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說話的有沒有?”可見這個孕婦是第一次來做產檢的,必須再問問情況。

“有。隔壁那位陳醫生很喜歡說話。不過她嗓門特別大,我更情願她不說話。”

問話的孕婦被嚇到了,不敢相信,問:“這裡沒有一個說話溫柔點的醫生嗎?”

“有,李醫生一般在週三出門診,偶爾週五會來。我在那兒掛過一次門診,她說話很耐心的,非常細心聽你說話,而且會跟你說很多東西。”

“那不是挺好的嗎?你怎麼不再找李醫生?”

“她速度太慢了。每個病人都這麼仔細說話,誰能受得了。給我選,我寧願選動作快點的。劉醫生動作幾個醫生裡頭算是快的了,不說話,幹活快。”

初次來產檢找合適產檢醫生的孕婦聽見病友這話,好像有道理。

來這裡做產檢,不是找醫生聊家常。

“反正有什麼事,這些產檢醫生全是比較年輕的醫生,做不了決定的,只能把你的問題反映給專家。到時候,那些專家會找你和你老公談話。我不想浪費時間在這裡。”

醫學生們站在裡頭,聽著外面的病人說話,越聽越覺得有意思。

原先以為這位劉老師有點兒淡漠臉,估計不會受到病人們歡迎。哪裡想到,正符合大多數病人的胃口和需求了。

病人們很精的,來了只要多問幾句病友,瞭解下醫院做事的程式,接下來會計算出對自己最有利最方便的方案來執行。

“你想問什麼?如果是問孩子是女的或是男的,這裡問不到的。”病友提醒病友,不要白費功夫,“這裡大醫院,沒有這個後門可以走。”

“對,如果你想問這個,不如去小醫院塞個紅包。”

“不是不是。只是有點擔心懷孕期間出點什麼問題的話——”

“不是說了嗎?這幾個年輕的,等於聽人家指揮幹活的,別想她們能給你做什麼決定出來。就像上次那個態度很好的李醫生,告訴我可以胎位不太正可以做膝胸臥位操。我不敢聽她的話,知道她太年輕,有什麼事掛專家號去。”

年輕醫生是這樣的。太過熱情會被潑冷水。人家病人不一定信你。這樣也好。不會說揹負上責任。“專家的話,掛哪個?”問問題的孕婦再問問病友,全方位瞭解醫院內資訊。

“你之前不是掛過專家號再進來的嗎?看的哪個醫生?”

要在大醫院產科建檔太難了,不掛專家號別想進。

“如果掛的專家,肯定掛越老的越好。她們說話的語氣會相對好些。但是,醫生口氣好不好沒多大關係的。你多來幾次醫院會懂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和孩子平平安安。”

總結下來,患者對醫生的評價頗像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如果學生在這個老師的指導下學業飛進,哪怕這個老師冷漠點,學生最終仍會誇這個老師好。患者對醫生一樣的。如果患者的治療過程整個很順利達到預期,這個醫生態度再如何不怎樣,患者不會有什麼微詞。如果患者治療過程不順利很折騰人或是最終遭殃。這個醫生哪怕態度再好,可能會得到的是患者的斤斤計較。可見,技術永遠是醫生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