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大差不差,你們是真厲害,這種大型戰船,說造就造!”盧民看著公孫玉,頗為感慨的說道,“這錢甘興霸付了嗎?”

公孫玉聽到這話,整個人沒有了笑容,變得沉默了,有些尷尬的看著盧民。

“看樣子還沒付錢啊,厲害了。”盧民看著已經造出來的戰船,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目前船上的武器,雖然已經安裝到位了,但是儲備的箭矢,現在還沒有訂購,這不還差一點資金…”公孫玉有一些尷尬的說道。

要不是接了甘寧大量的漁船訂單,賺了不少的錢,怎麼可能連定金都不要,便接下甘寧製造大型戰船的訂單?

雖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收到了來自政務廳的船隻圖紙,提供了更多的創意和經驗。

為船隻安裝了更多的固定件,降低重心,增加防禦力,結構性增加龍骨等等。

“這麼大的一艘船都建好了,還缺錢訂購弩箭?”盧民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公孫玉,區區一些弩箭,能要多少錢?

“所需要的弩箭數量和種類都有些多,所以需要的錢就多一些…”公孫玉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說道,“初步估算的話,大概要五千萬錢左右。”

盧民聽到以後,整個人都停下了腳步,充滿懷疑的看著公孫玉。

“五千萬錢?你們這是準備買多少弩箭?”盧民腦海當中閃過弩箭的價值,就算按照與公孫瓚的交易價格來賣,那數量也是極為恐怖的。

就算這艘船上面的弓弩比較多,也不至於消耗這種數量的金錢吧。

“主要是有一些特殊的弩箭,價格過於昂貴,所以才會如此高昂。”公孫玉緩和了一下自己的語氣,儘可能平靜的說道。

盧民聽到後,有些沉默,價值高昂的特殊弩箭,只能是一些難以製造的,或者是堪稱禁忌的弩箭。

那種特殊弩箭製作成本相當的高,自然價格也十分昂貴。

就連土豪如公孫瓚,對於那些特殊的弩箭,都是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太貴了。

“以公孫家族的財力,不至於五千萬都缺吧?”盧民有些疑惑的詢問公孫玉。

造船造了這麼多年的公孫家族,怎麼可能會缺這麼點錢?

別說五千萬了,就算是五個億,問題也不大呀。

“主要是我們接到的訂單,不是一艘船,而是整整八艘!”公孫玉嘆了一口氣,頗為平靜的說道。

“那你們這是,已經把材料全部準備齊了嗎?”盧民整個人都無語了,這做事到底經沒經過腦袋?

甘寧那個二哈下的單子,沒有拿到錢,伱們都敢接?

雖然他肯定會給,甚至會給夠,但要不要這麼魯莽?

直接一次性將八艘船的材料全部湊齊,該說不愧是公孫家嗎?

公孫玉點了點頭,雙眼當中充滿了希望,真誠的看著盧民。

“行吧,我會把這件事情如實上報,交給奉高政務廳,讓他們幫忙處理。”盧民嘆了一口氣,意外倒是沒出,麻煩事,倒是多了一堆。

也不知道這甘寧跑哪兒去了,有沒有把錢湊齊到位?

八艘戰船,加上弩箭的費用,這都快二十個億了,下這筆訂單的時候,到底有沒有動腦子?

不是去長江招人嗎?按照路程和時間來算,也該回來了,這是被什麼事兒給耽誤了嗎?

“那就麻煩盧院正了,有了盧院正幫忙,此事必然手到擒來,我們也好建造後續的船隻。”公孫玉鬆了一口氣,隨後便隆重的招待了盧民。

相比於嫌麻煩的盧民,卻又不得不做。

甘寧的長江之旅,更是充滿了波折。

秉承有人駐守的情況下,甘寧自然放心,興致匆匆的前去招人。

直接叫上了太史慈,連帶著將太史慈的本部精銳給帶走,把整個東萊港,直接交給了陳到。

從東萊港一路沿海岸線向南,一直持續到長江口。

在簡單的測量了一下長江的水位以後,甘寧放棄了帶著大型漁船進入長江的想法。

畢竟他所要招募的水手,很多都是大船去不了的地方。

所幸他將以前自己的小型戰船也帶上了。

秉承著對於長江的熟悉,甘寧直接將長江當做了自己的地盤,發揮了主人翁的特色,強烈邀請了太史慈。

太史慈對於甘寧信任度那也是相當的高,想都沒想,就把自己的軍隊留在了大型漁船上面,孤身一人就跟著甘寧,逆流長江而上。

甘寧也興致匆匆的拿出了以前當錦帆賊的鈴鐺,彷彿那個曾經的錦帆賊又回來了。

想要招募這些水賊的最好方法,便是成為水賊,加入水賊,最後超越水賊,變成水手,再轉化成海軍。

在這一方面,甘寧做的相當出色。

一路沿長江而上,靠著對於長江的熟悉,以及自身的武力,錦帆鈴聲帶來的威懾力,優厚的福利待遇,收服了大量的水賊。

路上的種種行為和順利,讓甘寧在太史慈面前好好的秀了一把,彷彿天命所歸。

不僅招募到了人手,也將水賊的船隻納入麾下。

雖然看不起這些船隻,但好歹能夠裝人,至少在長江之上行走,還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名聲傳播的越來越廣,甘寧招人也越來越容易,所擁有的船隊也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

一路招人招了十分順利的甘寧,成功的撞上了同樣招人十分順利的孫策。

孫策本人,本來沒什麼招人的想法,但是架不住從豫州帶兵出來,準備攻打揚州以後。

路上所碰到的情況,完全超越了孫策麾下的意料之外。

所過之處皆有投降者,所招攬的人才,納頭而拜。

甚至有大量的義士舉兵來投,擴充孫策的兵力。

當初出來之時的四千餘人,在到達長江之時,就已經有了近萬餘人。

文臣謀將亦不在少數,已經有了一方諸侯的氣象。

對待自己麾下的文臣和武將,孫策也有屬於自己的方法,使得文武相得益彰。

甚至周瑜看到路上所碰到的一切,都用著好奇的眼神看著孫策,有些難以置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