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調兵
章節報錯
益州到荊州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這年代也沒個靠譜的即時通訊手段,益州的劉備要聯絡荊州的關羽,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更別說現在正在北伐,劉備已經領兵出了祁山褒斜道,正在關中的五丈原呢。
如果劉備要直接指揮在荊州的關羽,他最快的通訊路線,應該是讓信使先從褒斜道返回漢中,在漢中乘船沿著漢水而下抵達襄陽,然後再從襄陽北上到鄧縣,送命令給關羽。
這一趟路,哪怕一切順利,用最快的戰馬和戰船,一路上至少也得花個一個月的時間。
軍令這種東西,哪裡禁得起這麼長時間的延遲。
因此,兩次北伐,對於荊州方面的軍事行動,劉備都是直接授權關羽,由關羽做為主帥,自己決定進攻策略的。
上次北伐的時候,關羽還被劉備特意叫到成都去參加了一次軍議,明確了關羽進兵南陽的目的是策應劉備出隴右,奪取雍涼.可這次,劉備只給關羽送來了一封詔書,允許關羽便宜行事而已。
因此,這次出兵後,關羽制定的戰略目的,是要攻取南陽的。
可問題還是那個老問題,荊州需要處處設防,兵力不足,南陽又背靠中原腹心,身側有許都,洛陽等大城市作為後勤支援,拼消耗的話,關羽要打下南陽的把握並不大。
關羽想要攻取南陽,就只能選擇速勝,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會執著尋求跟張遼單挑的原因。
但在徐庶看來,有些事情,並不需要那麼較真的,戰略目的又不是死的,咱們完全可以變動一下啊。
這次北伐,本來準備的就很倉促,又跟上次一樣,是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夾擊關中.根本沒必要非得跟魏軍在南陽死磕啊,只要跟上次北伐一樣,做好牽制工作就可以了。
徐庶跟關羽繞著圈子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勸勸關羽,要實在不行,咱們就別求什麼速勝了,維持現在的局面,對陛下那一路北伐大軍,已經是很大的一種幫助了。
關羽領兵五萬在鄧縣跟張遼對峙,曹丕又已經駕臨了洛陽,因此宛城這一帶的曹軍是必然不能輕易調動的,甚至洛陽和許都的曹軍也不敢擅離否則一旦讓關羽攻破了宛城,就可以輕兵直入洛陽,到時候真正該上火的人可就是曹丕了。
所以,關羽哪怕只是在鄧縣待著,什麼事兒都不用幹,至少中原腹地的這六七萬留守曹軍都得被關羽牽制住。
沒看到一直到現在,許昌的司馬懿依然沒有任何動靜麼?!
上次北伐,司馬懿可是親率士卒,側翼攻擊關羽軍北伐屯糧地新野的,可這次北伐,因為曹丕駕臨洛陽的關係,司馬懿到現在都在許昌按兵不動,原因是什麼,不是一目瞭然了麼。
隨著如今的戰局變化,徐庶是真心的想建議關羽,實在不行咱們就這麼耗著吧.陛下那一路,謀臣名將雲集,陛下又是親征,本來就該以他們那一路為主攻方向的。
關羽仔細思考了一會兒,不得不承認,徐庶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關羽不想聽。
作為大將軍,又是總督一州,擁有假節權利的人,關羽實在不想兩次北伐卻寸功不立。
這年頭的軍功爵,雖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經跟前漢時期不太一樣了,更多是講究“恩出於上”,不太可能出現那種“李廣難封”的情況了。
但作為一名將軍,自己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兩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員和錢糧,卻沒有打下任何一寸國土.說出去也太丟人了。
雖然說關羽的作用就是策應,如果劉備攻下了關中和長安,那麼他在荊州策應的功勞一樣不小.但世人可不會這麼看的。
一個將軍,兩次出征沒有任何戰果,卻在戰後收穫榮耀世人只會認為他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所以劉備偏袒照顧了他。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夏侯惇。
夏侯惇其實能力不差,對曹操的作用其實也不小。
早年曹操創業起兵的時候,夏侯惇和荀彧一起搭檔,鎮守曹操的大後方,是曹操敢放心出征的最大保障。
當年陳宮叛迎呂布,兗州幾乎全境失守,只有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堅守了三個縣城.但也正是這三個人的堅守,給了曹操回軍翻盤的機會。
到後來,即使曹操家業越來越大,但後方鎮守的第一人選,永遠是夏侯惇,可見夏侯惇在曹魏軍中的地位和能力。
可這樣的夏侯惇,到了那個張元長嘴裡,都被編排成啥樣了?!
