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江東的決定
章節報錯
曹操想要遷都了,不過不是遷他大魏的都城,而是大漢的都城。
大漢天子在許都,而許都距離襄陽,實在是太近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耿紀韋晃是在這個時候聯絡關羽發動叛亂,那曹操可能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大漢天子就會被關羽給接走。
許都已經非常不安全了,必須把大漢天子遷到洛陽,甚至是河北才行。
而同樣的問題,關羽打下了樊城,樊城距離宛城也非常近,整個南陽郡都會不穩,而南陽郡一旦不穩,長安同樣會不穩。
而這會兒宛城的侯音叛亂還在繼續,曹仁雖然數次擊敗侯音,但宛城到底還沒有徹底拿下。
一旦關羽在曹仁擊破侯音前,跟侯音聯合夾擊曹仁,曹仁也難逃一場大敗。
這麼以來的話,關羽就會佔據整個荊州,進而窺視中原腹地。
曹操肯定不能允許這種事情出現。
因此,曹操召集了自己行營中的文武百官開會,商討接下來的應對方案。
大部分的人,都是主張遷都暫避關羽鋒芒,至於宛城,也可以暫時放棄,讓曹仁退兵前往洛陽鎮守,同時曹操派兵堅守武關,拱衛長安,防止關羽北上。
然後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堵截關羽。
只有兩個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一個,是平阿人,叫蔣濟。
另一個,是河內人,叫司馬懿。
兩人的主張一致,認為關羽水淹七軍雖然聽起來嚇人,但那到底不是關羽的謀略,只是天時不巧,導致漢水暴漲的緣故,並不能證明關羽有能力去偷襲許都或者進攻宛城。
可曹操一旦遷都,那影響實在太大,甚至會給人一種曹操懼怕關羽進攻的感覺,一旦到了那個時候,中原一帶就會人心浮動,再想收拾回來,可就太難了。
關羽但凡有點政治頭腦,一定會聯絡汝南,司隸等地那些對曹操不滿的人起事,這樣的話,中原地區就會遍地烽火,重回諸侯割據時代了。
所以,肯定不能遷都,哪怕派兵加強許都防務,也不能遷都。
再一個,兩人都認為,關羽攻取樊城,江東孫權,未必會樂意看到這一幕。
一旦劉備攻取漢中,東出東三郡,聯結襄陽,那麼劉備的地盤就徹底串聯了起來,勢力在得到飛速的發展的同時,也會徹底堵死了江東往西側發展的空間。
孫權未必會願意看到劉備強大起來。
因此,兩人都認為,可以聯絡江東的孫權,讓他出兵進攻南郡,截斷關羽的後路。
不管這事兒成不成,都能讓關羽有所顧忌,不敢輕易北上。
而這個時候,魏王曹操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軍漢中,支援夏侯淵,挫敗劉備攻取漢中的陰謀。
兩人都認為,襄樊失守,雖然會讓中原腹地門戶大開,但中原之地曹操的軍卒戰力佔優,也不是沒有堅城和險要可守,問題還不大。
但如果失去漢中,曹操就失去了進取益州的跳板,同時隴右和關中,隨時可能遭到劉備集團的攻擊。
關中之地可能還好點,劉備集團要進攻關中,首先得翻過秦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但隴右就不好說了。
劉備集團只要佔據隴山,實現斷隴,就等於是切斷了關中和隴右的聯絡。
以隴右這一百年多年來叛了降,降了叛的德行,到時候肯定不會再聽從朝廷的命令,肯定會跟劉備聯合到一起。
一旦讓劉備正好好涼州各大勢力,整個隴右聽從劉備的命令列事,那麼劉備集團就可以從秦嶺和隴右同時出兵進攻關中,關中才有可能真的守不住。
所以,襄樊不重要,漢中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堅守漢中。
曹操思慮了良久,最終決定採納蔣濟和司馬懿的計策,以蔣濟為使者,前往江東聯絡孫權。
曹操親自給孫權寫了信,表示只要孫權出兵進攻南郡,事成之後,曹操就會以朝廷的名義,封孫權為車騎將軍,吳侯,加九錫,等於是變相承認了孫權對江南地區的割據。
雖然劉備也曾經表奏孫權為車騎將軍,但那只是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承認而已,在朝廷層面,孫權依然只是一個討虜將軍而已,連交州計程車燮都不承認孫權是什麼車騎將軍。
