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戛然而止
章節報錯
真的,只要敢想,做夢也是有變成現實的一天的起碼現在就真的發生了。
現在的朱然,就是處在這麼一種不知道該怎麼用言語去表達的情緒中。
在領兵圍攻江陵將近十天後,又是從江夏郡那邊傳來的軍報——荊州軍全軍回援了,朱然現在,可以酌情撤軍了。
這個軍報,朱然看了半天,思考了半天,怎麼也沒想明白.怎麼荊州軍就回援了!!!
別說朱然沒想明白,守在江陵城內的石苞,也沒有想明白!!!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東吳軍雖然圍攻了江陵十天,但守在江陵城內的石苞是一點都不著急。
他兵力不缺,守城器械不缺,糧草不缺,甚至連援軍都不缺龐統帶領的公安守軍在一通繞道後,已經到了江陵城西側的枝江縣,隨時可以救援江陵。
東吳軍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江陵造成破城的威脅,而他這個江陵守將也沒有往北方發任何一封求救信。
怎麼就突然的回軍了?!
這個問題,石苞不明白,第一批領軍回援的廖化也不明白當初不是說好了,只有自己帶兵回援,其他士卒會繼續進攻潁川郡,乃至河南郡的麼?!
但,軍報上徐庶的官印在提醒著這兩人,這不是玩笑,而是事實,荊州軍真的回軍了。
而這裡面的變故,別說石苞不知道,就是遠在潼關的諸葛亮,張溪,同樣也不知道。
只有在南陽前線的徐庶等人,才知道發生這樣變故的真正原因。
在一開始,徐庶是真沒有想要退兵的。
機會實在是太好了,這不順勢打一場,實在對不起創造出這麼好局勢的將士們。
因此,徐庶在得知龐統已經領兵到了公安,後路暫時能有一定的保障後,還是咬牙冒險的,帶著大軍往昆陽進軍了。
可就在徐庶領兵抵達昆陽前線,跟王基,鄧艾等人匯合後,潛伏在洛陽方面的細作,傳出了一封異常重要的情報文書。
當徐庶看到裝有這份情報文書的袋子時,直接臉色大變,呵退了自己帳內的親兵衛士,並且立刻派人去請張飛,王基,鄧艾三人。
在三人抵達之前,徐庶並沒有著急開啟文書,而是盯著袋子上的三色系線,一臉的凝重。
三色系線代表的意義,是最高階的機密,這是當初還在襄陽主持情報工作的費禕定下的規矩當時費禕的直屬上司就是徐庶,因此徐庶很清楚這裡面的含義。
但現在的問題是,應該是走特殊渠道傳遞過來的最高機密文書,卻走了軍中細作的情報通路這不對勁的,不應該是這樣的。
這也是徐庶暫時不開啟袋子,取出其中情報的原因如果真的是情報戰線發生了重大變故的話,那徐庶需要有人一起見證這個事情,否則將來容易說不清。
以徐庶的身份地位,倒是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問題,主要是對那些潛伏在洛陽,甚至是鄴城內的高階諜報人員們,要有一個妥善的交代。
這年月,三國之間互相派遣細作,是常有的事情,但一般的細作,大多是扮作販夫走卒或者是商人收集情報,這種細作人數不少,只要用心找,就不存在找不出來的情況。
但還有些細作,是更為高階的存在.有些人,甚至是需要打入到敵國上層去,獲取更加重要情報的。
這些人,可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跟那些普通細作不同,是不能輕易損失掉的。
而能有資格使用這種最高階三色系線傳遞情報的人,只能是那種高階諜報人員。
所以,慎重為好。
沒一會兒的功夫,張飛等人就到了徐庶的營帳內,而這時候,徐庶才開始跟不知情的張飛等人講述起這個情報的重要性。
除了張飛不太理解外,剩下的三人都已經明白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也不能怪張飛,畢竟張飛性子擺在那兒,他是真不瞭解情報的來源,作為正面戰場指揮作戰的將軍,他只在乎情報的準確性,至於情報怎麼來的,他沒有這個敏感性。
反正能放到他面前的情報,來源和真實性肯定是經過下面人確認過的。
但王基和鄧艾不一樣。
王基是常年主持荊州軍政的人,他知道這條戰線的重要性,而鄧艾雖然也是一線武將,但他的性格,對這方面的事情多少也有所瞭解好奇心使然。
所以,當這份最高諜報透過不應該屬於它的通道,出現在昆陽前線的時候,兩個人都下意識的感受到奇怪。
最後,在三人的共同見證下,徐庶開啟了文書袋子,取出了裡面的文書,親自檢視火漆的完整性,然後當面拆開了書信。
徐庶取出了裡面的書信,只是大概的掃了一眼,就交給了身側的王基。
而王基接過來看了一會兒,一臉詫異.這就是一封普通的家書而已。
是一個去往洛陽經商的襄陽商人,寫給家中的一封報平安的家書,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但王基也不是傻子啊,這種書信,怎麼會透過軍中細作通道,傳遞到昆陽來,還掛上了最高機密的三色系線?!
