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啟文對著徐申學詳細介紹著這三家代工廠:

“技術能力以及質量控制上,祥豐電子做的可以,技術能力大概和我們相當,目前主要是做自有品牌,但是他們的自有品牌持續虧損,所以也開始對外接代工訂單。”

“不過他們對訂單的穩定性要求較高,要求籤署持續長期訂單,臨時性的幾千臺這些小訂單他們是不接的,代工價格上是三家裡居中。”

“安貝爾電子,他們的技術以及質量控制是最好的,目前主要是做海外小品牌的代工業務,做出口比較多,我去他們的工廠看過,裝置都是新裝置,生產管理方面也很不錯,但是他們的產能不大,他們的總產能就只有四萬臺,並且產能目前已經用了了大半,能騰出來的產能不多,此外代工價格也稍微高一些!”

“最後的華松實業,這是個專門做我們華強南友商貼牌代工業務的廠商,成本控制非常好,生產技術也還可以,而產品做工以及質量控制,他們明確表示根據代工費來,要做工好不良率高,那麼代工費就高一些,如果要求沒那麼高,他們也可以把價格做低一些。”

徐申學一邊聽一邊看資料,報告資料上顯示的比白啟文的簡單描述更加詳細,不僅僅有這些簡單的業務介紹,甚至股東背景,高層管理概況,以及很重要的企業財務調查……

找合作商進行財務調查那是最基本的,誰也不想前腳剛籤合同,定金打過去了,後腳人家就給你來個破產不是!

此外這也涉及到賬期,威酷電子是不可能說和代工廠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都是前面給一些定金,然後代工廠生產,威酷電子拿了手機再給剩下的尾款。

給錢給貨都是逐步逐步的來,對方一邊生產交貨,威酷電子一邊賣貨一邊給代工費,不可能一下子交貨或者一次性給齊代工費的。

但是代工廠組織生產也是需要成本投入的,這意味著在手機生產出來之前,他們是需要自己墊付一部分資金進行生產的。

所以,這對合作方的資金實力是有一定要求的。

而且對方如果因為資金問題導致運轉不流暢,那麼對威酷電子而言也是有極大風險的。

試想一下,威酷電子這邊的渠道訂單不斷湧入,然後代工廠出問題了,導致威酷電子無法按照合同發貨……那問題可大了去,會導致威酷電子和渠道商之間的合作大面積違約的,那賠償金可不是個小數目。

因此,尋找合作商的時候是需要比較謹慎的,並不是單純你價格低,你產能大,你技術好就行,還得要求你本身資金也有一定實力。

需要的是全方面的綜合實力都達標,這樣才會給你合同的。

畢竟威酷電子就想要找個穩妥的代工廠,不想折騰搞出什麼么蛾子來。

徐申學仔細翻閱著這三家代工廠的資料報告,半天后:“跟他們約個時間,我都過去實地看一看!”

找代工廠這種事也不是小事,徐申學還是要親眼去看一看,確認代工廠的實力,然後才能談其他的。

白啟文道:“沒問題,我這就去和他們的負責人聊一聊實地考察的事,他們的合作意願都比較強烈,會很期待徐總您的光臨!”

等白啟文離開後,徐申學並沒有在公司裡繼續待著,而是到了數公里外的一家小企業諮詢公司,來聽取該諮詢公司給出來的公司組織構架調整的方案。

因為隨著威酷電子規模的持續擴大,主要的產品線都有威酷手機,小藍手機,智慧機專案這三大類了。

而且威酷電子還不是個輕資產類的純手機設計公司,而是自帶組裝工廠以及多種手機零配件生產分廠的製造企業。

這也就使得威酷電子有限公司的業務線顯得比較混亂,各業務部門經常出現一些衝突。

比如研發部門裡,謝建勇一個光頭男管著三大類的產品研發,管的頭都大了!

市場部也是如此,各種業務全部聚集在一起,哪怕是內部分組了但是搞起來也非常的麻煩。

這讓徐申學越發感到,傳統的製造業垂直類管理模式,已經不適合目前威酷電子的發展。

此外徐申學也是考慮到了未來智慧機上市後的品牌塑造問題!

智慧機這麼高大上的東西,必須得給它配上一個高科技企業的背景……然後使用者才會具備基本的信任感。

要不然,伱一雜牌手機廠拿出來一臺智慧機,任憑你吹的天花亂墜,人家消費者都當你是騙子……就算不當你是騙子,也會認為你的手機很垃圾,質量很差,直接把你的智慧機當成智慧山寨機,還想賣兩三千?滾一邊去。

這對未來上市的智慧機的品牌塑造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徐申學是準備對品牌是進行分類的。

等智慧機搞出來後,弄一個兩千大幾的中高階智慧機,直接創立一箇中高階品牌,然後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最好是能搶到國內第一款安卓機的名頭,以維持高溢價,塑造中高階品牌形象。

但是智慧機也有低端的啊……等把智慧機搞得差不多了,那麼後續其實可以輕易的透過更換硬體,換個殼子,放低技術要求後弄箇中低端智慧機出來,而這個中低端的智慧機就可以放在威酷以及小藍這兩個品牌上賣。

小藍手機,繼續走線上的年輕時尚,價效比的路線,主打一千多價位乃至未來更便宜的千元以內的中低端路線。

威酷手機主要走傳統線下渠道現階段,同樣以中低端手機為主,但是同樣配置上價格會比小藍手機更貴一些,然後給終端渠道,也就是一線的銷售人員給高額提成。

三個品牌集合起來,橫掃線上線上,低、中、高三個價位,如此可以更好的進行品牌塑造,並避開品牌內耗。

考慮到調整業務,未來品牌塑造的問題,徐申學是準備對公司現有的構架進行一定的調整,準備成立若干子公司,用於負責各項業務。

同時也準備趁此機會,直接制定,完善企業行政管理,研發崗位級別等多方面的事務。

這件事他已經委託了一家企業諮詢公司進行處理,如今他們也做出了方案讓他去聽一聽。

等到了諮詢公司後,對方的一個業務經理帶著兩個年輕人接待他,並做起了報告。

徐申學則是一邊翻看手中的資料,一邊看他們的PPT,並聽著其中一個大背頭,穿西裝,一副職場精英模樣的中年人在講解。

等他們講解了半天后,徐申學道:“方總,按照你們給出的方案,是成立集團公司,然後再控股多個子公司,這樣的話管理層級會不會太多,導致管理成本的上漲?”

“在智慧機業務子公司裡,你們設定了前後六個管理層級,這樣管理成本怎麼控制?效率如何保障?”

對方的一箇中年經理道:“徐總,這種多層次的管理模式,的確是會導致行政成本上漲以及效率上有所降低,但是這是任何一家大公司都無法避免的問題,畢竟老闆不可能直接面對基層研發人員,也不可能直接面向中層管理!”

“我們為貴公司設計的這個企業構架,已經是綜合考慮了貴公司的規模以及業務,儘可能的縮減了管理層級了!”

“繼續縮減的話,反而會導致管理人員時間以及精力不夠處理業務,繼而導致出現效率降低,甚至出現混亂的情況!”

徐申學卻是搖頭:“那就不是組織構架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我會選用合格的管理人員,這一點你們不用有顧慮!”

“把行政管理成本再壓一壓!”

“股權構架以及財務方面倒是做的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