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出戰的決定後,張溪開始派兵佈陣。

在涼州地面上作戰,首先要做好騎兵衝鋒的防備,因此車陣這個東西,必須要有。

但冀縣城內一者沒有太多的車陣,二者現做也來不及,張溪不得不讓信使通知張飛,讓張飛派人送進城一批武剛車,同時跟張飛約定作戰計劃。

按照張溪的想法,就是利用車陣,守護好左右兩翼,防止兩翼遭受騎兵衝擊,因此,兩翼的車陣,交給姜敘和張翼指揮。

而正面戰場的騎兵,只能硬扛,因此張溪把郡中所有的長槍兵全部放在了正面,交給魏延指揮。

張溪自己坐鎮中軍,令精銳的三千中軍士卒隨時接應。

這就是張溪方面的軍陣安排。

而對於張飛方面,張溪是要求張飛在張溪和郭淮展開激戰的時候,領兵從西南方向殺入戰場,攻擊郭淮的側翼,最好能引起郭淮軍的陣型動搖。

最後的殺手鐧,張溪交給了句扶,命令句扶帶領三千人,在郭淮中軍出現空擋的時候,領兵直撲郭淮中軍。

之所以用句扶,是因為句扶在軍中的位置不顯眼,郭淮根本不瞭解句扶的能力,不會對句扶率領計程車卒多加防備。

但張溪知道,能在蜀漢後期跟王平相提並論的人,肯定能力不差。

而且說實話,只要句扶有八成王平的能力,他也能完成這個出其不意的任務了。

更別說,為了保險起見,張溪讓姜維作為句扶的參軍,一同領兵上陣.特麼一個句扶懟不死你郭淮,我再加個姜維,我就不信你能防的住。

安排完這些,剩下的事情,張溪就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有一說一,這是張溪自穿越以來,除了鄂縣初上陣那次,打的最沒有把握的一戰。

而且這一戰,是擺明這以劣勢兵種拼命,幾乎鐵定是要用士卒的性命來換取不確定的勝利.張溪的心情真說不上太好。

張溪到了這個時代也十幾年了,知道在這個亂世,根本沒法奢求什麼,一將功成萬骨枯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但終究心情不好受。

有一說一,張溪現在開始遷怒了,遷怒於馬超但凡這個貨能早點到位,自己就不用讓士卒拿命去填。

可現在,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調整心態,第二天,出城決戰。

郭淮倒也很好奇,當了十天縮頭烏龜的冀縣,這次居然一反常態的,在天剛亮的時候,就出城列陣,似乎打算出城一戰。

雖然不知道那個張溪又耍什麼陰謀詭計,但既然你出城了,那我也就不用對著你這個烏龜殼發愁了。

郭淮當即領兵出營寨,雙方在冀縣北門口,展開了對峙。

沒有多餘的對話,也沒有什麼互相試探,張溪在佈置完兩側車陣防禦後,直接令旗一揮,魏延領槍兵突前,對魏軍發動了攻勢。

而郭淮也沒有客氣,直接下令自己的騎兵開始運動戰,一部分從側翼繞道攻擊張溪的車陣,另一部分則是直接在前軍發動了突擊。

但郭淮手下的涼州騎兵,並不會傻傻的直接對著長槍陣衝過去了,而是走了一個弧線,先用騎射射殺長槍兵,擾亂長槍兵的陣型,之後才是騎兵突擊,在擊潰一些長槍陣的防禦後,騎兵後退,再次用騎射擾亂陣型,退到足夠距離後,再次騎兵突擊。

所以,魏延的前軍打的很苦。

長槍兵必須雙手手持四五米長的長槍,沒有第三隻手可以舉盾防禦,所以長槍兵就是硬頂著弓矢的威脅,爭取快速靠近騎兵,用長槍陣殺傷騎兵,同時縮短騎兵的衝刺距離。

只要到了騎兵速度提不起來的距離了,面對騎兵的衝擊,長槍兵就能稍微遊刃有餘一些。

但這一路上,每走一步,都會有士卒倒下,而在這樣的軍陣中,一旦倒下,面臨的不僅僅是箭矢造成的傷亡,還有己方士卒的踩踏,基本不可能留下性命來。

要麼,中箭後繼續堅持前進,要麼,倒下後迎接死亡。

因此,在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作為代價後,魏延終究還是指揮著長槍兵,勉強保持著陣型,殺到了騎兵不好起速的距離。

這時候的郭淮,也在拼命的思考著對策。

不是騎兵不好起速的對策,這是戰場常見的情況,因此郭淮很快就做出了應對——讓騎兵採用騎射殺敵,一旦靠近長槍陣就退回,到了無法用騎射殺敵的程度,騎兵就後退,到後軍重整隊形,去加強對敵軍兩翼的進攻和衝擊。

只要衝破了兩翼車陣的防守,那麼張溪帶出城的這些步兵,各個都是待宰的羔羊。

至於正面,郭淮還有四千多步卒,以這些步卒的弓矢和短兵肉搏能力,來阻止長槍兵的前進就可以了。

郭淮真正擔心的,是張溪的後手。

到目前為止,張溪的排兵佈陣,太過於正常了,正常到是個將領都會採用這樣的方式進攻,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這樣的進攻,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郭淮不相信張溪這樣的統帥,會犯下這麼低階的錯誤,所以,郭淮相信,張溪肯定有後手。

