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元年終於迎來了它的最後一天,在爆竹聲裡,在漫天的煙花裡。

陳堪一直很喜歡永樂這個年號,聽起來就是一股子喜慶的味道,還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期待感。

在永樂元年的最後一次大朝會上,朱棣正式宣佈,修撰永樂大典,並將這個任務鄭重的交給自蜀中回來之後便一直在坐冷板凳的解縉主持。

陳堪躲在角落裡,靜靜的為解縉默哀了幾秒鐘。

他知道,解縉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將永樂大典修撰出來,以此來彌補他在蜀中時表露出來的負面形象。

以陳堪前世今生對解縉的瞭解,解縉表面上揹負著大明第一才子的虛名,但骨子裡卻是個投機派。

而投機派最大的特點,就是做事敷衍。

朱棣將永樂大典交給他,他只會求效率,而不會求質量。

所以陳堪已經可以預料到,當解縉修完永樂大典之時,就是他的政治生涯結束之時。

不過陳堪倒是沒有要提醒他的意思。

被大明剋死的才子很多,但也正因為解縉在其中,才為大明平添了幾分悲彩。

陳堪不想去改變解縉的結局。

當然,主要還是兩人之間沒有利益牽扯,也沒有什麼交情。

陳堪不是聖母,朝堂上也容不下聖母。

而朱棣在宣佈完修撰永樂大典之後,又再度向朝臣放出了一種重磅炸彈。

營建北京。

這個訊息一出,朝堂上瞬間就炸了。

一眾勳貴們的臉色黑如鍋底。

如果說最開始朱棣收繳他們手中的兵權時,他們還抱著僥倖心理,但當朱棣宣佈這個訊息時,他們便再也說不出什麼共富貴的話了。

只是現在他們已經沒了兵權,就算反對。

說話也沒了分量,根本沒辦法阻止朱棣。

於是,他們只能冷眼看著一群文官朝朱棣噴口水。

但朱棣既然會在元正的大朝會上宣佈這個訊息,自然是已經做足了萬全的準備。

首先是被老朱掃進垃圾堆的淮西武將站了出來,為首的正是剛剛從北平調回京師出任後軍大都督的平安平寶兒。

眾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便是踩著淮西武將的頭顱上位的。

南京這個地方可以說埋葬了絕大多數淮西武將的冤魂,其中就包括了陳堪的父親,淮西二十四將之中的普定侯陳桓。

所以淮西武將集團對南京這個地方的憎恨絕對不會比朱棣少。

而淮西武將現在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一個平安,又怎麼會沒有重新站上朝堂的利益訴求。

現在南京的根基逐漸被江南文官集團蠶食,永樂朝新興勳貴又容不下他們,那麼對於他們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重新換一個根據地。

因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利益都需要重新劃分。

而營建北京,對於淮西武將集團來說,就是一個重新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的天賜良機。

平安第一個站出來同意營建北京,並列舉了營建北京的三個好處:

“其一,北方民風彪悍,營建北方有利於更好的掌控北方六省之地。其二,北京乃是元朝大都,營建北京,有利於讓其在法理上不得不承認我大明的宗主之國地位。其三,大明的威脅在北方,營建北京可以更快的對北方的草原滿足做出應對......”

平安說完三大利,立刻就有文官站出來反駁平安,並列舉了營建北京的三大弊。

陳堪聽著兩邊打嘴炮,腦袋一點一點的。

考慮到這種涉及根本利益的話題一旦爭論起來就是沒完沒了,陳堪決定先睡一會兒。

昨天晚上和大眼睛萌妹造人造得太晚,大朝會起得又早,導致陳堪今天一整天精神都恍惚得緊。

只是這一次的爭論竟然結束得比陳堪預料得要快了許多。

陳堪剛剛將案几上的盤子收拾到一邊,還沒等他趴下,就見大殿中央的的爭論戛然而止。

用朦朧的雙眼一看,卻是陳瑛上去三兩下就解決了爭論,將營建北京之事定下了基調。

陳堪有些疑惑,他記得陳瑛是滁州人,家中世代為官,在滁州當地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在南京,陳瑛可以隨時藉助家中的勢力對朝堂上進行運作,但一旦遷都,就意味著他只能到北方單打獨鬥。

他會同意遷都,難道是腦子秀逗了嗎?

哦!

不是遷都。

陳堪突然想起來,歷史上朱棣是在永樂十九年才正式遷都北京。

現在還只是營建北京,

難怪陳瑛會站出來為朱棣站臺,也不知道當有一天陳瑛知道營建北京變成了遷都北京之後,會是什麼表情?

哦!

