罪狀之下,以楚國為首的,楚、趙、韓三國正式對魏國宣戰,並各自在邊境之地集結軍隊,朝魏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