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每天定時,不管風霜雨雪的來到曹軍營寨前搦戰,而張遼直接裝聾作啞的裝看不見南陽戰場,繼續在僵持中。

而五丈原十天時間已經到了,該到了張溪領軍和郭淮一較高下,決定到底誰穿女裝的時候了。

這十天的時間裡,雙方其實都是集思廣益,商量破敵致勝的辦法。

張溪這邊,有諸葛亮,張飛,陳到三人幫忙參謀,而郭淮那邊,也是文欽和毌丘儉一起出謀劃策。

但,有一說一,千人層級的兩軍對陣,能用到的奇謀或者變化其實並不多,到最後,拼的也是主將的臨陣應變而已。

張溪這邊出的一千人,是張飛提供的一千鴛鴦陣士卒,只不過不再是原始版的那種,而是張飛改良過的,取消了狼筅兵,增加了長槍兵和苗刀兵比例的鴛鴦陣士卒。

而郭淮那邊,也是用的最精銳的曹魏中央禁軍士卒,其中半數都是早年的青州兵出身計程車卒。

雙方就在五丈原坡頂附近列陣,準備迎敵。

郭淮方面,擺出的是鋒矢陣的陣型,前軍是文欽指揮的五百士卒,身後就是郭淮指揮的三百中軍,而毌丘儉則率領兩百士卒在戰場遊弋,隨機尋找敵軍陣型破綻切入。

張溪方面,擺出的是常規的箭矢陣,前軍三百人是陳式率領的先鋒軍,左翼是馮習軍三百人,右翼是張南軍三百人,張溪只領一百人為中軍。

雙方不約而同的都採取了進攻陣型.畢竟只是千人級別的軍陣指揮,如果一上來就擺圓陣防禦,那你一開始的氣勢就輸了,軍心士氣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的。

陣型就是這樣的陣型,以攻對攻,但具體作戰過程中,會有什麼變化,這個暫時還不清楚,只能是臨機決斷。

兩軍列陣完畢,稍作等待之後,張溪就主動向郭淮軍發動了進攻。

這是早先商議的時候,諸葛亮給張溪的建議——搶先手進攻。

有時候戰場上的局勢,其實跟圍棋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的.先手方是佔有一定的優勢的。

進攻先手方可以有效的提振軍中士卒計程車氣,同時也可以把戰場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敵軍一旦出現應對,可以根據敵軍的變化而做出調整。

後手方則會從一開始就進入被動防禦,被對手打亂自己的臨陣佈置,甚至可能被迫改變預定戰術,從而造成指揮上的應對失誤。

張溪的這一手先攻,而且是三線壓上的進攻,確實給郭淮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可郭淮到底也是名將,他的作戰經驗,其實比張溪還要更加豐富一些.畢竟是在涼州那個混亂的地方打出來的名聲,那是絕對不存在摻假成分的。

雖然喪失了先手優勢,但郭淮臨敵經驗豐富,再加上也不是沒有想過處在下風的可能性,因此在應對上,倒也不算失誤。

面對張溪的三線壓上,郭淮第一時間讓文欽領兵迎敵,同時讓自己的中軍士卒快速推進接應,緊接著,就是讓遊弋的毌丘儉開始行動,繞過張溪的三線進攻陣型,直撲張溪的中軍本陣。

郭淮沒指望毌丘儉這麼一繞就能直接進攻到張溪的本陣,這根本不現實。

郭淮的目的,就是引誘張溪進攻三線的部隊一部分回防,這樣就能在張溪的進攻陣線上找到缺口,再讓文欽從這個缺口上攻入,製造張溪進攻陣型的混亂,自己再從中路進軍,爭取一擊擊潰張溪的進攻陣型。

張溪當然也看到了毌丘儉的遊弋,稍微一思考,大概也明白了郭淮的用意.暫時還不需要做出改變。

首先,毌丘儉領兵遊弋,要繞過戰場邊緣,本身需要一定的時間。

其次,毌丘儉繞行的左翼是馮習在指揮,馮習軍中有三百人,根本不需要立刻回防,只需要分出一百人遲滯毌丘儉的行軍速度就可以了,剩下計程車卒,依然可以按照原計劃,對郭淮的大軍進行三線包夾圍攻。

