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的看出謝婉瑩技術不行,她盧馨早在謝婉瑩說不用氧氣的時候自己幫患者吸氧了。顯而易見,謝婉瑩的判斷是對的。患者情況未嚴重到這個程度。

吸氧不是一定是好的。沒有必要強硬載入給病人身上的任何醫療手段全是多餘而且具有危害性,影響病人自身的生理活動。低流量吸氧都不可以亂吸。

同樣道理,患者未到氣喘吁吁,大氣喘不過來的程度,拿個塑膠袋罩患者臉上幹嘛。和謝婉瑩說的一樣,只需要幫助患者調整好自身的呼吸頻率足夠了。

調整呼吸頻率,臉上罩塑膠袋類的囊袋做重複呼吸是一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更常見的是腹式呼吸,醫務人員指導患者深呼吸減慢換氣頻率。後者方法既美觀又健康,而且這種患者不會說只發一次病,很可能今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復發。學會腹式呼吸對這個患者以後的生活工作做自我調節有長遠的意義。

總不能讓這個患者整天準備個塑膠袋,一有事往自己臉上罩,到時候只怕引起他人圍觀後患者自己要得抑鬱症,後果更糟糕。

盧馨巴拉巴拉解釋一堆,當眾揭了丁露露的皮,也是由於看出丁露露未來說不定想繼續搞事。

蕾蕾媽媽和機上乘客聽完:嚇,原來這個醫生家的孩子才是什麼都不懂的。

從未丟過如此大臉的丁露露,心頭不敢罵護士,只能罵起謝婉瑩了:等著瞧,事情結果未確定。

問題是等著等著,蕾蕾經過腹式呼吸自我調節過來,睜開亮晶晶的眼看清楚面前幫助她的大姐姐長什麼樣。

“沒事了。”謝婉瑩微笑著拍拍患者的肩膀給以讚許。

女兒真沒事了嗎?蕾蕾媽媽只要想到是個醫學生給自己女兒看的病,始終不太敢放心。

“這邊有病人,醫生,求你幫幫我們!”機艙內另外一名中年女性突然間站起來,向謝婉瑩她們喊話。

有的人是不信任眼前的醫生,有的人和護士一樣是眼神銳利早判斷出局勢。老百姓對醫生的分辨智慧是因人而異的。

不用多說,蕾蕾媽媽的眼驚成大大的兩顆圓:誰在叫醫生?不,是準備搶醫生了嗎?

“你別去啊。”有人搶醫生,蕾蕾媽媽的態度和之前發生一百八十度的翻轉,伸手去抓謝婉瑩的衣服,“我女兒沒全好呢。”

“醫生,醫生。”呼叫醫生的女性跑過來拽住謝婉瑩的手,“幫我看看我媽媽的情況吧。我媽媽氣喘得厲害。”

盧馨先走過去,發現自己拿來的氧氣袋估計用得上了。給發病的老太太戴上氧氣管,一邊對謝婉瑩說:“你快過來看看,她這好像有心臟病,心窩疼。”

老年患者突發心臟病的機率比年輕人大多了。謝婉瑩轉頭安撫下蕾蕾媽媽:“你放心,我在這裡沒走遠。有什麼事情你叫我我馬上回來。”

“媽,讓姐姐去救人。”蕾蕾也對自己媽媽說。

“你傻了嗎?你身體沒好,讓醫生走?”蕾蕾媽媽說回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