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趙煦親政
章節報錯
“官家已經成年,後宮有後,請太皇太后撤簾,還政官家!”
隨著三大宰相表態,趙煦猶如鷹隼的眼神逼視朝臣,越來越多的大臣躬身請求道。
所有人都清楚,太皇太后已經垂垂老矣,哪怕過了今日,也主政不了多久,而官家猶如潛龍騰淵,今日如果不表態,恐怕日後必將受到清算,還不如落個從龍之功。
伴隨著一個個大臣請求高太后撤簾,朝堂上,唯有趙挺之一人在那站立。
“趙中丞,你對朕親政可有異議?”趙煦再次問道。
趙挺之心中一嘆,如今大勢已去,只能低下頭來道:“臣無異議!”
官家已經成年,本該親政,從法理上來說,並無任何問題,哪怕是趙挺之也雞蛋裡挑不出骨頭來。
高太后看著自己眾叛親離,頓時渾身冰涼。
歲幣之事她根本沒有放在心上,竟然導致她滿盤皆輸,歷朝歷代帝王不也都是輸送歲幣,怎麼到了她這裡就成了罪過。
“好!這就是大宋的忠良臣子?竟然逼宮哀家!”高太后怒斥道。
群臣不由氣勢一洩,他們皆是受到高太后提拔,如今反向逼宮的確有愧於她。
“吾等乃是大宋臣子,效忠官家乃是天經地義!”範正義正言辭道。
百官聞言頓時底氣一足,對呀!他們一直以來都是趙家的臣子,從來不是高家的臣子,效忠官家誰也無可指責。
高太后盯著範正,不由心中大恨。
在她看來,正是範正挑撥離間,方才讓純孝的官家做出如此悖逆之事,完全不提在自己把持大權不放,故意縱容雍王趙顥謀劃皇權的事實。
“哼!”
高太后憤然拂袖而去,再呆在這裡,只會讓她更加憋屈。
範正見狀,立即高呼道:“太皇太后撤簾了!”
“恭送太皇太后!”
群臣再次躬身道。
高太后剛跨出垂拱殿,就聽到身後傳來的恭送聲,不由一個踉蹌,幸好被梁惟簡一把扶住。
童貫極有眼色,見狀立即上前,憑藉高大的身軀,直接將高太后的鳳椅搬出垂拱殿外。
至此,垂拱殿內,只有一個龍椅放在垂拱殿中央,
趙煦鄭重的坐在龍椅之上,他十歲登基,如今已經過了八年,今日正式親政。
“臣等參見官家!”文武百官再拜!
“諸位愛卿平身!”趙煦虛抬右手!朗聲道。
“多謝官家!”
文武百官起身。
範正趁機道:“啟稟官家,遼夏使者囂張跋扈,欺人太甚,臣懇請官家下令將其驅逐大宋。”
“準!”
趙煦大手一揮道。
此乃範正和趙煦商議的下一步計劃,唯有驅逐遼夏使者、激怒兩國,方可讓三國關係緊張。
外敵環視,大宋危在旦夕,唯有巨大的外部矛盾才能讓大宋上下同心,壓制逼宮高太后還政造成的內部裂隙。
百官心中一嘆,他們何嘗不知趙煦的打算,然而遼夏實在是欺人太甚,他們也無話可說。
趙煦轉頭看向樞密使曹暉鄭重道:“曹愛卿!今年節省下來的歲幣近八十萬貫,朕全部撥付前線,以防備遼夏兩國來襲。”
“臣遵旨!”
曹暉聽到趙煦並未讓其反攻,而是防守西夏、遼國,不由重重的鬆了一口氣,單單防守此戰未必會輸,
而且朝堂一下子撥付八十萬貫的軍費,大大增加前線的實力,軍方受益匪淺。
“拉攏軍方!”
趙挺之眼神一縮,趙煦再一次故技重施,開始拉攏軍方。
要知道這八十萬貫可不是一錘子買賣,日後每年節省下來的歲幣恐怕都會給軍方,高太后卻要將這筆巨財送給遼夏兩國。
對比之下,軍方支援誰,恐怕一目瞭然。
“朕剛剛親政,朝堂上下還請諸公多多費心!”趙煦再拜道。
“臣等遵命!”
