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此,說醫生沒考慮到患者自身身體需求的術前因素不可能存在。

第一次手術醫生給這名患者用機械瓣,原因只剩下一個:別無選擇。

生物瓣是較貴,患者有錢花得起,無奈患者可能身體接受不起。好比說買件很貴的衣服,穿起來不合自己就是不合,多貴也沒轍。再次說明病魔對待人是不分病人貧窮富貴的。

生物瓣的相容性是要比機械瓣好很多,術後抗凝藥的服用時間只需服用半年,比機械瓣具有這方面的優勢。對想懷孕的女性比較友好。問題是生物瓣的製作工藝受到材料學等物理限制,做出來的成品往往沒有機械瓣做的好,導致使用條件有限。

最簡單的例子,當眼前這個患者的主動脈根過細到小於直徑十九毫米以下時,要做到如此契合小口徑的瓣膜,只有機械瓣能做到極致。生物瓣如果能做到同樣直徑十九毫米以下的尺寸,有這樣製造工藝的生產商偏少了,患者和醫生想精挑細選出最好的產品範圍變小。不止如此,哪怕一樣做到十九毫米以下的尺寸剛好能放到二尖瓣原來的口徑部位,生物瓣的有效瓣膜使用面積遠比機械瓣來得小。

一個瓣膜在人體心臟內部真正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這個瓣膜有效使用面積而不是其它。具體點描述的話,是指這個瓣膜除了開合的關節處的瓣葉面積。

瓣膜有效面積大有什麼好處,瓣葉每天的工作是不停承受心臟和大血管帶來的血流衝擊。

瓣葉關閉時,面對洪濤巨浪的血流沖刷過來,面積大的瓣葉關到緊緊的,能如同牢固的大體積堤壩承受住巨大的血流衝擊力。

瓣葉開啟時的血流動力學更重要,此刻正是血流在心臟內部衝出去營養全身其它器官的時候,需要的最佳效果應該是大壩開閘洩洪。瓣葉有效面積大,閘門開得夠大,心臟內如同儲存在水庫裡的血流才能一瀉千里,避免殘留於心髒內增加心臟負擔,同時不會導致身體其它器官血流營養不夠。

如果瓣膜有效使用面積不夠大會怎樣?從上面的原理可以反推出來,臨床上常見瓣膜關閉不全、瓣膜狹窄導致身體各種症狀是什麼原因了。

人體的心臟一共有四塊瓣膜的。

其中,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在左心房左心室這邊,承擔了體迴圈的血流動力學壓力,可謂壓力山大,比起肺迴圈的肺動脈瓣和三尖瓣是任務重了些,地位跟隨重要了些。

二尖瓣相對主動脈瓣更重要且容易出毛病,因為它的位置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中間,位於主動脈根部,所在部位較為刁鑽,不少患者在這裡的口徑是偏小的不如主動脈瓣位置直徑大,導致可選擇的瓣膜型號餘地少。

眼下主刀醫生說的不太行,結合張同學的話,應是手術中醫生開啟患者心臟後一看:哎呀,這個患者的身體生理結構不太行,估計要換隻能再換機械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