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原先不喜歡做出成就感後能久而久之變成喜歡,不能叫做百分百做的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另一種是如林佳茵,真的是百分百一直在做不喜歡的事。

邊緣系統三條迴路裡頭,多次重點涉及到杏仁核和海馬。杏仁核正好是掌管人類個體喜惡的老爺,海馬則記住了杏仁核的喜惡資訊。

個體每次遇到不喜歡的事物,這兩個東西立馬起效讓人去閃避討厭的事,為情緒腦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新皮質理智腦,經過職場訓練後會使勁兒壓制杏仁核的不喜歡訊號,讓人在職場上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事。

一次兩次三次,理智腦真的能改變掉杏仁核厭惡的資訊嗎?答案在我們古人的成語裡頭已經有了,叫做本性難移,不可能。

所以說那種原先所謂的不喜歡後久而久之變成喜歡,在杏仁核裡頭不一定是完全的真不喜歡。強迫一個人長年累月去做不喜歡的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肯定是讓人不高興,讓人情緒低落。這些事實靠表面去掩蓋是紙蓋不住火的。一旦有機會讓人吐

實話,如林佳茵立馬吐出來了。

人糟糕的情緒容易致病。說腸道是情緒的晴雨表,其它器官何嘗不是一樣。情緒腦與理智腦常年打仗不止,出個毛病太理所當然。

“So——”魯德曼教授等幾位海外同行承認自己的部分落敗:現場醫生第一時間對這個病人的判斷有依據,收集資訊目標方向現在看是對路的。這些在今晚的實驗中得

到部分驗證。不能否認,這不是單純從ct片磁共振等能看出來的。

我知道你們想做什麼。魯德曼教授說。

海外頂尖大牛從來不是能糊弄的,其實已經基本摸到摸完現場醫學團隊在走的醫學路線。綜上所述,今晚實驗前是這樣:和病人接觸——病人職業特點構成其大腦特殊結構特點,包括職業音樂大腦以及過於職業素質引發的發病大腦——初步推測腦膜瘤為重心,只有這個瘤切除到最乾淨可以避免復發的可能性——重點放在觀察邊緣系統,力求找準出問題的神經迴路,為未來手術中哪些切哪些可以不切

提供線索——採取音樂刺激應證求證。承上啟下,有了以下的現場實驗步驟,是謝同學之前給現場的人解釋過的:讓病人彈三首與病人發病因素緊密相關的樂曲——收集資訊,同步驗證上面初判的方向有無基本錯誤——從上一步收集到的資訊裡頭提取出有效資訊,主要是能刺激到病人發作的音樂因素,寫成“刺激樂譜”——用“刺激樂譜”驗證病人是否

為醫生判斷出來的哪裡哪裡生病。對於對方的這些解析內容,曹勇和佟醫生不會完全否認。他們是知道的,知道學術爭鋒永遠是如辯論賽。結果只能是一輪接一輪地在雙方激烈交鋒中進行,不是說這輪我方被你方打臉,對方會完全臣服不再挑出你這方的錯誤與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