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不是兒戲——這是張溪穿越了十幾年,得出的最深刻的結論。

主帥一個命令不當,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輕則讓士卒丟命,重則丟城失地,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所以啊,在戰陣方面,除非到了必要硬拼的時刻,否則張溪的用兵,從來都是謹慎小心為上的。

故此,劉備在九月初集結好了南征的軍隊,一共三萬餘人,也準備好了糧草,但張溪並沒有直接就出發。

第一,各部將領還沒有到位。

牙門將王平和益州別駕李恢都已經到位了,是因為他們一直都在成都,但其他人,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要交接,尤其是張嶷,更是遠在襄陽,從襄陽坐船到漢中,再從漢中到成都,起碼一個月的時間。

第二,士卒雖然到位了,但這次劉備湊出來計程車卒,只有一半是征戰漢中的老兵,剩下的一半,都是一些世家臨時湊出來的家丁軍隊。

這些人雖然都是身體素質不錯,作戰也比較兇悍的亡命徒,但根本不懂軍陣,也沒有什麼軍紀可言。

這樣的軍隊,張溪是不會讓他們直接上戰場的,不然天知道這幫人能惹出什麼禍來。

所以,還是需要整訓的。

第三,南中那個地方的氣候.也不知道諸葛亮是怎麼想的,怎麼就五月渡瀘呢,這不是在瘴氣最重的時候去進攻麼。

你等到十二月冬天進兵不好麼。

南中那地方,十二月也不冷的,不影響益州士兵行動,還能避開大部分的瘴氣侵擾。

說到瘴氣啊.真的,多虧了張機,他在荊州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幾經修稿,最後寫下了《傷寒雜病論》。

書中除了記載了一些傷寒疾病的原理,以及防治藥方外,還詳細描述了對一些常見瘴氣的防治辦法。

《傷寒雜病論》的原稿在嶽麓書院內藏著呢,張機本人也活的很滋潤,就在嶽麓書院住下了,沒事兒翻翻書看,小日子過的挺不錯的。

而《傷寒雜病論》的印刷稿,劉備集團下令,各州縣必須存檔一份,供各州縣的醫家免費觀看.就這一條,就讓益州百姓對劉備感恩戴德,同時也讓張機本人在醫家心裡,上升到了“醫家之師”的地位。

張溪身在成都,當然也很容易找到《傷寒雜病論》,然後按照書中對瘴氣疫病的防治手段,照本宣科的開始囤積防治瘴氣的各種物料。

不僅僅是一些治療瘴氣疾病的藥材,最重要的是,採購大量的艾草和茂草來製作驅蚊驅蟲的藥物。

軍中是用不起蚊帳的,畢竟人數太多,就算用麻線做蚊帳,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不斷行軍和移營,這些蚊帳也容易損壞。

因此,軍中的主要驅蚊手段還得是靠茂草和艾草製作的火繩或者燻料來解決。

這些事兒,張溪有意識的讓總督後勤工作的馬謖去準備把馬謖給忙的啊,每天都不著家,就差在軍營中睡下了。

這就對了。

隨軍出征,可不是簡單的跟主帥聊點什麼戰略,出個計策,然後搖著扇子坐看成敗諸葛亮都做不到這一點的。

想當將軍,或者想統兵出戰,你得先把這些基本的東西搞清楚了才行。

說實話,馬謖也覺得,自己好像哪裡搞錯了。

他聽說自己可以隨軍出征,還能管理整個軍伍的後勤,頓時覺得是自己被重用了,可以實現夢想了。

但.整個工作,好像跟自己想的,相當的不一樣。

怎麼總督後勤的人,需要幹這麼多的事兒的麼?!

不僅要計算每日需要的糧草,分撥到各營,還要負責提前準備各種物料,考慮到一路上行軍的速度,在什麼地方安營紮寨,需要準備多少營帳和營寨木料。

面對不同的地形,要準備不同型別的紮營物料,遇到不同的天氣也得考慮物料的更換,同時還得注意對水源的選取是否方便這些東西,都需要馬謖提前考慮好。

行軍過程中,不是說主帥隨便選一個地方都能安營紮寨的,這樣要你這個總督後勤的官員幹什麼呢,就只是簡單的分發一下糧草,派個倉吏不就能做到了麼。

有時候馬謖忙著忙著,總會有一種錯覺——這個真的是我希望的那種軍營生活麼?!

自己希望的,應該是那種指點江山,談笑間敵軍灰飛煙滅的從軍生活吧?!

