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坂津一戰,開始的很突然,結束的也很快,但魏延所部漢軍,付出的代價並不小。

魏延親領的三千突前步兵,在結束戰鬥後一清點,傷亡了一千三百多人.其中有八成,都是被居高臨下的箭樓箭矢射殺或者射傷的。

而爬坡進攻的七千漢軍,也同樣在坡頂箭樓居高臨下的攻擊下,傷亡了一千餘人。

至於順流而下,進攻黃河水軍的黃權水軍,也傷亡了近兩千人.這倒不是在跟黃河水軍的交戰中傷亡的,完全是在順流而下的過程中,因為水文條件不熟悉,水流速度過快,暗礁等原因,翻了二十多艘戰船所導致的。

事實上,黃權順流而下發起進攻,本身就是非常冒險的事情,如果不是曹魏的黃河水軍實在不堪一擊,戰損遠不止這些。

也就是說,這次進攻蒲坂津,雖然在一天的時間內就攻克這個黃河渡口,但魏延軍付出的戰損,都要超過魯陽那邊十幾天交戰的戰損了。

但,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蒲坂津一下,河東的入口就算是開啟了,現在只要運兵過黃河,就可以直接攻略河東地區.河東世家們,現在其實比司馬懿還緊張。

但魏延他們的戰略目的,並不是河東。

在花了一天的時間,快速休整過後,黃權留下了兩千水軍繼續守衛蒲坂津,自己帶領三千水軍操船,帶著魏延所部的七千餘步兵,開始繼續順流而下,前往弘農郡。

於此同時,弘農郡上雒縣,弘農楊氏宅邸之內。

名滿天下的楊彪已經去世了,而如今的弘農楊氏的家主,是楊彪的族弟,楊炳。

沒辦法啊,楊彪那一脈,最成器的楊修讓曹操給殺了,剩下的子嗣大多碌碌無為,孫子一輩又太過年幼為了楊氏的存亡,楊炳在楊家族老的支援下,成為了楊家的家主。

現在擺在楊炳面前的,是一個關乎到他弘農楊氏興衰的關鍵機會,而楊炳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去抓住他。

平心而論,楊炳比起楊彪來,真的是差的很遠,而楊炳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會這麼猶豫。

在西邊的大漢嗯,姑且還是稱呼他們為大漢吧大漢丞相諸葛亮,派人過來秘密接觸楊氏,希望在未來大漢進軍司隸的時候,弘農楊氏能看在祖上深受大漢恩惠的份上,主動站出來響應大漢北伐。

當然,大漢也不會辜負心存漢室的弘農楊氏.雖然經過改革後,大漢沒有三公的說法,但這不是還有三省六部呢嘛。

諸葛亮是丞相,但他一直兼任著中書令.如果楊炳願意重歸大漢,幫助大漢攻下河洛,那麼他諸葛亮願意退位讓賢,讓楊炳出任中書令一職。

這就是西邊的大漢給弘農楊氏開出的條件說實話,這個條件,楊炳是很心動的,但站在弘農楊氏的立場上,他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心動。

畢竟,風險還是有的,而條件嘛,只能說是馬馬虎虎。

楊氏不是楊炳一個人的楊氏,楊炳考慮問題的時候,必須站在整個楊氏的立場上去思考.如果西邊的大漢沒有希望打下洛陽,或者說,打下了洛陽也不能守住的話,那楊氏為什麼要來相應你的號召呢?!

就憑藉什麼“四世三公”的恩惠麼?!

別逗了,這個名頭,對楊氏是很重要,但不代表著楊氏要替你漢室一直守孝。

再說了,楊家已經算是對得起大漢了,楊彪當年追隨漢獻帝一路從洛陽到長安,再從長安到許都,什麼苦沒吃過?!

曹魏代漢受禪以後,要封楊彪為太尉,在那種局勢下,楊彪冒著生命的危險直接拒絕出仕.已經算是對你大漢夠盡節的了。

楊炳自認,楊氏已經足夠對得起大漢了,現在西邊的那個“大漢”,卻要他們主動站出來,作為內應,配合他們進攻洛陽.萬一失敗了,這可是滿門族誅的下場啊。

這個風險和收益,實在是相差的不成正比。

所以,說到底,西邊的大漢,不可能只憑借一個空頭的官職,就讓我弘農楊氏替你們賣命的。

這是楊炳站在楊氏的立場上,所能想到的,反對的理由。

但同樣,楊炳站在楊氏的立場,所能想到的贊成的理由,其實也有。

弘農楊氏,在大魏的日子,可不好過。

楊彪拒絕了曹魏給出的太尉的官職,雖然曹丕當時剛剛繼位,不好對名滿天下的楊彪有什麼動作.但大家都知道,曹丕這個人,他小心眼。

更別說,當初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之位的時候,楊彪的兒子楊修,明目張膽的就站在曹植那邊,給曹植出了不少的主意,把曹丕一樣得罪的夠嗆最後楊修的死,你也不能說跟楊修參與進曹丕,曹植之爭沒有關係。

