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人而不制於人”一直是項羽不棄的用兵原則,為取得決戰的主動權,他選擇了垓下。”

“垓下,中間一座孤山,水源充足,四面皆是平原,這非常有利於楚軍野戰的優勢。項羽也在此囤積糧草等待諸侯兵的到來。”

“劉邦擁兵二十多萬,韓信帶來三十萬大軍。彭越引兵十萬。英布、劉賈、周殷共引兵二十多萬。以及趙國、燕國等都出兵支援。這所有兵力加起來近百萬之眾。”

“劉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會集了這百萬大軍,可面對垓下不利的戰場卻也犯愁起來。”

“論野戰,楚軍的威名不需言說。當年,鉅鹿之戰項羽5萬打敗了秦軍40萬,彭城之戰3萬消滅劉邦56萬等等,天下沒有人能與之爭鋒,可現在項羽還有10萬之眾,這場決定生死的決戰又該如何打呢?”

“萬急關頭,一眾謀士皆束手無策,唯韓信擔起了為劉邦佈局謀劃的重擔,一場十面埋伏就此展開。”

“韓信為前軍,30萬人一分為三,韓信自率中軍10萬居前,

孔將軍10萬居左,費將軍10萬居右,三軍呈品字陣列。

劉邦20餘萬在後,為韓信軍後方屏障。兩軍合兵一處,集中力量,佈陣於楚軍的前方。”

“彭越軍,英布軍,劉賈軍,周殷軍,分別居其它三面,合圍楚軍。”

“這種“分中有合,閤中有分”的佈局把聯軍人多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其中,彭越、英布、劉賈、周殷四軍起到牽制楚軍兵力和斷絕楚軍後援的作用。韓信、劉邦,兩支軍隊集中力量可以避免彭城之戰被楚軍各個擊破的悲劇。”

“項羽被眼前這個佈局所震驚,當年這個並不起眼的執戟郎竟然能布出這等戰陣!不過這並沒有嚇到項羽,反而激起了他破陣的慾望。”

“按照項羽的設想,楚軍野戰能力天下無敵,足以以一當十,要擊潰韓信中軍是輕而易舉的事。”

“有句話說的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很顯然韓信準備十足,這就使項羽成功的可能性降到了50%以下。這必然是一場勝負難料的戰爭。

“一切都準備就緒,楚軍發起了突襲,項羽親自率領最為強悍計程車兵直插韓信中軍,與韓信的兩萬勇士廝殺在一起。”

“雖然楚軍對野戰有利,可是對面韓信可是用的車輪戰,這場巔峰對決最後的結果,雙方各有損失,打了個平手。”

“這樣的結果,劉邦一方自然歡呼雀躍,這是久違的勝利。”

“對於楚軍來說,卻是銳氣受挫,士氣低落,在項羽的眼裡,沒有什麼打平可言,無法打敗對手就意味著自己失敗。”

“項羽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繼續研究形勢,企圖反敗為勝,當前的形勢,項羽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又如何反敗為勝呢?”

“命運也沒有站到了項羽這邊,他失敗了可是一代西楚霸王怎麼可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戰爭從未平息,韓信在打完仗後,直接讓人把核下包圍,知道這時候的項羽已經快到絕境了,為了更好的贏得戰爭,這時候韓信又使出一計——四面楚歌!”

“韓信初戰告捷,卻不急於進攻,而是率軍從四面包圍楚軍。”

“倖存的楚軍,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加上嚴冬時節,處境十分悽慘,忽然,軍營四周傳來陣陣楚歌聲,將士們聽到家鄉的歌謠,瞬間湧上思鄉之情,個個鬥志全無。”

“還未出戰,士氣已被擊潰,這就是韓信“四面楚歌”的心理戰術。項羽自知無法戰勝韓信,決定帶領八百多名江東子弟趁夜突圍。”

“天亮時,漢軍才發覺項羽逃走,灌英奉命率五千漢軍追擊,一路上,項羽和漢軍激戰,不斷損兵折將,至淮河只有100多人追隨;當被農夫誤導陷入沼澤時,他身邊只有28名騎士了。”

“項羽預感自己難以倖免,不再逃跑,對將士說:“我起兵至今八年,身經七十多場戰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才稱霸天下。今天我被困在這裡,是天要亡我,並不是作戰的過錯。”

“他又說,如果今天真的註定喪命,他也要決戰到底,連勝漢軍三軍,幫助將士突圍。漢軍很快追趕上來,重重包圍,項羽鎮定自若,把將士分成四隊,準備向四方出擊。”

“項羽與楚軍相約在對面山坡的三處地方會合,他高呼一聲:“我替你們拿下一員漢將!”

“便身先士卒衝入漢軍軍陣,如入無人之境,很快斬殺一名漢將。他又在軍中縱馬馳騁,斬殺數十名漢軍,三進三出,依約在三個地方與楚軍會合。,而身邊的楚軍,僅僅損失兩人。這20多人,無不佩服項羽的神勇。”

楚軍一路逃至烏江,烏江亭長早已乘船等待多時,他請項羽快速渡江逃生,回到故鄉,等待時機東山再起,項羽卻說:“上天要亡我,我渡江干什麼?從前八千江東子弟跟著我打仗,如今沒有一個人回去,我有什麼顏面面對江東父老?”

“他把多年來保護他出生入死的烏騅馬贈送給亭長,又讓將士們都下馬,與追來的漢軍短兵相接,

混戰中,項羽遇到一個老友,對他說:“聽說劉邦花重金買我的人頭,不如送給你做個人情吧!”說罷,楚霸王自刎而死。”

“垓下之戰後,諸侯爭霸的亂世終於完結,中華大一統的新王朝隨之而來。在這風雲激盪的年代裡,韓信征戰天下功不可沒,而項羽氣吞山河的豪情也永遠為後人銘記。”

“韓信終於為了劉邦平了天下,縱觀“楚漢之爭”,韓信才是真正的決定性人物。”

“漢軍打下的勝仗大多是韓信指揮的,而劉邦率軍則屢戰屢敗,關鍵時刻還要靠韓信扭轉乾坤。”

“西楚霸王項羽深懼韓信的才能,多次以封王的待遇拉攏韓信。但韓信因感戴劉邦的知遇之恩,始終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