最後,張溪手裡也有一百中軍,全都是配備了長槍和苗刀的精銳士卒,毌丘儉就算真的攻過來了,也不見得是誰贏。

因此,張溪只是讓左翼的馮習分兵遲滯毌丘儉的遊弋部隊,剩下的根本沒有做任何調動,繼續保持著陣型,對郭淮的鋒矢陣前軍發動進攻包圍。

張溪的想法是,趁著現在的兵力總數佔優,先擊潰文欽的五百前軍,這樣就能建立起來足夠的兵力優勢,到了那個時候,郭淮自身難保的話,毌丘儉的遊弋也就失去了意義。

郭淮看到了張溪的應對,也是眉頭緊皺。

張溪只是下令左翼的馮習分出一百士卒去遲滯毌丘儉的遊弋,這點兵力分散,還不足以讓文欽領兵撕開缺口。

相反,張溪軍計程車卒,中路的陳式一直在纏住文欽,而左右兩路,馮習,張南也是在左右包抄,試圖截斷自己中軍和前軍文欽的聯絡.一旦讓他們成功的話,文欽就非常的危險了。

郭淮思考了一會兒後,還是下令讓中軍儘可能的向前靠攏,接應文欽部,然後讓文欽利用區域性優勢兵力,從中路開啟缺口。

畢竟,文欽有五百人,而他正面的陳式,只有三百人.雖然在正面戰場上總兵力魏軍處於劣勢,但是在前軍區域性上,文欽的兵力是佔優的。

再加上文欽雖然年輕,但武藝不凡,而陳式.陳式從來不是一個以武勇著稱的將領,他跟高翔一樣,都是那種指揮作戰型別的將軍,武藝只能說是一般。

所以郭淮認為,在這種小規模的戰場上,先鋒將軍武藝的高低,還是能起到一定的決定性因素的。

文欽自然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命令,這簡直是為自己量身打造,讓自己揚名立萬的機會。

文欽得到郭淮向中軍突擊的軍令後,立刻催馬領軍,親自突前,向陳式的前軍發動了突擊。

只要能突破了陳式的三百士卒,那就不用回頭了,直奔張溪的中軍大營。

到了那個時候,張溪的中軍正面有文欽突入,側翼有毌丘儉迂迴,就憑手中的一百士卒,根本攔不住的。

文欽想的很好,但他在終究不是他那個還沒出生的兒子那才是人形高達,文欽並不是。

再說了,張溪在戰前有諸葛亮,張飛,陳到三人的突擊培訓,這三個人的含金量,每一個都不比郭淮差,郭淮的這些應對,怎麼可能考慮不到。

這個時候,張溪其實是有兩個選擇的。

一個,是讓左右兩翼的張南和馮習放棄包抄截斷文欽部,向陳式的前軍考慮,增加前軍的厚度,阻攔文欽突破。

另一個,則是不管文欽,相信陳式能攔住文欽,繼續讓張南和馮習包抄,切斷文欽後路後,兩面夾擊文欽部。

張溪稍微琢磨了一下,腦子裡的固有印象,開始發揮作用了。

是的,張溪承認,陳式的能力,確實比《三國演義》裡描述的要強的多,但他的對面,畢竟是文欽啊。

那個掀起淮南三叛其中一叛,逼得司馬師帶病親征,最後死在軍中的那個文欽。

雖然現在的文欽年輕了一些,用兵應該不會那麼老辣但總比陳式要強吧?!

張溪的腦海裡,不由自主的就浮現出了一個文欽大於陳式的算式,然後幾乎是下意識的就下令,讓馮習,張南放棄左右包抄,向陳式靠攏,阻擋文欽的突擊。

陳式那叫一個莫名其妙.這個文欽確實很厲害,但咱也不虛他的啊!!!

將軍個人武勇,確實可以在這種小規模的戰場上發揮一定的作用,陳式也許確實很難攔住文欽領兵來回突擊,但他能突擊穿插,跟他能不能帶兵殺穿自己的軍陣,那是兩回事。

陳式也許無法保證能完全攔住文欽的突擊,但陳式可以保證,就算文欽能突出他的軍陣,那跟在文欽身邊計程車卒,也不會超過五十人。

就這麼點兵力,就算去衝擊張溪的中軍,那也是去送死的。

所以陳式是真的不覺得自己需要幫助.可現在左右兩軍已經開始向自己收攏了,陳式就算想提出異議,也已經沒有時間了。

再說了,加強中央的厚度,某種程度上也能算是稍微謹慎一點的應對,並不是影響全軍大局的應對,而且能保證中路不被突破,也不算錯。

因此,陳式也只能接受,然後在馮習和張南的幫助下,重新把文欽的突擊給壓制了回去。

現在中路,文欽以四百餘人面對陳式,馮習,張南三線的七百餘人的圍攻,已經沒有了可以來回穿插突擊的空間,也沒有這個能力了。

現在的文欽,能堅守住前軍不崩潰,已經是盡了他最大的努力了。

而毌丘儉的迂迴軍隊,現在依然還在努力擺脫馮習派出的百人士卒的阻攔,一時間無法對張溪的本陣發起突襲。

這個時候,就得看郭淮的應對了。

此時的郭淮,卻是看著戰況,面無表情。

不是郭淮無能為力,而是郭淮在等,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而這個時機,並不需要讓郭淮等太久,就會出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