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宋夏和談
章節報錯
範正卻突然阻止道:“臣反對,青塘剛剛大敗,此刻定然對大宋多加提防,如果強攻,大宋固然取勝也是慘勝。以範某看,冬季進攻青塘,先取其最為精華的河湟之地,再以此為根基慢慢擴張,待適應高原氣候之後,再一鼓作氣,滅掉青塘。”
“冬季進攻?你可知道青塘冬季是何等的嚴寒,再說冬季行軍本就是兵家大忌?”曾布急忙反對道。大宋打仗向來循規蹈矩,就連出徵都要按照陣圖打仗,哪裡有冬季出兵的先例。
範正自信一笑道:“冬季作戰的確是大忌,然而有了棉甲的保護,冬季作戰將會是我軍最大的優勢!”
“棉甲?”
曾布不由一愣,當初範正帶領軍器監造出棉甲之後,這種最輕的鎧甲除了應用在柺子馬之上,被其他士兵紛紛嫌棄,而冬季即將降臨,鐵甲根本無法著衣,棉甲恐怕是最適合冬季作戰的盔甲。
“軍器監除了造出棉甲之外,還有棉手套,面罩,足以保證宋軍在冬季正常行軍,而且唐朝李靖北滅突厥,就是冬季行軍,突然襲擊突厥牙帳,最終滅掉了突厥。而如今我大宋棉甲足以禦寒和禦敵,難道還不如身披鐵甲的唐軍不成。”範正反問道。
百官不由一頓,他們熟讀史書,自然知道大唐滅東突厥一戰,就是靠李靖冒著寒雪,突然襲擊突厥,讓盛極一時的突厥牙帳,一夜之間分崩離析。
而如今大宋有了棉甲相助,條件要比當年的唐軍好太多,再加上突然襲擊青塘,大宋的勝機將會大增。
“草原冬季各部蟄伏,無法相互援助,臣同意範太丞提議,效仿李唐被滅突厥之戰,冬季攻打青塘,只要率先佔據河湟谷地,大宋就會立於不敗之地。”章惇附和道。
河湟谷地乃是青塘最為精華的地段,可耕可牧,只要大宋再次建立稜堡,成立第二個平夏城,退可守進可攻。滅掉青塘計日可待。
而且河湟谷地,有著青塘最大的部落,若是攻破河湟之地,青塘的實力將會再減三分,大宋的勝機再添三分。
此消彼長之下,大宋再攻不下青塘,那就只能怪自己的無能了。
“那如今三國使者皆至大宋,請求和談!大宋應該如何應對!”
蔡卞見朝堂定下了先攻青塘之策,不禁皺眉問道。
章惇露出一絲詭笑道:“自然是正常應對,對於青塘要歷數其罪,隨後再如之前一樣,大加封賞,不能讓其看出破綻。”
“對於西夏更要態度強硬,大有不滅西夏誓不罷休之勢,最後看在遼國的面子上,勉強同意和談?”呂大防順勢道。
“不僅如此,滅掉青塘之後,大宋的下一步計劃則要攻打西夏,必須要西夏趁機俯首稱臣,日後討伐大宋方可師出有名!”蘇頌補充道。
三大宰相乃是當世頂尖人物,很快就制定了完善的策略。
“準!”
趙煦聞言,鄭重點頭道。
“微臣遵旨!”
範正和蔡卞躬身領命道。
…………………………
禮部內。
大宋果然對青塘高舉輕放,先是嚴厲斥責青塘無故挑起邊釁、背信棄義等數條罪名,隨後,又對青塘大加安撫,加官進爵,知道青塘缺少鐵器,破例賜銅鐵等軍事物資。
青塘使者大喜過望,當即向宋廷稱臣,與宋各立文約,立誓永不相犯。
安撫好青塘之後,範正和蔡卞二人立即將矛頭對準西夏,當著遼國使者的面,拿出第一次平夏城之戰,西夏的乞和奏摺,歷數西夏背信棄義的行為,大有不滅西夏誓不罷休之勢。
遼國使者臉色難堪,當初他和耶律南音可是親眼見證了宋夏和談,如今西夏背信棄義,一轉頭就背棄合約,繼續攻打平夏城。
“上使莫要聽宋人顛倒黑白,宋夏和談之後,宋人率先背約,平夏城屢次出兵襲擾我西夏百姓,讓我西夏失去唱歌作樂地,西夏不過是被動還擊罷了!”嵬名阿吳氣急敗壞道。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固然有西夏意圖拔掉平夏城這個釘子的原因,宋人同樣不無辜,屢次出兵襲擾西夏農耕,這讓西夏豈能忍受。
“既然如此,那就別和談了,宋夏繼續交戰,各安天命。”範正態度強硬道。
嵬名阿吳頓時洩氣,如今平夏城如同一個釘子一般,繼續侵擾西夏,只會讓西夏持續虛弱。
“範太丞莫要生氣,宋夏遼三國曆來以和為貴,兩國交戰,只會讓兩國百姓民不聊生,此次我遼國作為擔保,兩國重新訂立合約,誰若膽敢再違背合約,擅自挑起戰爭,莫怪遼國不講情面。”遼國使者威脅道。
遼國使者看似公正,然而此刻西夏處於劣勢,此刻和談,自然偏向西夏。
“西夏願意接受遼國調停?”嵬名阿吳迫不及待道。
範正眉頭一皺,狀似無奈道:“大宋可以接受和談,然而宋夏邊境需要重新劃定,以天都山到沙漠為界,如此雙方皆有緩衝之地。”
嵬名阿吳自然不甘心,如此劃分,西夏非但失去大片領土,更是喪失了戰略主動權,只能處於被動防守。
“可!”然而遼國使者毫不猶豫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此乃草原的至理,既然西夏敗了,那就只能接受戰敗的現實。
“除此之外,遼國和大宋是兄弟之國,然而西夏卻不然,其主李元昊原本就是大宋的臣子,只能如青塘一般,向大宋稱臣,成為大宋的藩屬國!”蔡卞當下歷數西夏的歷史,逼迫西夏向大宋稱臣。
“讓西夏向大宋稱臣,簡直是痴心妄想!”嵬名阿吳斷然拒絕道。
範正早有預料道:“既然西夏不想稱臣也可以,之前大宋戰敗,可都是向西夏輸送不少歲幣,如今西夏戰敗,想要和談,則需向大宋輸送歲幣,大宋也不多要,當年大宋給多少,西夏同樣給多少就行了。”
“西夏給大宋歲幣?”
嵬名阿吳睜大了眼睛,要知道當初大宋每年可是給西夏三十萬貫的歲幣,現在西夏財政緊張,哪裡有錢財給大宋三十萬貫的歲幣。
“依本使者來看,還是西夏稱臣比較好一點。”遼國使者自然知道西夏的處境,就給了西夏一個臺階下,而且稱臣而已,又不會損失什麼,當年西夏還不是連年稱臣,最後依舊連續攻打大宋。
嵬名阿吳無奈點頭。
至此,在遼國的見證下,宋夏再度和談,西夏向大宋稱臣,雙方以沙漠為界,不得再擅起戰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