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戰場,連續兩次大戰後,戰線短暫的陷入了平靜。

差點死在略陽戰場的曹洪,這次也沒有再冒進的再發動進攻,甚至曹仁那邊,也沒法苛責自己的親弟弟戰敗。

再一個,略陽戰場的曹軍,在這段時間內的攻防中,損失了一萬多的兵力,暫時也無力再發動新一輪的進攻,因此只能被動的轉入對峙的局面。

其他兩個戰線上,郭淮進攻張飛和魏延也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相反,還被張飛和魏延兩人聯合起來,差點給按在地上摩擦。

張飛之前屢次敗給郭淮,不是郭淮有多強,純粹是張飛手裡的兵力不足。

現在張飛得到了援軍兵力補充,在差不多兵力下面對郭淮,又是防守方,郭淮根本拿張飛的防線沒有任何辦法。

再加上張飛的作戰特點,肯定不會安靜的堅守一處,時不時的會出營作戰,又有魏延這個喜歡冒險的傢伙幫襯.這條戰線,與其說是進攻和防守的對決,倒不如說是雙方在野戰決勝。

郭淮一人面對對方兩員名將,能討到好才怪呢。

一個魏延就夠郭淮消停的了,更何況還有一個老牌名將張飛!

張飛這個人,還真的是跟一般的名將不太一樣。

別的將軍,隨著年齡的增長,武力值可能會減弱,年紀越大,就會下意識的減少親自上陣殺敵的次數哪怕是關羽,這些年也都是指揮作戰居多,不太會親自上陣殺敵了。

但張飛似乎不符合這個規律,還是跟以前那樣喜歡親自上陣殺敵,最要命的是,這個張三爺,依然是那個無人能擋的萬人敵。

要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一介莽夫嘛,郭淮也不是沒有辦法應對張飛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隨著年齡的增長,張飛的智力似乎也一直處於一個持續增長的階段。

時不時的冒出一個鬼主意的,鬧得郭淮有時候都要上當,如果不是郭淮本身的能力不低,上過一次當後小心謹慎了不少,說不定還要吃更多的虧。

但不管怎麼說,張飛這邊,郭淮一個人面對兩個名將,表現的是最為吃力的。

至於曹仁親自指揮的中線部隊,對上了劉備親自指揮的中軍,雙方倒是打的有來有回的。

一方面,曹仁的能力不差,也算是一員名將。

另一方面,劉備這邊的顧慮太多,作為全軍的主心骨,劉備這邊絕對不能輸,因此哪怕有法正和龐統的幫忙,劉備這邊打的也比較束手束腳,不求大勝,只求不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倒是中路的曹仁打的還算順手,雙方有來有回,互有攻守。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間來到二月份.上邽旁的渭水終於徹底化凍,只要等到春汛一過,那麼從長安運往上邽的糧草,就可以走渭水水路了。

曹仁將不會再受到後勤壓力的限制,既不用每天限定糧草消耗,也不用急著擊破眼前的劉備軍了。

你不好說曹仁這麼著急發動對劉備的進攻,是真的想要擊敗劉備軍,還是想要消耗己方的一些士卒,降低後勤壓力但不管怎麼說,曹仁也暫時撐過了自己最艱難的時刻,只要堅持三月初,長安那邊應該就會從水路大量運糧來上邽,再也不用透過崎嶇的山路運糧了。

既然後勤沒有太大的壓力了,那麼曹仁也沒有太大的必要,非要尋求跟劉備決戰的機會雖然沒有退兵固守,但曹軍現在在西線的攻勢,確實暫時減緩了下來。

現在的西線戰場,曹軍還有八萬人左右的守軍,而劉備軍這邊,算上馬超的羌胡騎兵,加起來也有六萬人左右。

如果沒有人主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那麼西線戰場,會再次陷入戰略僵持。

對此,龐統和法正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地方太小,雙方的勢力佈置都非常的清晰明確,不存在出奇兵的可能。

再加上受到地形限制,隴山山道就這麼幾條,想要繞路進攻敵軍後方,切斷敵軍糧道也沒有機會,哪怕以龐統和法正的機智,一時間還真的拿上邽的曹仁沒有任何辦法。

就在雙方都認為,這場大戰將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時.南線戰場發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南線戰場上,本來是關羽接受到了援軍,一頓猛攻張遼,並且在二月初的時候,攻陷了三個月都沒有徹底攻陷的鄧縣,逼迫張遼不得不退守宛城。

