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拉著糜竺、簡雍、田豫,到一邊商議:如何從海路接回幽州袍澤家眷。

諸葛瑾終於有個喘息之機,他見今天的正事兒已經辦妥,宋家自立門戶一事已被眾人見證。

其餘公務到哪兒都能聊,沒必要佔著舅舅家的地盤。

於是就建議宋信宣佈散席,把大部分賓客禮送出門,其中繁文縟節自不必贅述。

張飛酒後不在意禮數,率先走了,其他沒借口留下的眾人,也都紛紛跟著散去。

但依然剩好幾撥人,趕著要跟諸葛瑾聊事兒、各種請示。

諸葛瑾也只好把剩下的人領到另一處偏廳,繼續借地待客。

他看到陳群準備最充分,居然還拿了一疊文稿來找他,就想先辦陳群的事兒。

沒想到陳群還很有眼色,主動提議:“我這邊的事務比較慢,先生還是先處理旁人之請吧。”

這句話既是謙讓,也是給旁邊人一點壓力:你們要是也連篇累牘,那就自覺一點!

諸葛瑾抬眼看去,其餘留下之人,並無劉備麾下文武,而是廣陵本地士紳代表。

畢竟劉備手下人找他聊公事,平時有的是時間,沒必要非趁著請客的機會。

而對本地士紳而言,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諸葛瑾已是兩千石校尉,才二十一歲,平時他們哪有機會拜見?

諸葛瑾只好向陳群略表歉意,然後跟步隆、衛徽這倆本地族老聊了幾句:“不知有何事見教?”

二老不敢託大,連連口稱:“談不上見教,自上次託孫從事致意後,一直無緣拜見,今日得此機緣,特來告知校尉一些近況:舍侄聽聞校尉建立功名、保境安民,也是極為振奮,近日便會從吳郡歸來。

只是他們離鄉日久,本地官員又更換頻繁,怕是回鄉後也不認得幾個熟人,還請校尉看在同窗之誼份上,幫著引見、多認識些新朋友……”

步隆也是要臉的,不敢直接明著說讓諸葛瑾幫忙求官,只說讓他幫忙介紹些人脈朋友。

諸葛瑾又豈能聽不明白其中潛臺詞。

這種事情也正常,就好比一年前,倆人還是同班同學、應屆生去找工作。

一年後其中一個變成了朝廷的校尉,另一個還在當瓜農,那肯定會去投奔校尉的嘛。

好在步騭學問能力也不差,舉薦了也不算任人唯親,只算是任人唯賢。

事實上,諸葛瑾上次聽劉備向他提起步騭、嚴畯時,就知道劉備已經起了招攬之心——

沒辦法,誰讓“步騭、嚴畯之才與諸葛瑾只在伯仲之間”這句江湖傳聞,被劉備聽到了呢。

諸葛瑾等於是白撈一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他也就大大方方表示:“子山賢弟他們的才學,任一郡丞、從事,皆綽綽有餘。只是年紀尚輕,資歷尚淺,需慢慢歷練,不必擔心。”

步衛兩家的人頓時大喜,連連對諸葛瑾千恩萬謝,殊不知諸葛瑾其實什麼都沒付出。

步隆言辭閃爍,還想拿出點條件討好他、以示感恩,放長線釣大魚。

但諸葛瑾正事太忙,就搪塞糊弄過去了,沒給他開口的機會。

……

前後花了一炷香的時間,打發掉那些求官之人。

諸葛瑾這才對一直在另一邊等候的陳群,說了句抱歉,然後開始梳理正務。

陳群是為前陣子聊過的“以工代賑”之事而來。

這幾天他準備了不少材料,把《管子》好好看了一下,還複習了《貨殖列傳》中對桑弘羊的記載。

所以這話題切入得倒也順利,陳群是帶著想法來的,就像後世彙報專案PPT。

諸葛瑾只需要先聽,然後點評幾句即可。

只聽陳群彙報道:“我核查了各縣的田畝文件,還四處走訪,發現廣陵的農事有個極大的弱點。若能補足,必能極大增產糧米。”

“什麼弱點?”

陳群拿出一張地圖,指著說:“從輿圖上看,廣陵郡極為廣大,全境都是平原,可產糧和人口卻不如下邳。”

諸葛瑾若有所思反問:“會不會是射陽澤佔了太多面積?實際上廣陵的平地能有下邳的兩倍麼?”