肉票將軍?!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天地良心的,夏侯惇坐鎮後方,剿滅山賊和平定叛亂可是全勝戰績啊,就僅有的那幾次對上呂布和劉備輸了,結果就讓人記了一輩子。
關羽跟張溪之間也算熟識了,知道張溪這個人的性子還算是比較好說話的,跟夏侯惇也沒啥仇怨的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出於私怨就如此貶低一員大將的。
很顯然,關羽下意識的認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文人,私底下對夏侯惇的評價,張溪不過是受到了那些文人的影響而已。
關羽這個人吧,一直跟文人的關係不太好,他也看不太上這個時代的文人可也正因如此,張溪對夏侯惇的評價,關羽是真的信啊。
打死關羽都想不到,張溪對夏侯惇的這個評價,是長達一千多年演變後的產物,而且更多隻是對夏侯惇的調侃,並不是真的在貶低夏侯惇。
關羽就覺著這年代的文人都是蔫壞的傢伙,可偏偏他們還掌握著這個時代的話語權關羽真的很擔心,自己兩戰宛城不下,戰後卻加官進爵的,不知道會被這群文人編排成什麼樣。
畢竟,二爺雖然也有不少光輝戰績,但二爺自身的黑歷史其實也不少有些無恥文人,就好挖人黑歷史說事兒。
這個宛城,如果有機會的話,二爺還是希望可以拿下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二爺也是人,他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而這些小心思,確實不太能放到檯面上來說。
因此,二爺拒絕了徐庶改變戰略目標的建議,但並沒有給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釋。
徐庶倒也沒有太過意外。
畢竟這是關羽!
徐庶跟關羽共事了十幾年了,關羽做出的決斷,什麼時候需要向人解釋了?!
“既如此,將軍欲克宛城,只有調兵一策可用了!”徐庶繼續建議道。
當謀士的嘛,都有幾套備選方案的,在加上徐庶也知道關羽的脾氣,所以關羽一否決自己的第一建議,立刻拿出了第二建議。
而對於第二建議.關羽微微抬頭,看向徐庶,心裡琢磨著,徐庶是不是糊塗了?!
對於調兵的建議,剛剛自己已經跟徐庶解釋過原因了啊。
江東不可信,如今孫權在建業屯兵數萬人,動向不明,因此王基,石苞等人絕對不能輕易離開江陵和武陵,而上庸的寇封,孟達二人,防備右扶風的張郃都困難,哪有多餘兵力來支援自己?!
這點事兒,自己解釋過了啊而且就算不解釋,難道以徐庶的能力,還看不出來麼?!
關羽向徐庶發出了詢問的眼神,而徐庶卻笑著,走到營帳內的地圖前,說道,“大將軍請看!”
關羽也把目光看向了地圖,順便等著徐庶接下來的說辭。
“大將軍,今時已不同往日。昔日江東無力突破淮南,故而背信偷襲荊州,非智不及,乃力不逮也!如今江東已據合肥,控制淮南,陸遜,徐盛,周瑜三將又破徐州,圍攻彭城,魏軍連連告急,此一戰而定青徐之機,江東萬不肯輕舍之!”
“若此.”關羽大概明白了徐庶的說辭,但還是有點不放心,問道,“若真如軍師所言,那孫仲謀於建業聚兵數萬,卻又意欲何為?!”
徐庶笑笑,接著說道,“為救援合肥爾.將軍請看!”
說完這話,徐庶從袖中逃出一封書信,遞給關羽。
關羽開啟一看,是江東四大姓之一的張家家主張溫寫給襄陽費禕的信件,信裡提到了最近孫權在建業聚兵,要去救援在合肥苦守的孫韶的訊息。
早年費禕奉命出使江東的時候,跟張溫的關係就一直很不錯,後來費禕又專門主持江東紙張發售分配權的事兒,跟張溫的關係就更上一層樓了。
費禕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其實就是往江東摻沙子,而張溫,則是費禕重要的發展物件和滲透渠道。
因此,兩人之間沒事兒就通訊,有時候在信裡不經意的說出點啥來,真不意外。
不過關羽好歹也是久經戰陣的人了,再加上一直對江東抱有超級大的戒心,雖然看了張溫的信件,依然有些懷疑,問徐庶道,“軍師,此事可有旁證?!”
徐庶點點頭,說道,“江東細作亦有來報,孫仲謀此番聚兵並不機密,江東知之者不少,所聚兵馬亦不過兩萬餘人,增援合肥之說,倒非不可信也!”
關羽微微點頭,放下書信,說道,“軍師之意,老夫亦明瞭.只是江東之人素來無信,焉知此非聲東擊西之計也?!名為增援合肥,實則偷襲荊襄,亦未可知爾。”
徐庶也是點頭認可,然後才說道,“大將軍之言甚是,只是,江東欲攻荊襄,只有兩條路。一條,走長江水路.如今我軍已據江夏,江東水軍排程皆在文仲業監視之下,只要文仲業不動,江東水軍斷無繞過江夏,偷襲南郡之能。另一路,乃是在長沙聚兵,偷襲荊南四郡有石仲容在武陵鎮守,張公義在公安策應,武陵,零陵二郡當不至於有失。將軍不調武陵,公安,江夏三地之兵,只調南郡之兵北上,當無阻礙!至於上庸之兵,將軍大可調來無妨,張郃僅有萬餘人馬,守衛右扶風尚且不足,斷不敢輕攻上庸若其攻之,我軍可分兵搶佔右扶風,兵出長安,如此,張郃縱使得了上庸之地,也不過是困死我軍腹中爾,不足為慮。”
長篇大論一堆,徐庶的中心思想就一個——調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