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安靜了下來,如今秦王一脈在三省中並不佔優勢,東宮有裴寂、裴世鉅兩位,而秦王府這邊名義上有李世民這位尚書令,還有封倫這位中書令以及宇文士及這位中書侍郎。

但實際上左僕射裴寂主掌尚書省,中書侍郎宇文士及並無實權,秦王府在三省中最有力的就是中書令封倫……若不是有天策府司馬的兼職,李淵未必會讓封倫出任中書令的。

所以,封倫雖然算不是李世民最信任最親近的心腹,但在秦王一脈乃至天策府中的地位頗高,李善這句話讓在座的幾人都有些皺眉頭。

李善心想,我不知道封倫以後要出什麼么蛾子……但有這句話在前面,不管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直覺很準確,還是方便自己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插手,終究是打了個埋伏的。

杜如晦瞄了眼李世民,輕聲道:“當年道國公疾馳回京,力承聖人,方能一戰功成。”

李世民微微頷首,武德三年他率軍攻打洛陽,戰局僵持不下,突厥蠢蠢欲動,李淵有意退兵,便是封倫回京,勸說李淵,最終才使大戰繼續,成就一戰擒兩王的豐功偉績。

“懷仁不可妄斷。”凌敬眉頭緊鎖,他沒想到今日李善居然會這麼說……在秦王面前說當朝中書令兼天策府司馬的小話。

而且還是用“陰詭”這樣無憑無據的詞。

李善嘆了口氣:“請殿下恕罪,但臣非因早有間隙而言。”

房玄齡笑著說:“今日殿下設宴,乃是為了鉅鹿郡公,懷仁可要為其多飲幾杯。”

“懷仁在代州以玉壺春而行塞外,不知酒量何許?”李世民舉杯道:“今日孤當一試。”

“還請殿下手下留情。”李善舉杯,苦笑道:“待會兒準確去一趟甘露殿。”

李世民有些意外,但隨即笑著點頭,“理應如此。”

昨日去了東宮,今日來了承乾殿,自然要去拜見陛下……這個姿態總是要做的。

既然談及蘇定方,李善也不廢話,一飲而盡後身子前傾,低聲道:“內外諸事,蘇定方盡知,殿下但有所命,必然遵從。”

李世民眉頭微挑,“內外諸事盡知。”

“不錯。”凌敬補充道:“早在山東便已然決斷。”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了眼,都有些意外,他們不意外蘇定方知曉李善投入秦王麾下,也不意外蘇定方知曉李善的身世,畢竟蘇定方几乎就是李善的影子。

但他們很意外於凌敬這句話,“早在山東便已然決斷”,李善那麼早就已經決定投入秦王麾下了嗎?

幾位幕僚不清楚,但李世民是心裡有數的,早在還沒去山東之前,李善就設計讓李德武投入了東宮,那時候起,李善就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了。

“蘇定方爵封鉅鹿郡公,乃是大唐的臣子,乃是殿下的臣子,非李懷仁的家臣。”李善正色道:“他日無論殿下做何種抉擇,蘇定方必然聽令。”

“若是殿下不方便親自出面,凌公、房公、杜公、長孫公均可代為傳召。”

長孫無忌臉龐微紅,眼露精芒,如果有節制北衙禁軍的蘇定方在,一旦宮變,把握就大的多了。

李世民感慨的看著面前這位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青年,在他的計劃中,李善是能派上大用場的,但在奪嫡之爭中沒有用武之地,但現在……至少蘇定方很可能成為一個關鍵人物。

“殿下,或可抽調舊部,充實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長孫無忌迫不及待的建議,“未必一定要從陝東道大行臺,揚州都督府、益州道、河北道亦有舊部。”

房玄齡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李世民的臉色,輕聲道:“或可暫緩之?”

李世民卻抬頭看了眼無絲毫動容的李善,點頭道:“不急,不急。”

李世民相信,李善一定聽得出長孫無忌這句話的涵義,也能想得到這句話引申出的那些……一旦以舊部充實北衙禁軍,那就是動手的先兆,但同時裴世鉅不可能不盯著李善,或者說盯著蘇定方。

軍中將校的調配,如果李世民要做,阻力並不大,但裴世鉅很可能會因此找到李善與自己的蛛絲馬跡……一旦有了些許證據,太子那邊一旦起了疑心,不說父親對李善的態度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蘇定方這個位置很可能會不保。

其實即使沒有蘇定方,李世民也有這個信心,畢竟自己在軍中的舊部太多太多了,太子在禁苑有一支多達數千人的長林軍,而且還有左監門衛將軍李高遷,手不可能伸入北衙禁軍太深。

而除了東宮的嫡系之外,能有資格在北衙禁軍擔任將校的,很少不是李世民的舊部。

李世民盤算良久,輕聲道:“蘇定方初初履新,可調其舊部。”

“明白。”李善點點頭,蘇定方履新,調舊部幫忙,這是理所應當的,不管是李淵還是東宮都挑不出毛病。

長孫無忌眼珠子一轉,“懷仁的親衛頭領王君昊……”

“咳咳。”凌敬掃了眼過去,“君昊得封縣男,但不願出仕從軍。”

李善笑了笑,“此番攜帶回京的多有朔州軍頭小校,定方兄在代州軍中亦有舊部,可從中挑選……想必代國公不會阻攔。”

那是自然,不說蘇定方馬上就是李靖的侄女婿,不說蘇定方為了節制北衙禁軍,僅僅是李善,一封書信過去,有的是人願意。

“張武安、薛萬鈞……”長孫無忌又在打鬼主意。

李善有點煩這廝,沉聲道:“此事不可妄為,但挑選來的,必聽令行事。”

自己真的錯了,陰詭這個詞不該說封倫,說長孫無忌更合適!

其實李善都有點同情這位秦王的大舅子,費盡心機,爵封國公,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長孫無忌不夠資格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第一位……其實這是個誤會。

凌煙閣功臣榜是貞觀十七年定下的,是以二十四人當時的最高官職來排名的,長孫無忌當時最高虛銜為司徒,所以排在第一位,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齡、魏徵都是司空,排在二至五位。

但那個時候,魏徵、李孝恭、杜如晦都已經病逝了,他們的司空是死後贈的……一般來說,死者為大,但他們死了的贈官居然還比不上活著的長孫無忌。

是因為長孫無忌太牛了嗎?

是因為長孫無忌太受李世民信重嗎?

都不是,是因為長孫無忌終李世民執政二十餘年,基本上就沒有真正進入過國家議政核心層,李世民都放話了,“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既然不能授權,那虛銜自然是高高的。

歷史上,一直到李世民徵高句麗之後,已經病入膏肓,中書令馬周病逝,長孫無忌才成為宰輔……然後很快就全家流放嶺南了。

有點可憐啊,李善心想,現在跳的最兇,後面二十多年都被閒置……也難怪李治登基後,長孫無忌又跳的那麼兇,最後死的那麼憋屈。

李善回京數月,這是第二次入承乾殿議事,這一次的氣氛不太好……但至少李善擺明了態度,如果李世民你要做什麼,我這邊是完全配合的,甚至不用我這個中間環節,你可以在關鍵時刻直接指揮蘇定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