可現在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封孫權為車騎將軍,吳侯,而且加九錫,這就讓孫權統治江東有了明確的法理基礎,而且吳侯的爵位和加九錫的待遇,也代表著孫權有了進一步的可能。
這顯然比劉備那個假客氣的表奏要有效的多。
做完對孫權的封官許諾自後,曹操又派遣夏侯尚率領一萬士卒前往支援曹仁,讓曹仁儘快平定宛城侯音叛亂,同時又派司馬懿率領一萬士卒,前往許都加強防守,同時給了司馬懿丞相府長史的頭銜,讓他總領許都防務。
做完這些,曹操繼續坐鎮長安,等候時局變化。
而江東方面,隨著關羽水淹七軍,攻破樊城的訊息傳到陸口,陸口守將呂蒙就病了。
是的,是真的病了,呂蒙確實得了病。
呂蒙這個人啊,早期就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作戰以勇猛著稱這樣的人,身上要沒點傷啥的,根本不可能。
年輕的時候身體好,還能扛的住,現在慢慢年紀大了,傷病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再加上自從接任魯肅之後,呂蒙每天既要處理軍務,又要處理政務,他本身之前也沒有處理政務的能力,只能一邊學習一邊處理.事情是越來越多,每天勞心勞力的忙到很晚才能睡,隔天雞叫就得起床,呂蒙的身體也有些吃不消了。
幾個外在因素加起來,呂蒙確實是有病在身,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
但這些小病小災的,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呂蒙之所以要生病,完全是為了掩人耳目,為了秘密回到建業見孫權,勸說孫權進攻荊州。
現在的關羽,水淹七軍,攻破樊城,那麼身後的襄陽就是孤城一座,早晚要被攻破的。
這麼一來,荊州之地的精華部分,就全部被劉備集團給佔據了。
江東只能佔據一些邊角料。
這是不應該的。
要知道,赤壁之戰前,那個劉備可是連個容身之所都沒有啊,江夏嚴格說起來也不是劉備的,他只是寄人籬下而已。
結果呢,赤壁戰後,江東出了死力,擊退了曹操,可好處全讓那個劉備給吞下去了。
現在劉備卻已經佔據了荊州最精華的部分,而江東只能得到一些邊角料,憑什麼?!
再一個,他劉備不許江東去奪西川,他自己卻去奪取了,而且之前說好了拿了西川就分荊南兩郡,到最後說話不算話,咱們拿了長沙和桂陽,他還領兵過來爭奪,憑什麼?!
像這種前後不一,言而無信的人,咱們還有必要跟他們做盟友麼?!
而且從軍事的角度講,一旦劉備跨據荊益二州,佔據長江上游,那麼咱們江東就完全在人家的兵鋒之下了,人家想什麼時候進攻咱們,完全看人家的心情,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真的是主公孫權想要的麼?!
大概就是這些意思吧,呂蒙跟孫權密議了很久,終於把孫權給說動了。
說真的,這些年孫權確實覺得非常的不平衡。
當年赤壁一戰,是你劉備求到我們江東的頭上,要是沒有我們江東出兵抗曹,你劉備早就讓曹操給滅了。
等到擊退曹操後,劉備這傢伙東一口,西一口的到處蠶食,反倒把荊州的大部分土地給吞了下去,江東除了一個南郡外,就沒有拿到任何好處。
如果不是曹操勢大,當時魯肅又堅持,孫權早就想問問劉備,你憑什麼佔據荊州大部,就給我們一個南郡?!
後來呢,因為魯肅的力主和周瑜的同意,最終兩家換地,雖然吃虧了點,但考慮到不用直接面臨曹操的壓力,孫權也就同意了但憑什麼不讓我去取益州,只能伱去拿?!
之後的事兒就更別說了,想起來孫權就一肚子的火。
站在孫權的立場上,確實很討厭劉備,如果不是劉備這個人橫亙在自己面前,說不定現在佔據荊州,全取益州,佔據半壁江山的人就是自己了。
當年魯肅給自己設計的戰略,就已經實現了。
這樣不管是北上跟曹操爭雄,還是割據長江以南自守,進退有據,輕鬆愜意的很。
現在好了,自己這麼多年只有小半個荊州在手,淮南打了四次依然沒有打下來,雖然一度看到了進軍青徐的希望,但這個希望很快就破滅了。
所以啊,孫權現在也在考慮,自己是不是一定要跟劉備聯合。
現在劉備在打漢中,關羽佔據襄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如此放任繼續劉備坐大,自己又不能突破淮南一線進軍青徐的話,那自己豈不是要被憋死在江東了?!
這個肯定不行。
因此,孫權密令周瑜張昭兩人,過府議事。
孫十萬終於決定,他要背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