於此同時,郭淮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西南側的張飛軍。

到現在為止,張飛軍並沒有做出任何動作,這是不正常的。

很顯然,張溪是想用自己的兵力先吸引住郭淮的注意力,給張飛軍團破敵創造機會。

可問題是,這個策略太明顯了,郭淮也一直防著這手呢,手頭上還有五千騎兵沒有動用。

固然,張飛軍數量極多,有兩萬餘,但如果張飛軍只是躲在車陣後面不出來,用弓矢殺傷自己的騎兵的話,那郭淮還真的沒有太好的辦法。

可一旦張飛軍離開營寨和車陣的保護,出來野戰.郭淮相信,自己的五千騎兵,肯定會給張飛一個教訓的。

因此,郭淮一面指揮士卒應對張溪正面的強攻,命令騎兵加大對側翼的進攻,一面還時刻關注著西南方向,張飛的動靜。

而此時的正面戰場上,魏延帶領的長槍兵已經無法再前進了。

沒有騎兵的騷擾,長槍兵的損失少了不少,但這時候的長槍兵,卻已經被曹軍的步兵近身,還是短兵相接了。

這時候的長槍兵,因為持槍過長,在軍械上處在劣勢了,很多士卒不得不拋棄長槍,改用環首刀廝殺整個長槍陣陣型已經散亂了,基本處在各自為戰的地步。

這時候是絕對不能退的,一旦後退就會造成士卒潰散,張溪的中軍立刻會受到衝擊,從而一敗塗地。

所以魏延依然在勉力的維持著陣型,靠著個人武勇殺敵激勵士氣,死撐著最後一口氣不散。

但即便如此,張溪自己都不知道,魏延到底什麼時候會撐不住,前軍什麼時候會潰散。

因此,張溪一咬牙,讓姜冏帶領自己的中軍護衛兩千人,去前軍支援魏延。

必須維持住前軍的陣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郭淮看到張溪動用中軍後,有那麼一瞬間,想要改變騎兵用兵策略,直接派出五千騎兵,突擊張溪的中軍,說不定這一戰就這麼贏了。

但.那個張溪,真的有這麼無謀麼?!

就在郭淮心有所感的時候,他發現,張飛軍動了。

在正面戰場開戰半個多時辰後,張飛軍出動了。

兩萬士卒,全軍出營,從側翼,殺向了郭淮軍。

有一說一確實,這個時候張飛如果再不出來,那張溪軍就要被自己正面擊敗了。

但郭淮總覺得,這是一場張溪早就設計好的行動,說不定張溪就是故意在中軍露出破綻,吸引自己的騎兵突擊,然後再讓張飛突然殺出,擊潰自己的側翼。

幸好自己沒有中計。

反正我兵種佔優,你的前軍也頂不了太久,一點一點的磨,最後贏的還是我。

思慮到這裡,郭淮放棄了進攻張溪中軍的計劃,還是按照原計劃,讓五千騎兵出動,前往阻截張飛的軍隊。

而這個時候的張溪,其實相當的焦慮。

事實上,這次的作戰,從一開始,就有些偏離了自己的預想軌道。

張溪知道騎兵有兵種優勢,哪怕是長槍兵,也很難徹底擊敗騎兵。

但張溪沒想到,這個優勢有這麼大。

之所以把魏延放在前軍,就是希望以魏延的武勇和指揮能力,在前軍打出優勢,逼迫郭淮的中軍支援前軍。

但打到現在,郭淮的中軍還沒動,魏延的前軍反倒是死傷慘重,有崩潰的跡象。

為此,張溪不得不提前投入自己的中軍防衛力量到前軍,穩住前軍戰局。

而張飛方面的出兵,也不是張溪要求的,是張飛看到張溪的前軍有支撐不住的跡象,為了防止張溪潰敗,張飛不得不提前出兵,進攻郭淮側翼,給張溪正面進攻減輕壓力。

而果不其然,郭淮派出了五千騎兵去阻攔張飛軍的進軍,魏延方面的壓力頓時小了不少,開始慢慢的扭轉前軍的頹勢,在姜冏率領的兩千中軍的援助下,把陣線再次前移,壓制了郭淮的前軍。

而郭淮也開始皺眉了。

直覺告訴郭淮,戰局的發展,遠不如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那個張溪肯定還有後手。

但現實卻是,郭淮如果不給前軍足夠的支援,前軍就會撐不住。

而郭淮的右軍,雖然在五千騎兵的來回穿梭突擊下,一時間擋住了張飛的兩萬大軍,但張飛終究是名將,而且帶來計程車卒數量眾多,時間長了,郭淮也不確定,自己的右軍到底能不能攔得住。

所以,現在擺在郭淮面前的選擇有兩個。

一個,是讓自己的中軍支援前軍,爭取一舉擊潰張溪的前軍,殺向張溪所在的中軍那裡根本沒有多少人在防守,一舉破敵不在話下。

另一個,是繼續這麼僵持著,雙方拼死傷,一直到劉備軍受不了太大的傷亡,自行撤退為止。

前者冒險,但可以一戰而定。

後者穩妥,但如果被張飛軍突破自己右翼騎兵的攔截,自己也會傷亡頗大。

故此,郭淮思慮再三後,決定——用第一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