陳群:“我算的時候,已經把射陽澤扣掉了。且大澤雖佔地廣大,卻利於灌溉。如震澤(太湖)之於吳郡,是有利無害的。”

見對方並沒犯低階錯誤,諸葛瑾點頭鼓勵:“那就好,繼續說。”

陳群:“後來我深入查訪,才知道廣陵耕地雖多,產糧卻少,主要是因為灌溉不足,以及地有鹹鹵。

邗溝使廣陵有運河之利,卻也經常導致海潮經長江倒灌入運河、射陽澤。尤其大潮季節,澤水都微微鹹苦。”

諸葛瑾恍然:原來是鹽鹼地的問題。

他前世作為金牌教培講師,史地常識也是很豐富的。他知道,蘇北地區在古代一直不是魚米之鄉。

如今看來,歷史上不同階段的蘇北農業制約,其實是不同原因造成的:

宋朝之前,是因為廣陵潮,導致海水由長江倒灌運河,形成鹽鹼地。

而宋朝以後,雖然廣陵潮和倒灌沒了。可南宋時黃河改道、奪淮入海,形成洪澤湖,淮河水患嚴重。一直到建國後修了蘇北灌溉總渠才緩解。

可以說,鹽鹼地和水患,各自要為蘇北平原的貧窮,負責一千年。

諸葛瑾如今所處的時代,恰恰屬於前一千年。所以只要解決鹽鹼地,就能把蘇北平原變成魚米之鄉。

想到這點,他內心不由熱切起來。

當然,廣陵的鹽鹼地也分好幾種。

有的鹽鹼地就是靠海太近、地下水本身就很鹹,這樣的地是沒救的,還不如將來開發曬鹽工業。

能挽救的,只是海潮倒灌導致的那部分鹽鹼地。

陳群這幾天功課做的不錯,還實地考察了一些地方,並配合歷年賬目、土地籍冊。

按照他的估算,這兩類鹽鹼地的比例大約是五五開。

所以如果能解決海潮倒灌,就可以解決廣陵郡一半的鹽鹼地問題。

廣陵郡適合農耕的區域會因此大大增加,很多現有田地的單產也能提高,將來甚至可能容納數倍的農業人口。

……

陳群把這個預期收益,給諸葛瑾算清楚了,確實很誘人。

但陳群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他手頭有四萬人、一個冬天的時間。

但怎麼把這些勞動力利用起來,怎麼規劃、施工、解決這個問題,陳群束手無策。

他又不是水利專家。

諸葛瑾也不是水利專家,何況他才剛剛聽完彙報,現想腦子也沒這麼快。

琢磨了大約一盞茶的工夫,諸葛瑾才隨口說:

“有沒有考慮過,在邗溝與長江之間,修一道閘門呢?平時通航可以開閘,一旦漲大潮就關閉,鹹水就灌不進運河了。”

諸葛瑾前世雖然很少來揚州,但他在錢塘求學工作多年,那也是一座大運河起點的城市。

他去運河博物館參觀過好幾次,也知道那種能在不同水位河段之間通航的船閘,要到清朝才出現。

但如果只是一道隔離海潮的簡易閘門、不考慮水位差通航,那麼隋唐時期就有這種技術了。

確切地說,是隋煬帝重修大運河後,唐初貞觀、永徽年間就在揚州修了邗溝閘門,為的也是防海潮倒灌。這才導致唐宋時的揚州比漢朝的廣陵要富庶得多。

從漢到唐,這個技術跨度不算大。動動腦子設計一些巧思,是有可能克服的。

只是諸葛瑾現在還沒想到怎麼克服。

而陳群聞言當然是大吃一驚。

作為一個漢朝人,他當然沒聽說過有截留江河的閘門:

“先生是說……修一道閘門,放下時足以把整條運河截斷?可邗溝是北口連淮處水位高,南口連江處水位低。

落下閘門後,從淮河流入的水流不出去,蓄在運河內,南段河道和射陽澤的水位都會抬高的。

運河河沿倒是夠深,不至於溢位來。但射陽澤湖岸平坦,周邊低窪之地可能會被蓄水淹沒。而且將來只有每天固定幾個時辰、江河水位因潮汐差不多高時,才能開閘通航。”

陳群一口氣就想到了好幾個弊端。

射陽澤是邗溝運河中段的一個湖,類似於後世的洪澤湖。

邗溝之所以兩端有落差、但河道依然沒流乾,就是靠射陽澤的水來調蓄。

諸葛瑾聽陳群能提出這些新問題,也不得不讚嘆他功課做得細,這些都是好問題。

諸葛瑾也就見招拆招反問:“射陽澤周邊低窪泥濘之地,難道有百姓耕種麼?平時海潮倒灌,水位也會上漲的吧?這種地方,應該不會有良田。”