他好像活不到朱棣遷都的時候。

那沒事了。

對於這種無意義的爭論,陳堪一向懶得關注。

反正不管百官怎麼反對,該來的事情還是要來。

有些事情,並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遷都便是其中之一。

陳堪搖了搖頭,想起半個月前朱棣才讓自己要平穩,結果他轉頭就在朝堂上丟下這麼大一個炸彈。

他很想揪著朱棣領口問上一句:“到底誰不平穩?”

大朝會結束了。

看著百官滿臉憤恨的出了宮門,陳堪就能猜到,這個年,他們註定過不平穩。

朝會結束,陳堪也就回神了。

咧著大嘴和小舅子以及兩個便宜姐夫跟在朱棣身後朝後宮走去,他忍不住朝袁容和李讓二人露出了一個陰險的笑臉。

和去年二人不斷的詆譭嫉妒陳堪不一樣,今年兩人似乎是知道自己理虧,從頭到尾都沒有和陳堪多說一句話。

朱高燧落後半步,看著吊兒郎當的陳堪低聲問道:“你就這麼輕易的放過他們了?”

陳堪白了他一眼:“好歹也是你的姐夫和妹夫,你對他們就一點感情都沒有?”

朱高燧不屑道:“兩個依附皇家吸血的寄生蟲罷了,若非是永平和永安,誰樂意搭理他們。”

陳堪扯出一個假笑:“此言有理。”

“說說,你在憋什麼壞主意,為什麼我總覺得他們兩個會被你整得很慘?”

兩人的竊竊私語不出意外的落在了袁李二人眼裡,雖然他們聽不清楚陳堪和朱高燧在聊什麼。

但從他們不時瞥過來的眼神上也能看得出來,這兩人肯定沒憋什麼好屁。

陳堪聳了聳肩,沒有回答朱高燧,話音一轉問道:“你們家老二現在是在草原還是北京?”

提起朱高煦,朱高燧的臉上便露出意興闌珊之色。

“鬼知道,老二帶兵一向來無影去無蹤。”

陳堪沒有追問他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假的不知道,因為陳堪心裡面已經有了一些猜測。

歷史上,朱高熾是在永樂二年來到南京被封為太子的。

也就是說,過完元正,那位胖胖的大舅哥就會駕臨南京。

而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朱高煦帶兵去了草原,要說這不是朱棣的安排的,鬼都不信。

不過天家的爭鬥和陳堪沒關係。

所以,還是繼續裝糊塗吧。

談話間,幾人已經走進了後宮。

朱棣在宮人的服侍下去換下龍袍,陳堪和朱高燧便熟門熟路的朝皇后所在的坤寧宮走去。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家宴依舊是在坤寧宮舉行。

兩人走到正殿門口,就見整個坤寧宮已經張燈結綵,宮人們正在四處忙碌,貼對聯、換燈籠、掛彩帶。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朱高燧隨意的張開手,便有宮人上前為他褪去身上的大氅,為他換上木屐。

“說起來,這是你在宮裡過的第二個元日了。”

陳堪也將身上的大氅褪下,遞給一個臉蛋通紅的小宮女。

換上木屐後,陳堪慵懶道:“是啊,第二個。”

在回答朱高燧的同時,陳堪已經在心裡面補充了一句:“不僅是在皇宮的第二個元日,也是來大明之後的第二個。”

朱高燧隨口道:“去年你元日還沒過完便匆匆的趕去雲南,今年正好可以補回來。”

陳堪笑了笑,並未多說。

因為他突然想起在雲南遇到的那些人,大明老卒阿公,騎老虎的少女,還有在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的少女阿金。

也不知道她有沒有收到佛子的人頭,現在是在臨安過年還是在望月寨過年。

雲南的景象,雖然獵奇,卻有一種在中原完全無法體會的熱烈在裡面。

不僅僅是土司,還有那裡的藍天白雲。

踏進被地龍燒得溫熱的大殿之中,陳堪不由得心想,現在雲南的天氣應該也是風和日麗的吧?

“你們怎麼才來啊,母后都等急了。”

明眸皓齒的少女自然是朱月瀾,而跟在朱月瀾身後嘰嘰喳喳的幾個女子,正是朱棣其他的四個女兒,永安、永平、安成、咸寧。

漢王府和趙王府的一干妃子則是圍繞在徐皇后周圍,沒好意思起身迎接四人。

此時,永安和永平兩位公主似乎已經忘記了當日和常寧之間發生的齷齪,臉上帶著禮貌的微笑。

朱高燧朝幾女迎了上去:“朝會上一些小事情耽擱了一下,父皇很快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