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汝南?!”

“嗯,末將以為,汝南亦是進入中原之徑,然據細作探報,此地防備並不嚴密。汝南太守滿寵滯留鄴城不歸,地方並無主將,乃可襲之地也。若將軍准許,可由艾親領精兵數千,自新野出發,繞開許縣,偷襲汝南郡,從汝南郡闖入中原腹地,如此,必可令曹軍方寸大亂,顧此失彼,強似如今對峙之局。”

一回到鄧縣附近的關羽軍大營,鄧艾就找到了關羽和徐庶兩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分兵偷襲汝南。

現在南陽的戰況,有點陷入一壇死水的境地。

關羽想要進攻,但張遼防守嚴密,硬拼損傷太大,關羽怕真正需要硬拼的時候拿不出所有的戰力。

張遼這邊同樣小心,知道關羽不好對付,又有曹丕的傳令,堅守宛城,只要宛城不破,南陽郡最精華的幾個縣都在宛城附近,擊退關羽後,損失也不會太大。

而許都的司馬懿,兵力不足,固守許都當然是夠了,但要想出兵援助張遼,威脅關羽側翼,也需要承擔一種失敗的後果萬一兵敗,被關羽趁勢攻取許都,那麻煩就大了。

所以南陽方向的戰線,就處在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上,誰也找不到可以打破平衡的點。

但現在鄧艾找到了。

分兵進攻汝南郡。

但這個計劃,太險了。

徐庶第一個表達了反對。

“此計過於弄險!”徐庶搖頭,說道,“自新野出發,從陸路領軍前往汝南,勢必要路過許縣。許縣守將司馬懿,乃河內名士,曾聽人言,此人熟知兵法,胸有韜略,必然有所防備若被起探馬發現,豈不是羊入虎口,白白折損將士?!”

鄧艾卻說道,“徐軍師之言,艾知之。只是,此番繞路,艾不走大路,只走小路,入豫州後立刻南下,轉道江夏郡,自江夏郡翻山而入汝南郡.如此,必可避開司馬懿派出的探馬。”

徐庶聞聽,不說話,先看地圖。

確實,豫州雖然是天下十三州之一,但本來地方就不大,還被分割出去了一個許都。

而汝南郡本身跟江夏還有一部分地方是挨著的,而現在的江夏已經重新回到了劉備的手裡,為了策應關羽北伐,文聘率領江夏水軍一直在漢水附近遊弋,這就給了鄧艾設計這個計策的靈感。

從陸路去偷襲汝南郡,最大的障礙就是司馬懿屯守的許都,要繞過許都的探馬查探並不容易。

但如果真的跟鄧艾想的那樣,先往豫州方向前進,進入豫州後立刻南下轉道進入江夏郡,繞一個大圈子,爬過大別山支脈,從大別山道進入汝南,確實可以避開司馬懿的查探。

但問題是

“山地之中,虎豹猛獸橫行,且萬一汝南守軍有備,豈不是白白送死?!”徐庶還是不同意,說道,“況且,即便汝一時得功,汝一入汝南,曹軍必然震動,四面圍剿於汝,汝如何脫身退回?!”

鄧艾繼續說道,“山路之事,徐先生莫急。艾定計之前,曾問過軍中士卒,江夏北部確有數條小道可穿越大山,山路確實難行,然數千將士穿越,並非不可能,艾早已尋覓好向導,當不會誤事。若汝南守軍無備,艾順勢突入汝南,若汝南有備,艾原路退回便是。曹軍主力多以西移,中原腹地之內必然空虛,只需闖入,必可令曹軍方寸大亂,介時艾渾水摸魚,豈愁無有退路?!若當真事有不諧,亦可領兵退往江夏交界之處,麻煩文太守率兵接應既可。”

鄧艾一通話,把徐庶的問題,全都回答了。

徐庶有點不知道說什麼。

有一說一,徐庶覺得,鄧艾的計策,不能說好,因為實在太冒險了。

但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尤其是鄧艾已經想好了整個作戰計劃,怎麼進兵,怎麼退兵,怎麼打,都有自己的想法.他甚至連山地嚮導都找好了。

而且,鄧艾這個計策,一旦成功的話,那結果將是決定性的。

曹軍不可能看著一直劉備軍部隊進入中原腹地大肆破壞的,而中原腹地現在又確實相對空虛,大部分兵力都調到了南陽這邊,少部分兵力集中在合肥和徐州防備江東,中間的豫州大部和兗州完全空虛.兗州這地方,曹操的起家之地,誰敢任由劉備軍的人在這裡放肆。