對此陳群倒是應聲而答:“這倒沒有,最多有些百姓偶爾種菱角、蓮藕,良田是沒有的,也無人在沼澤邊緣定居。”

諸葛瑾閃過一個念頭:“那不就行了,反正水位上漲淹掉的都是爛地,本來就沒人種。你還不如趁著這段時間,發動民夫去射陽澤周邊疏浚整頓。

你可以預估一下閘門如果修成、水位會上漲多少,然後取其半數為分界線。挖低堰高、形成圩田,再在新的湖岸上種蘆葦、固泥防塌。

而且這種施工方法,你要疏浚的淤泥都是裸露在外,比挖水底淤泥省力何止數倍?不趁著蓄水前水位低做這事兒,更待何時?

如此,事成後還能多得不少肥沃圩田,射陽澤的蓄水深度也能改良,便於長遠灌溉,一舉三得。”

諸葛瑾隨口就說出了一堆好處。

另外其實還有一條,只是他暫時沒想到。

那就是一旦運河有閘門後、水位抬高,就不用靠現在的專用小船跑運輸了,說不定能直接改用糜家的大船。

如此一來,未來淮陰縣和廣陵縣兩地的裝卸碼頭工人勞力也能省下來,不用再江船、運河船換著裝卸了。

至於因此失業的“三萬漕工”,可以直接改行去軍屯。反正這年頭不愁沒地種,缺的是人口和勞動力。

陳群徹底被諸葛瑾反向畫的大餅給震驚了,

沒想到子瑜先生竟能舉一反三出那麼多好處。

陳群只覺一陣口乾舌燥:“那先生知道怎麼修閘門麼?”

諸葛瑾:“暫時不知道,不過給我幾個月時間,跟人切磋一下,或許能想到。”

陳群急了:“可我也不能憑一個‘或許’就開工啊,最近這兩個月,你讓那些以工代賑的百姓幹什麼?冬天農閒時節可不等人。”

諸葛瑾想了想:“我不是說了麼,閘門不會修,可以先疏浚射陽澤和造圩田啊,等修完閘門不就水到渠成了。”

陳群:“可是,水位究竟會比現在升高多少,圩田該堆多高,各處原本地勢高低,這些也都不知道啊。而且最後一步造閘門若是完不成,前面這些人力就白白砸下去了,是不是太操切了?”

諸葛瑾:“不會白砸的,最多今年不成,明年肯定能成。只要別讓那些以工代賑的民夫太累、控制好糧食消耗速度即可。

如今我們有流刺網捕魚,還有其他一些補貼,雲長那邊還分兵去豫章就食。這些擠出來的糧食缺口,足夠以工代賑的開支了。

你只要說這是我建議的,使君不會反對的。”

諸葛瑾已經捋明白了:陳群至今還在強調的一些困難,主要都是工程勘測方面的問題,

比如不會測射陽澤周邊各處的海拔啊,不知道測量時的水位線是高是低啊,所以不知道要挖多深、堆多高。

但這些問題,後世只要對數學思想理解透徹的人,都很容易解決——

打個比方,哪怕一個人連三角函式都不會,但只要他懂小學四年級的“光是直線傳播”以及“相似三角形”,並且知道怎麼活用,他就能憑古代工具簡易測出海拔了。

大部分人不會做,只是理解不夠透徹、沒想到怎麼應用,而不是知識儲備不足。

《亮劍》裡豎根大拇指、都能測出坂田聯隊距離迫擊炮多遠,就是這個道理。

諸葛瑾非常篤定,給他點時間他就能解決這些小問題。

哪怕他沒空親自解決,到時候也可以讓阿亮來練練手。

相信以阿亮的思維靈活度、以及自己這兩個月給他補習的數學基礎和光學基礎密卷。

只要再給他一塊能當水平儀用的、漢朝就有的羅經石,幾根參照標杆,阿亮就可以靠比中指測出海拔高度。

諸葛瑾準備這次去豫章之前,就給阿亮寫信,讓阿亮設法脫身,到豫章跟他會合,這樣後續也省了兄弟分處兩州、遠端教育的麻煩。

諸葛瑾算過,如果阿亮把他第一批的卷軸學完,那麼數學水平至少能提升到初二讀完的程度,距離初三畢業也就差“二次方程”和“因式分解”這兩塊內容了。

再加上物理卷軸裡那些基本光學常識,這點程度足夠搞定運河閘門和射陽澤水位抬升後的圩田規劃。

還能讓阿亮現學現賣,立刻派上用場,一出道就先在史書上留個“治水賢臣”的美名墊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