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原因
章節報錯
嚴格來說,褒斜山道並不是沒有修築。
在擊退了郭淮的進攻後,陳到這邊壓力輕了,也確實曾經安排過人聯絡漢中,發動徭役來修復褒斜山道。
但這個只是例行維修,動用少量的民夫,把一些損壞的地方修補起來,加固了部分割槽域的木製棧道,夯實了鬆動的土層。
僅此而已。
而張溪希望看到的,是用水泥築路加寬山道,把木製的棧道改成石質的,這樣不僅經久耐用,還能拓寬山道寬度,減低運兵運糧的難度。
在沒有水泥的時代,這種工程,沒個十年二十年是根本做不下來的,或者說,當政者是不會為了這麼一條山道去投入這麼多的人力物力的。
但現在有了水泥,需要發動的不過是人力,這種事兒,今年修一點,明年弄一點,在不增加民眾負擔的情況下,大概三五年也能修出一個大概的樣子來。
即使現在是戰亂,褒斜道口要時刻防備曹軍來襲,但身後的褒斜山道,抽出時間來修築一下也不是做不到吧。
不求你把山路全部換成水泥路,但這個棧道,你總能把固定支撐的結構,從木質全部換成石質的吧?!
這都兩年時間過去了,一點都看不到水泥建築的痕跡,這個多少有點說不過去了。
而對於這點,陳到依然沒有回答張溪,而是示意柳隱起來回答很明顯,陳到這是要抬舉柳隱,也是變相的在向張溪推薦柳隱。
而柳隱也沒有推辭,直接起身,拱手對張溪說出了現在不修褒斜山道的原因。
一個,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人力問題。
褒斜道口的一萬兩千多士卒,是需要用來防備關中曹軍的,而且這一萬兩千士卒中,除了七千白毦兵之外,剩下的五千多人都是戍卒或者郡卒。
根據大漢軍制規定,這些士卒,郡卒一年一輪換,戍卒三年一輪換前兩年的時間,正好又遇到劉備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戍卒和郡卒都進行了一批輪換,所以這五千多士卒,其實一直在輪換當眾,始終處在戰力不足,兵員不滿的狀態。
陳到實在不敢輕舉妄動。
陳到好歹也是領軍征戰多年的宿將了,他雖然信任自己一手訓練出來的白毦兵的戰鬥力,但七千人的數量要面對關中五萬多的曹軍,這個兵力差,陳到也不敢掉以輕心。
所以兩年的時間,其中有一年,陳到根本不敢呼叫兵力去修築身後的褒斜山道。
而關中百姓的徭役,雖然也能正常發動,可以幫忙修築但這兩年,黃權都急出白頭髮來了,才勉強讓漢中有點生氣。
漢中丁口只能保證最基本的耕種順利而已,這種地方是最需要休養生息的地方。
這年頭,招徠流民安家落戶其實並不容易,一個是戰亂的因素,另一個則是賦稅的因素黃權好不容易讓漢中恢復了一些繁榮,這要是流民聽說在漢中墾殖還必須去修危險難行的褒斜道,那還能有多少流民願意來漢中安家落戶啊。
雖然投靠世家當隱戶可能會辛苦點,有時候也會餓肚子,但省吃儉用一些,倒也不至於活不下去.可去修山道,那真的就可能隨時會要命的。
這樣的話,還不如當世家隱戶呢。
就這樣,陳到不敢大規模動用兵卒去修路,漢中太守府這邊黃權也是半軟半硬的拖延著,這條褒斜山道能有所修繕,還是陳到和黃權磨了好久的嘴皮子,再加上柳隱安排得宜,這才能修築成現在這個樣子。
而第二個不修褒斜山道的原因,則是柳隱覺得,現在還不是使用水泥修築褒斜山道的好時機。
現在的褒斜道口還是前線,隨時可能要有戰亂,因此必須保持補給線的暢通.一旦開始修築褒斜山道,肯定會影響到褒斜道口的糧草供應的。
畢竟這個褒斜道就這麼寬,最寬的地方也不過是並行兩架大車,窄的地方連一架大車都得小心一點才能保證糧草安全
這麼窄的山道,一旦開始修築,起碼要有一段時間沒法保證足額的糧草供應。
要應對這個局面,那就必須保證褒斜道口能囤積足夠的糧草,起碼能保證一萬二千士卒征戰半年的供應,這才能以防萬一。
可黃權表示,你要半年的糧草,那不如換個人來當漢中太守好了。
黃權也是真的沒辦法的。
之前魏延當漢中太守的時候,他只管軍,糧草後勤什麼的都是成都直接運過來的,漢中太守根本不用去操心糧草的問題。
但黃權現在是軍政一把抓,既要管軍,還要管民,成都那邊在劉備北伐和稱帝兩件事情之後,糧草供應也非常的緊張。
一萬大軍半年的囤積糧草,黃權倒不是湊不出來,但問題是湊出這些糧草後,黃權的漢中遷民實境計劃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整個漢中的恢復就要推遲三到五年的時間。
這其實也是黃權為什麼成為“緩進派”的原因。
只有到了地方,才能知道地方實際的困難,在中央,伱看到的永遠只是一堆文書和數字而已。
你非要北伐也不是不行,可以幫你弄出北伐需要的糧草來.但你這麼一北伐,地方上不管是世家還是百姓可就得跟著苦三年。
苦一苦世家倒是無所謂,反正世家所謂的“苦”和百姓的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但問題是,世家一受苦,就會把這份“苦”轉嫁到百姓頭上,順便還得說是你朝廷有問題.黃權本身就是蜀中世家的一份子,他還能不懂這些圈圈繞繞?!
