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不可!司馬相公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忠於君王,而且一直恪守臣子本分,無辜被削除贈諡,官家萬萬不可讓忠臣寒心。”蘇轍見狀也連忙勸說道。

他雖然不反對追封王安石諡號,然而死者為大,削除司馬光的贈諡,毀壞當初所賜之碑,也未免太過了。

“‘忠清粹德’乃是官家當年親自為司馬大人賜碑,如今要再將其毀掉,豈不是置於陛下於不義。”蘇軾也出列反對道。

趙煦頓時陷入了糾結,司馬光乃是大宋道德的典範,他若想削除司馬光的贈諡,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章惇冷笑道:“司馬光當年欺負官家年幼,事事皆無視官家,獨斷專行,當年的官家賜碑恐怕並非是官家本意。”

“君無戲言!官家乃是九五之尊,哪怕年幼,亦是金口玉言。”楊畏鄭重道。

蔡卞冷笑道:“九五之尊?當初高太后垂簾聽政,官家不過是提線木偶罷了!”

趙煦頓時臉色一沉,想到了朝堂之上,他只能看到群臣背部和臀部的往事,百官對趙煦漠視的起源,就是從司馬光開始的。

“死者為大,司馬相公並無過錯!又怎能遭到死後清算。”呂大防堅決道。

一時之間。

朝堂之上,從諡號之爭,變成了新舊兩黨的清算。

一直到下朝,新舊兩黨依舊爭吵不休。

御湖!

趙煦圍著御湖用力奔跑,如今已經是經常發洩壓力方法。

“司馬光!”

趙煦揮汗如雨,咬牙切齒道,曾經神宗的苦心經營十六年的變法,讓司馬光一朝廢除,若非如此,他親政之後,又豈能面對如此被動的局面。

然而司馬光卻是大宋的道德規範,有無數人將其標榜為榜樣,一個在道德上幾乎完美無缺之人。

司馬光少年成名,司馬光砸缸之事舉世皆知,青年時,司馬光進士及第,可謂是風光無限。

至此,司馬光歷經四朝,官至宰相,然而其為官一生,清正廉潔,甚至一輩子也沒有在開封城買下一處宅院。

在私生活方面,司馬光更是道德典範,其和妻子沒有孩子,然而司馬光卻堅持不納妾,最後只收養了哥哥的兒子作為養子。

為官更是好老人,經常替他人開脫請罪!甚至攬在自己身上,官員風評極佳。

然而一個如此完美的忠臣官員,趙煦不禁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

“官家三思,莫要在衝動的情況下做決定,這樣往往會更糟糕。”範正在一旁勸道。

“這世間真的有如此完美的人?”

趙煦深吸一口氣,臉上浮現出一絲無奈道。

範正不答反問道:“這世間當然沒有完美之人,就比如冷鍛甲一樣,防禦力至上,卻極為沉重。棉花輕便,防禦力則下降。司馬光自然也並非完美之人,其罪有四。”

“哦!”趙煦眉頭一揚道,在舊黨口中完美無缺的道德模範在範正口中竟然有四大罪。

範正點頭道:“其罪一,以母改子。當年先帝駕崩,司馬光為了廢除新法,竟然借用太皇太后的名號,以母改子,顛倒婦從夫、母從子之世俗,此乃何等的居心叵測。”

趙煦微微點頭,司馬光以母改子名義上看似說得通,然而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

“司馬光其罪二:小仁而大不仁!”範正鄭重道。

“何為小仁?何為大不仁?”趙煦問道。

範正問道:“司馬光為官清正,的確做到了仁,然而這種仁僅僅稱得上小仁,任何變法皆會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損,司馬光是隻要看到百姓起鬨就馬上跟著反對的人,他保護了眼前這部分起鬨之人的利益,卻不知道沉默的百姓才是大多數,司馬光廢除新法,置國家安危於、大多數沉默之人利益於不顧,此乃“大不仁”。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趙煦心中一動道,頓時明白他對司馬光的彆扭感來自哪裡。

“正是此理。”範正點頭道。

“其罪三,西夏獻地。先帝之時,雖然對西夏征戰互有勝負,然而大宋畢竟家大業大,西夏底蘊淺薄,大宋幾乎已經將西夏耗的油幹燈枯。而司馬光上臺之後,竟然主動獻出米脂四寨,同時恢復榷場和歲幣,讓西夏起死回生,葬送大宋大好局面。”

趙煦臉色難堪,他繼位以來,西夏連連攻打大宋,再加上大宋用米脂四寨,和歲幣,不但沒有換來和平,還讓西夏變本加厲,司馬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第四罪呢?”趙煦詢問道。

“阿雲案!”

範正臉上浮現出一絲不忍道。

“阿雲案?”趙煦頓時臉色凝重。

阿雲案乃是大宋影響最大的一個案件,阿雲乃是一個還在守喪期的少女,被貪財的叔父賣給一個四十的老光棍。

阿雲不甘心如此命運,一個月黑風高之夜,阿雲戰戰兢兢地拎了把菜刀摸到了韋阿大的床頭,為了自己的下半生,阿雲掄起刀就是一頓亂砍。

阿雲慌亂中只砍掉了韋阿大的一個手指,其他都是皮外傷,阿雲卻被以謀殺親夫之罪,按照大宋律判處死刑。

人人皆同情阿雲遭遇,王安石和宋神宗皆想要赦免阿雲死罪,司馬光極力反對,然而宋神宗最終還是免去阿雲死罪,改為徒刑和流放,在阿雲服刑期間,遇到朝廷大赦而還,最後嫁人生子,平靜的過日子。

按理說,這已經是最完美的結局了,兼顧了法理和情理,然而司馬光卻將此事記在心上整整十六年,其上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審此案,將已經嫁人生子的阿雲重新判處絞刑殺害。

“且不說,司馬光十六年睚眥必報,其表面上只是殺了一個阿雲,實際上卻是殺了無數個阿雲,讓天下女子飽受盲婚盲嫁之苦。”範正痛心道。

如此固執迂腐的司馬光竟然是士大夫心中的典範,這讓範正感到極為不可思議。

“小仁,而大不仁!”趙煦口中輕輕道。

此刻他真正瞭解何為小仁而大不仁,司馬光塑造的仁義的形象在他心中蕩然無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