在三位宰相的帶領下,眾臣紛紛領命,前去處理公務,任誰皆知,這平靜的朝堂定然潛流暗湧。
百官離去之後,趙煦癱坐在龍椅上,只覺得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溼。
他暫時穩定朝堂,卻並非高枕無憂,高太后掌權八年,其影響無處不在,此刻他必須要謹慎高太后的反擊。
“太皇太后想要反擊,有兩個乃是重中之重,一個是宮內,一個是宮外,務必要切開太皇太后和宮外的聯絡。”範正提醒道。
趙煦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此事單憑朕一人還做不到,卻有一人可以辦到,那就是向太后。”
“向太后!”
範正眼睛一亮,向太后可並非如同孟皇后一般並無實權的皇后,而是神宗朝掌管後宮十八年的實權皇后。
再加上婆媳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立趙煦為帝的一致利益,向太后定然會站在趙煦這邊。
………………
“官家奪權,逼迫太皇太后撤簾。”
隨著高太后憤然回宮,這個訊息颶風一般刮過皇宮,
後宮中幾乎要炸鍋了,誰也沒有想到官家竟然公然奪權,逼迫太皇太后撤簾。
趙煦剛剛下朝,第一站就來到慈德宮,
“官家,你怎麼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向太后怒斥道。
在她看來,趙煦想要親政也無需太過著急,畢竟這天下終究還是會傳到趙煦手中的,趙煦今日不顧孝名,公然奪權太皇太后,有朝一日,恐怕也不會將她這個嫡母看在眼中。
趙煦鄭重道:“母后有所不知,遼夏兩國步步緊逼,狼狽為奸,此次惡意提高歲幣,就是要繼續削弱大宋,大宋若答應,日後必亡,大宋若不答應,兩國同樣會欺上門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方可為大宋挽回一線生機。”
趙煦此舉有些誇大其詞,然而向太后久居宮中,不通時政,果然被鎮住。
況且她也聽說了遼夏兩國提高歲幣、囂張跋扈的行為,同樣也是惱怒不已。
“那你也不能…………。”向太后看了高太后的寢宮一眼,憂心忡忡道。
趙煦鄭重道:“母后是要我效仿仁宗再等七年麼?朕可以等,大宋卻等不了!”
向太后不由一滯,她乃是神宗皇后,自然知道神宗為何讓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而不讓她垂簾聽政,就是為了避免仁宗之事重演?
“再者,就算朕願意等!母后真的能夠確保皇祖母還政給孩兒麼?”趙煦反問道。
向太后不由一震,仁宗之所以願意等,乃是因為劉太后並沒有後代,皇家也只有仁宗一支獨苗,仁宗的皇位無憂。
而趙煦則不然,除了他之外,皇室還有五位皇子現存,武則天為了皇權連廢兒子就是前車之鑑,更別說是孫子。
要是高太后傳位給其他皇子也並不影響向太后的利益,若是傳位於其嫡子雍王趙顥,向太后的處境將會極其尷尬。
“皇祖母可能會埋怨朕,然而朕此舉絕無私心,乃是為了大宋江山,還請母后勸勸皇祖母,體諒朕的苦心。”趙煦鄭重道。
向太后心中一嘆,配合道:“事已至此,也只好如此,況且官家已經長大,後宮有喜,的確也該親政了,此也是先帝臨終前的囑託。”
如今的局面利益受損的只有高太后,對她來說並無任何損失,也算是最好的結局,而且官家最近的表現讓她極為滿意,她今日幫了趙煦一把,再加上嫡母的身份,太后之位穩如泰山。
與此同時,她心中也極為痛快,當初神宗去世,她何嘗沒有垂簾聽政的心思,然而高太后母子卻聯手防著她,如今高太后被趙煦逼宮,可以說報了她一箭之仇。
“多謝母后!”趙煦大喜道。
有了向太后的背書,他此次親政再無任何道義上的指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