而就在關羽打算高歌猛進,繼續進攻宛城時,徐晃率領左馮翊和右扶風的大軍及時南下,威脅了關羽的側翼。

關羽為了保證側翼安全,不得不暫停北上,在鄧縣休整,同時分兵給王基,讓王基前往阻擋徐晃,保證自己的側翼安全。

新野方面,鄧艾指揮的新野守軍,也終於等來了司馬懿率領的許都軍隊,鄧艾小心謹慎的防守新野,沒給司馬懿太多的機會,同時身在樊城的張嶷也主動出兵,威脅司馬懿的側翼,導致司馬懿在新野城下也有些進展緩慢。

本來大家都以為,南線戰事也會進入一個新的僵持時,上庸方向的寇封突然的發威了。

誰都沒有想到上庸方向的寇封在被徐晃狂扁一頓,幾乎已經退回上庸的情況下,突然的發威改變戰局。

寇封的存在,在一眾名將雲集的南線戰場,實在不怎麼起眼。

雖然寇封也以武勇聞名,征戰這麼多年了多少也有點名氣,但這年頭根本不缺擅長武勇的莽夫,跟徐晃,關羽,張遼等名將比起來,寇封完全就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

之前寇封被徐晃逮住一頓胖揍就很說明問題。

而現在,徐晃為了支援張遼,不得不領兵南下,就把防衛右扶風的任務交給了王經。

有一說一,這不算什麼戰略失誤。

第一,寇封讓徐晃給揍的,都快被打回上庸了,遠離右扶風地區不說,士卒計程車氣也快給打沒了,根本不足為慮。

第二,之前王經就曾經憑藉幾千兵馬擋住寇封兩萬大軍的進攻,留下王經防備寇封,已經綽綽有餘了。

因此,不管是徐晃還是身在長安的曹丕,都沒有把右扶風地區當成是有威脅的地方。

但偏偏就是這個沒啥存在感的地方,發生了一場要命的偷襲。

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劉備軍的宜都太守孟達突然的就率一萬郡兵北上,並且在王經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繞道到了王經的身後,配合在王經正面的寇封一起兩面夾擊,在上庸大破王經的防守軍隊。

之後孟達跟寇封合兵一處,再次向右扶風地區進發,威脅長安。

而敗軍後的王經,雖然努力收攏殘軍,但到底是新敗之軍,兵力又嚴重不足,只有三千餘人,面對孟達和寇封的兩萬餘大軍,根本無力阻擋,連敗三陣,導致寇封孟達的大軍距離長安只有兩百里的路程了。

曹丕頓時大驚失色,一面命令王經繼續死守,一面急招徐晃回防,同時下令在褒斜道口的曹真放棄防守褒斜道,迅速退守長安。

戰場局勢突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給整個南線戰場的所有人都弄了一個措手不及。

不僅僅是曹魏方面的人措手不及,就是關羽都有些措手不及孟達到底是怎麼出現在上庸附近的?!

關羽可不記得,自己曾經調遣宜都郡的郡兵北上,畢竟宜都郡是連線荊州和蜀地的要道,也是防衛江陵的一股重要力量,關羽可防著江東一手呢,根本沒有讓孟達領兵北上的意思。

而關羽這個南線北伐總指揮都沒有調動孟達,更別說遠在隴山道的劉備下過這樣的命令了。

事實上,孟達的這次出兵,其實沒有任何人調動,完全是孟達的自作主張。

孟達從來不是安分的人,眼看著連王基,石苞這樣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傢伙,一個個都身居州郡高位,昔日好友李嚴成了總督江州的高官,法正成了劉備的謀主.孟達著急啊。

自己當初可是幫助劉備入川的大功臣啊,其他幾人都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只有自己困守荊州,毫無發展的空間。

其實本來孟達是有機會的,但當初江東偷襲荊州的時候,自己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沒有發兵救援江陵,結果江陵防守戰後,王基,石苞這樣的無名之輩都升任州郡高位,自己依然還是一個宜都太守。

雖然劉備沒有因此追責自己什麼,但孟達這個人,內心是最不安分的。

他不怕劉備有所責怪,有責怪還說明劉備對自己有期待孟達最怕劉備跟關羽那樣,完全把自己給忘了。

這次關羽調兵救援,寧可調江陵之兵北上,都沒有想起來自己這個宜都太守.孟達不能忍受這樣的待遇。

孟達想要有所改變,不過這個時候的孟達,肯定不會選擇舉郡投魏他身在荊州腹地,舉郡投魏那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

孟達身在後方,對前方的局勢仔細的做出了研究,發現現在不管是隴山道還是南陽,戰局都陷入了僵持,而唯一能打破這個僵局,同時也能讓自己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只有誰都沒有在意的上庸方向。

有一說一,孟達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戰略眼光也有,本身也不缺乏魄力看準了敵人的弱點後,孟達毫不猶豫的私自起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