可現在,天天跟糧草物料打交道,哪有還能感受到這種閒情逸致。

馬謖覺得吧,這不是自己想要的軍旅生活。

但問題是,馬謖現在的資歷非常的淺薄,如果因為嫌棄後勤工作辛苦就提出辭呈,那麼將來還有誰再敢用自己?!

再說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學到的。

行軍作戰,遠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需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如果自己真的能主持好三萬人的後勤補給,那麼將來領兵三萬出征,不說作戰,起碼領兵行軍的問題是一點都沒有。

兩難之下,馬謖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下來,繼續在軍營裡忙前忙後的。

等時間來到了十一月中旬,各部將領都到了,士卒也都操練的差不多了,張溪開始檢查軍伍,準備出征。

說實話,這批士卒的質量,在張溪所有帶過的軍士中,已經算是比較差的那一批了。

素質也就比在巴東郡帶的那幫郡兵強上那麼一點點而已。

兵員素質無法跟荊州兵比較,軍械也只是常規的軍械,連苗刀的配比率都不是很高。

灌鋼法這項技術雖然關羽已經送到了益州,但這些年劉備忙著準備漢中之戰,需要大量的兵器軍械,再加上軍隊數量巨大,因此對保密要求比較高的灌鋼法和苗刀,並沒有第一時間鋪開生產,只是鍛造了一部分,對部分軍隊換裝,大部分還是原來的軍械。

這次調撥給張溪的三萬軍隊中,只有五千人是換裝了新式苗刀的,剩下計程車卒,全都還是環首刀。

張溪索性把這五千人直接劃撥給張嶷指揮,作為自己的中軍護衛隊,其他的普通士卒,則交給張翼,馬忠,李恢等人指揮。

王平是例外。

張溪見到王平後,第一時間讓王平去賨人部落中招募熟悉山地戰的賨人。

這些人,張溪是打算用來做奇兵的,畢竟南中地區地形複雜,跟那幫南中蠻族比在山裡跑,張溪也擔心益州士族不是人家的對手。

王平的招兵工作倒也順利,這得益於諸葛亮的“恩惠”。

幾年前,張溪在巴東郡整理鹽山的時候,有一批賨人實在不知道怎麼安置,正巧諸葛亮缺人來整修都江堰,張溪就把這批賨人交給諸葛亮來安置。

之後呢,陸陸續續又有不少的賨人從大山裡走出來,投奔賨人老鄉,這些人也就在成都附近的平原上紮根下來了。

雖然現在這些賨人也跟漢人一樣種地,但爬山涉水的本事,這麼短時間也不會遺忘,再加上深受“諸葛公”的厚恩,這些賨人對王平的招募,全都持支援態度。

王平非常順利的招招募到了一千餘人,張溪把這些人歸為一營,完全交給王平指揮,並且按照王平的要求,給這些賨人提供各種奇怪的裝備。

做好這一切以後,張溪終於向劉備請示,自己可以出發南下平叛。

然後就是誓師,出征,劉備親送大軍出城。

送行隊伍中,除了劉備外,龐統,法正都來了。

嗯,諸葛亮沒來,他這會兒跟著他哥諸葛瑾已經去了江陵,兩個月前就走了,現在估計正忙著跟周瑜張昭等人扯皮,重新商定盟約的事兒呢。

龐統和法正多少有點不放心。

張溪的本事,兩人是放心的,但問題是,這次出征,張溪帶的將軍是不少,可除了李恢,馬謖和張嶷外,龐統和法正對其他人都不瞭解,有些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雖然吧,這年頭蠻族的戰鬥力就那樣,南中那地方讓人頭疼的地方是降了叛,叛了降的,反覆無常,倒也不是真的打不過。

但是呢.就這個陣容配置南下,是不是有些大意了?!

什麼張翼,馬忠,王平.以前不是縣令就是異族的,真的能行?!

張溪卻一點都不擔心。

特麼我帶著四任庲降都督,外加一個第二任漢中太守當將軍,未來的越巂太守馬謖給我管後勤這要是還砍不過一群南中蠻族,那就直接自己做塊豆腐撞死算了。

因此,張溪信心滿滿的勸慰了龐統和法正,然後正式領軍從成都出發。

可還沒等走到江陽郡呢,張溪突然得到報告,說有人來投軍。

來人自稱叫“關索”,乃關君侯第三子。

張溪那個納悶的.我在關羽府邸裡進進出出這麼多次,甚至還住了一個多月,都沒見到關羽有什麼第三子啊?!

這個關索哪兒冒出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