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更大作用
章節報錯
幾日後,京城程宅中。
顧雲巧推開書房的門,端著糕點走進去:“程炎。”
正在伏案寫公文的程炎立刻停筆,笑著站起來:“巧巧,你不午睡嗎?”
“已經睡醒了。”顧雲巧將裝糕點的盤子放在桌案上,叮囑道,“不要一直埋頭辦公,當心傷眼睛。這是我才遣人去買的糕點,芙蓉齋的新品,嚐嚐?”
程炎笑道:“你遣人買的自然是不錯的,我不用嘗也知道味道好。”
顧雲巧被他逗笑:“既不是我做的,也不是我親自挑的,只是吩咐下人去買而已,這也值得你誇?”
程炎笑了笑,沒有答話,拿起一塊糕點就著茶水慢慢吃起來。
顧雲巧看著像是有什麼心事,目光貌似無意地掃過程炎擺滿公文的桌案,躊躇道:“我聽說……蜀中大旱,陛下準備派一名官員前往四川檢視實情,以便朝廷制定章程救災?”
程炎點頭道:“是的,有這麼回事。”
顧雲巧欲言又止:“我還聽說,四川路途遙遠,陛下希望選一名年輕力壯,家累少,又信得過的臣子去?”
程炎聽明白她的意思,笑著望向她的眼睛:“巧巧,你是不是想問我能否主動接下這次公差,帶你去蜀中?”
顧雲巧猶豫一瞬,還是點點頭:“……嗯。”
程炎默默嘆氣,無奈道:“巧巧,以後再有這樣的事,你可以直接問我,不用繞這麼大的圈子。我們是夫妻,已經成親兩年了,同床共枕日夜相處,你難道還只當我是兄長的朋友嗎?”
顧雲巧臉一紅,囁喏道:“我沒有……”
程炎難得覺得自己判斷失誤,就是遇見顧雲巧,那樣活潑的一個小姑娘,對待感情一事居然慢熱得很。別的事情還好,二人相處很自然,可一旦涉及顧雲巧更親近的人——比如顧雲霽,她就會下意識變得小心謹慎,態度試探。
不過沒關係,他有足夠長的時間和耐心,可以慢慢撬開她的心。
這樣想著,程炎坦然道:“巧巧,這件事是我不對,我應該早點告訴你的。因為陛下確實問過我,要不要去蜀中檢視旱情——但我拒絕了。”
顧雲巧愕然:“……為什麼?敘州府就在蜀中,咱們可以利用你出公差之便,順道去敘州府看看哥哥、嫂嫂,還有熙兒,我們跟他們已經兩年多沒見了,你難道不想見見哥哥嗎?”
程炎嘆息一聲:“我當然想了,可是巧巧,蜀中太遠了。雲霽當初去敘州府上任時,光在路上就花了五個月,現在是四月底,咱們要是從京城去蜀中,肯定也差不多,最早也要九月前後才能到達。”
“這還只是去程,若是回程,是又趕上寒冬臘月,長江正處於枯水期,而京杭大運河又有相當長的一個河段處於封凍。這一來一去,在路上就得耗上一年,明年此時能不能回到京城都還兩說。”
顧雲巧眼神堅定:“這些我都知道,但我不怕,就算在路上得耗一年,可只要能看看哥哥嫂嫂,哪怕只能待一個月,也都是值得的。畢竟哥哥出京任地方官,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一個說不好,就是長達十數年的骨肉分離。”
顧雲巧睜著一雙小鹿般的眼睛,費解又略帶控訴地看著程炎:“這種情況下,難得有公務探親兩不誤的機會,我想哥哥也一定會很想見到我們,程炎,你為什麼要拒絕?”
程炎被她看得心軟,聲音柔軟下來:“如你所說,這是難得可貴的探親機會,即便要走一年的路程,也算不得什麼。若是換了往年,我自然沒有二話,早就和你踏上去往蜀中的路了。”
“但是今年不一樣,今年年底到明年初,正是官員三年一次政績的綜合考評的日子,我和雲霽都可能在這次考評裡發生職位變動,這個時間節點至關重要,我不能離開京城。”
顧雲巧不解:“為什麼?政績考評是吏部的事情,官員政績如何也早就登記在簿,官員本人不可更改,何況你是翰林院的官又不是吏部的官,這和你離不離開京城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程炎道,“京城是天子腳下,國家的政治中樞,官員考評調動這樣的節點,我待在京城能比待在四川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看著顧雲巧,眸中湧上不明的情緒,認真道:“巧巧,我需要待在京城,從而為我,還有云霽,謀一個好前程,我希望他將來回京之後,在朝中有所依靠。”
顧雲巧突然有些聽不懂:“……什麼意思?”
“以後你就會慢慢明白了。”程炎忽地一笑,眨眼間又恢復到那副溫潤的神態,“巧巧,總之請你相信,我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做傷害你的事情,也不會做傷害雲霽的事情。”
“至於探親一事……巧巧,終有一日,我們會和雲霽見面的。”
——
時間已進五月,敘州府仍然是一滴雨水都未落下,準確地說,大部分蜀中地區都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乾旱之中。
熾烈的太陽掛在天上,毫不留情地向人間傾瀉天火,大地被烤得龜裂,幹而燥的空氣將人包裹,熱得如同蒸籠一般。
同知陳循洲只覺得身體裡彷彿也藏了團火,灼得他焦躁不安,嘴上燎了好幾個大泡,身上的官服都快溼透了,還是不敢有半分懈怠,馬不停蹄地趕往各個地方的農田,檢視灌溉情況。
一些比較小的河流和溪流早已經乾涸,灌溉水渠也大多不頂用了,只能靠人力一桶又一桶地從遠處將水擔過來澆到地裡,遠遠望去,田地間全是忙碌又焦灼的農人。
這一大片地都是掛在陳循洲名下,由陳家族人耕種看管的,糧食收成如何與陳循洲的利益直接掛鉤,他自然焦急得不行,對其格外上心。
陳循洲看了一圈,突然發現有一片田地無人擔水灌溉,他眉頭一皺,問師爺:“這片地是誰在種?人家都是全家老小出動挑水來澆地,他家不說全家人過來,好歹得派兩個長工過來吧?居然一個人都沒有?”
師爺道:“這片地……應該是宜賓縣福興鎮五房陳遠恩家的。”
陳家分支族人太多,陳循洲沒什麼印象:“是誰?”
師爺換了種說法:“就是陳培時家,陳遠恩是陳培時的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