所以啊,至少在曹丕這一朝,弘農楊氏就沒有人才出仕曹魏朝廷。

而如今,到了曹叡這一朝,楊氏的日子依然不好過,楊炳本人也不過是一個議事郎而已,這個職位,不算多高,也不清貴,就是一個敷衍你楊氏面子的官職而已。

由此可見,曹叡這一朝,一樣對弘農楊氏不怎麼待見。

繼續這麼下去,可不行啊。

弘農楊氏之所以能在之前獲得這麼大的名聲,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楊氏“四世三公”.長久沒有人出任高位的話,即使是楊氏,也會沒落的。

別的不說,現成的例子就有一個——同為漢末頂級世家,“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現在變成什麼樣了?!

這才幾年啊,壓根就沒有人去在意所謂的汝南袁氏了,而汝南袁氏現在也基本都是閉門謝客,深居簡出了。

如果弘農楊氏繼續這麼不受朝廷待見,默默無聞下去,早晚要步汝南袁氏的後塵。

可如果楊氏真的冒險投靠大漢,楊炳重新出任大漢的中書令這相當於是以前大漢三公一樣的職位,而且實權上來說,可比三公要大的多。

哪怕楊炳只是裝裝樣子,出任一年就卸任,可對弘農楊氏來說,繼續保持住家族威望的機會,也有了。

這就是楊炳所能想到的,投靠大漢的好處。

好處有,壞處也有,風險更是不小,楊炳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

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世家家主,只不過是楊氏實在人才凋零,這才趕鴨子上架的讓他來做出決策。

以前,楊炳還可以暫時晾著蜀漢派來的細作,畢竟這事兒,是楊氏佔據主動權.就算楊氏不答應這事兒,蜀漢的細作也不能把楊氏怎麼樣。

但現在,好像不行了。

黃河水軍戰敗,蒲坂津失守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弘農郡.換句話說,最快三五天之內,蜀漢的大軍,就會兵臨弘農了。

這個時候,沒有時間給楊炳猶豫了。

如果這時候站出來響應蜀漢,號召弘農世家們重歸大漢,並且幫助大漢開啟通往洛陽的通道,那毫無疑問,楊氏的利益將最大化。

如果這時候依然不聞不問,倒是可以避免將來的蜀漢進攻不利後楊氏面臨的風險,可一旦蜀漢真的攻下並守住了洛陽,那楊氏的地位,可就尷尬了。

蜀漢可不需要一個在關鍵時刻,不能為大漢效力的所謂“四世三公”世家.換句話說,即使迴歸了大漢朝,楊氏依然不會受到重用的。

弘農楊氏,可能就會跟袁氏一樣,慢慢的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楊炳真的不能抉擇,畢竟這一個決定,是要壓上弘農楊氏全家老小的性命的。

所以,楊炳決定,召開一個家族會議。

既然自己不能決定,那就讓大家一起來決定,到底該怎麼辦吧。

這個會議,大概開了有足足一天的時間隔天,楊氏突然大開家門,派出了無數的家丁和子弟,去往弘農各地。

三天後,當魏延領軍,順著黃河而下,抵達弘農郡的時候,楊炳親自帶人,到了渡口,堵住了魏延,問道,“將軍欲領軍攻略弘農乎?!”

魏延當時就傻了.這老頭啥意思?!

我帶兵過來,不是來攻打弘農的,難道還是來旅遊的?!

魏延是沒反應過來,但跟他一起來的,不還有一個龐統呢嘛。

龐統趕緊越眾而出,對著楊炳躬身行禮,說道,“非也,普天之下,皆為漢土。如今我等,不過奉天子命,代天狩獵爾。”

龐統這話,說的也有意思.天下都是大漢的天下,我們只是代替大漢天子來的。

換句話說,你要是自認是漢臣,這弘農還是漢土的話,那咱們就是自己人,剩下的事兒也好商量。

可你要是自認自己是魏臣.那可就沒啥好說的了。

其實就是變相的,在逼楊炳表態而已。

而楊炳,卻是微微一笑,躬身行禮,說道,“漢太尉,楊震之後,楊炳,恭迎大漢王師。”

是的,老子投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