王基的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小聲的問徐庶,道,“莫非.此書乃是用周符陰書所寫?!”
周符陰書,是《六韜》中的一部分,專門講述如何加密軍中情報.這個說起來就比較複雜了,簡單來說,就是普通意義的文字,透過對比周符陰書上的內容,可以解讀出不同的含義出來。
傳言中,諸葛丞相就是熟讀《六韜》,如果這份高階情報是寫給他的,那倒也說得過去,畢竟諸葛丞相是真的能讀懂。
但問題是現場有誰看過《六韜》,能讀懂這封信裡寫的真實內容是什麼嗎?!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回答——早年徐庶蹭住在諸葛亮家裡的時候,曾經借讀過《六韜》,對其中的周符陰書也是有過接觸的。
但.徐庶壓根沒回答王基的問題,因為王基手裡拿著的,就是一封普通的家信而已,和什麼周符陰書完全無關。
真正重要的,不是信紙,而是信封徐庶小心翼翼的裁開信封,然後拿著信封靠近燭火稍微炙烤一下,原本什麼都沒有的信封上,慢慢顯現出文字的痕跡。
這在後世不是什麼高階的操作,學過初中化學的人都會弄,但在這個時代.王基差點把眼睛瞪出來。
但這個時候,王基也知道不是詢問原理的時間,重點在於,細作傳遞過來的資訊。
等到徐庶讀完信封上的內容後,一方面是明白為什麼這封信會用最高階的三色系線,卻走軍中細作通道傳遞,另一方面眉頭也皺起來了。
請報上說,曹叡在洛陽緊急動員,對屯田民發動了三丁抽一的政策,正在快速的爆兵,以備將來打洛陽防禦戰。
這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當初曹操制定的屯田制度,其中有一個功效,就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三丁抽一,大量爆兵用的。
雖然這樣爆出來的兵,士氣和作戰能力都堪憂,但問題在於,整個司隸地區,在冊屯田男丁足有三十餘萬,真要像曹叡這樣極限爆兵的話,轉瞬間就能得到近十萬的屯田兵。
這麼做的代價,就是荒廢掉一整年的屯田收入,後續可能還會引發屯田制度的動盪.但如果曹叡覺得有必要的話,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最重要的是,透過曹叡的這個政策,徐庶等人都能意識到一點——曹叡依然膽魄十足,完全沒有撤離司隸的想法,相反,他要在司隸,跟大漢一決勝負!!!
這樣一來的話,接下來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只要眼前的昆陽魏軍能夠給曹叡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操練屯田兵,初步形成戰鬥力的話.十餘萬屯田兵守衛洛陽,勝負真的很難說。
這個時間也不用太長,堅守一個月,基本就足夠了。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也就罷了,但信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件事——曹叡終於是透過一番交易,跟司隸地區的世家大族們達成了一致。
司隸世家,會選擇繼續支援曹魏,支援曹叡堅守洛陽。
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也是這份密報能掛上三色系線的原因。
曹叡對屯田民進行三丁抽一,這個事情只要是身在洛陽,細心觀察,並不難發現,一般的細作也能做到。
但曹叡跟司隸世家透過利益交換達成一致,並且交換內容都能搞清楚.這個人,在曹魏集團內部,地位肯定低不了。
這樣的人,傳遞出來的情報,掛上三色系線,倒也不算太難。
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其實連徐庶,都不知道這個已經混到曹魏內部高層的高階諜報人員,到底是誰。
這封密信上,出於保密因素,並不會提及太多的身份資訊,唯一的佐證,就是這封信的落款處,有一個很微小的“劉”字。
這個字,很是讓人浮想聯翩。
嘛,這個人到底是誰暫時先不管,畢竟這也不是徐庶的分內事兒,真要好奇,等戰後去一趟長安,問問孔明就知道了。
現在,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就這個情報進行討論——如果曹魏真的決心堅守洛陽,甚至不惜用屯田民爆兵的話,接下來該怎麼打。
是的,怎麼打,並不是怎麼辦.至少到了這個時候,徐庶還是沒有要退兵的意思的。
十萬屯田兵,聽著數量很多,但戰力如何,卻是一個未知數。
這是一個風險和機會並存的局勢。
十萬屯田兵,以及司隸世家的支援,足夠讓曹叡有繼續堅守洛陽的信心,而同樣,對大漢來說,只要擊破了昆陽的魏軍,再轉頭擊潰這十萬屯田兵,就有希望直接把曹叡困在洛陽。
如果能一戰而定洛陽,生擒曹叡,恐怕整個中原乃至河北之地,都能傳檄而定這是對大漢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所以,不管是張飛也好,徐庶也好,這時候,依然還是想著儘快擊破眼前的曹真,司馬懿軍團,然後進兵河南。
不管如何,打了再說。
可.雙方正式開戰不到五天的時間裡,宛城方面來人了。
來的,是“關索”.她的出現,讓所有人的心裡都咯噔了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