因此,一旦豫州和兗州有警,曹丕肯定會責令地方調兵救援的,而從徐州調兵太遠,從合肥調兵太危險.肯定得從南陽戰場這邊調兵。

這樣就會讓南陽戰場的對峙局勢出現變化,說不定可以給關羽提供破局的機會。

要實在破不了局也無所謂,只要鄧艾這次能在中原腹地溜達一圈回來,對曹魏在中原腹地的統治也會造成相當大的打擊,同時也是向那些中原世家們宣告,劉備集團有能力進入中原,未來何去何從,這些世家們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說實話,好處有點多,雖然風險依然很大,但有一說一,徐庶心動了。

徐庶不是那種喜歡冒險風格的謀士,他其實比較四平八穩,用奇計不擅長,用巧計也不行,但他平穩,他給出的計策,也許不會有太大的收益,但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失敗。

劉備就是看重了徐庶這一點,才讓他一直留在荊州,幫關羽看住荊州這個場子的。

但這次,徐庶真的有心冒險一把.這個計策真的很吸引人。

而且有一說一,一直這麼僵持下去,比拼糧草消耗的話,荊州一州之地,肯定拼不過有整個中原和河北支援的南陽守軍的。

如果最後還是要拼消耗和拼士卒死傷的話,那倒不如冒險一次,嘗試突入汝南郡,看看能不能有奇效。

正想著,要不同意了這個計劃的時候,二爺終於是表態了。

“此計過險,不可為之!”

嗯,很乾脆利落的否決了。

原因很簡單.二爺可不想自己的女兒年紀輕輕的當寡婦。

真當曹魏這麼好打的麼?!

現在正面硬剛又不是沒有機會贏,幹嘛非要冒險去搞偷襲?!

完全沒有必要的做法。

反正二爺是不想讓小輩去冒這種風險又是爬山,又是孤軍深入的,一個不好,就徹底交代了。

可鄧艾一聽就急了這麼低成本,高回報的事兒,雖然有風險,幹啥不做?!

再腦袋一轉,鄧艾大概是想到了什麼,頓時也不爽了。

雖然吧,娶關銀屏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預感,但這個是不是有點過了?!

“君侯!”鄧艾不滿的,對著二爺說道,“大丈夫在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留英名於後世.豈可久處羽翼之下,如何安得久長?!”

關羽聞言,眼睛一瞪,看向了鄧艾。

但鄧艾比他的老師要有出息,面對二爺的瞪眼,鄧艾可是一點都不怵,直勾勾的瞪視回去。

而徐庶一聽鄧艾說這個話,頓時也先暫時閉口不言這是人家翁婿家事,外人不好摻和。

關羽瞪了半天,發現沒啥用,不由的感慨,自己可能真的是老了,瞪眼都沒啥殺傷力了。

只好開口說道,“非不欲令汝立功,實是此計過險.縱使汝師在此,亦不會贊同汝用此計。”

這話沒錯,就張溪那個謹慎小心的性格,自然不可能玩這麼冒險的計策。

但鄧艾也有話說啊。

“此計雖險,卻非不可行!”鄧艾再三強調的說道,“我師固然謹慎,卻也曾告誡於艾: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有一說一啊,這裡鄧艾是故意曲解了這句話——以奇勝,不是以奇兵獲勝的意思,是依靠戰術變化獲勝.鄧艾這是欺負關羽沒讀過《孫子兵法》。

別說關羽沒讀過,徐庶也沒有讀過,但徐庶從諸葛亮那邊蹭過《六韜》,雖然覺得這話說的很有道理,但徐庶隱約覺得,這話應該不是鄧艾講的那個意思。

但問題是,既然鄧艾都這麼說了,還搬出了疑似兵法書上的原話來說明這個問題,關羽反而有些沒法反駁了。

事實上,關羽之所以反對鄧艾的這個計劃,真不是在軍事層面。

雖然計策險了一些,會導致執行計策的人孤軍深入,陷入重圍不好脫身,但一旦真的實施了,那至少許都的司馬懿不可能繼續再威脅自己的側翼,必然要想辦法解決掉鄧艾的這支孤軍才行。

而趁這個機會,關羽也不是沒有往北再推進一下戰線,甚至兵臨宛城的可能性。

關羽真正反對這個計劃的原因,是這個計劃,既然是鄧艾提出來的,肯定得是鄧艾去執行.可能導致自己女兒年紀輕輕就守寡的。

但這話.沒法說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