黃權好歹還有點良心的,他確實不想看到世家“苦”,但更不願意看到百姓苦!
因此這事兒吧,黃權又給陳到軟釘子,給頂了回去。
陳到本來很不爽的,讓陳到非常的生氣.你有難處,難道我就沒有難處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啊!!!
沒有我在前面幫你們擋著,你們後方還能安心發展?!
但好在柳隱這時候已經到了陳到的軍中,並且初步受到了陳到的信任和重用,幫著勸解了幾句,又想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協調陳到和黃權都接受,這才把這個事兒給揭過去了。
這個折中方案就是發動少量百姓,按老辦法修路,修修補補又能用三年,只要能用就行。
水泥修路是快,但山路地形複雜,要全部修成水泥路,那需要的土方量可就大了,不知道得用多少民夫才能完成這種工程。
這種事兒,還是等到打下長安,整個漢中成為後方後,再去考慮吧。
而最後的一個反對修築水泥山道的原因,則是軍事層面的問題。
這年月,糧草運輸除了要發動民夫和卒役之外,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驢馬。
驢馬在山路上運糧,已經是非常的消耗畜力的了,如果再讓驢馬在堅硬的水泥路上運糧估計運不了幾次,驢蹄和馬蹄都會因為大幅度磨損,導致運力嚴重不足。
你總不能讓民夫揹著糧食穿越山道運糧吧?!
柳隱一說出這個問題,張溪頓時陷入了沉思。
確實,這年月的馬匹基本都是在平原作戰,在山林內作戰,哪怕有騎兵,也會嚴格遵守“逢山不進”,“遇林不入”的規矩。
不僅僅是擔心有埋伏,騎兵速度起不來影響戰鬥力,更重要的是,山林中到處都是碎石塊,這些東西對馬蹄的損害是相當大的。
而一匹馬,一旦馬蹄開裂,基本也就等於是廢了,除了等死外,沒有第二個用處。
究其原因,就是這個時代,沒有馬蹄鐵。
馬蹄鐵這個東西不難,說白了就是一種思路轉換的事兒——人都知道走山路要穿厚底鞋,怎麼就想不到給馬也穿雙鐵鞋呢?!
這東西實在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一旦說穿了,肯定是一文不值。
張溪也不是沒想過這麼做,但.劉備集團沒有騎兵啊。
從張溪正式投靠劉備開始,劉備集團就一直在荊州益州這一帶混,根本沒有組建出一支像樣的騎兵。
即使是馬超,他要動用騎兵作戰,也必須以自己的號召力去羌胡召集羌胡義從,你想要組建騎兵,實在沒這個條件。
馬超好歹地位和名聲擺在那兒呢,他都是這個待遇了,趙雲這個“先主主騎”就更加沒有條件了。
現在雖然已經佔據了涼州,但要等趙雲捋順涼州事務,震懾住涼州世家和異族,組建騎兵部隊,至少還得有個三五年的時間。
之前的張溪確實想到過馬蹄鐵,但這東西一搞出來,得到好處最大的人,肯定是北面的曹魏人家騎兵多實力強,馬蹄鐵這玩意兒又沒有技術含量,這東西弄出來,完全就是資敵。
至於這東西會不會流落到異族的地盤中去其實這個張溪是不擔心的。
兩漢時期,面對周圍異族,同樣是騎兵對騎兵,大漢從孝武皇帝開始就沒有怕過,哪怕到了三國末期,三分天下,那揍異族也跟大人揍小孩一樣.加個馬蹄鐵就能讓攻守易勢了?!
司馬家的晉朝搞成那副局面,完全是自己本事不行,可不是胡人異族有多麼的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