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建設和管理,在國內外進行的探索是多種多樣的,不是說有個臨床路徑新鮮出爐後,其它法子均是無效的了。

管理方案是如同臨床上治療腫瘤的方法,百花齊放,齊頭並進,不管有無成功都要去嘗試去做。

國際上現在比較熱門的醫療管理改革方案,比較成功比較能符合國情被國內引進來的,因而遠不止臨床路徑一個。

區域醫療是個應說比臨床路徑歷史長,然而一直處於比較熱門研究的一種管理模式。

原因在於它如腫瘤化療物一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改進中。

瞭解醫療管理改革是不是隻和醫院醫務人員有關呢。

謝婉瑩醫生這些行業內人會答:錯離譜了。

其實醫療管理改革和患者們的利益是最相關的。

例區域醫療改革改的好,造福的絕對是患者。患者應該是像普通市民關注地鐵建設有無靠近家門口方便自己交通那樣去關心這樣一件事情的。

看病圖方便,看病不想排隊,結果去到知名醫院發現某位傳說中專家居然去到自己家附近門診了,自己因為不知道跑了個空。這樣的例子見報紙上說明很多患者對這類訊息毫不在意吃虧的人只能是自己。

回頭再講到這個市質控中心建設屬於區域醫療建設的話,應該首先要做到的是“幫扶”。

區域醫療的最大特徵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在這片區域內糾集整合所有子單位力量進行互相幫扶。

讓你派專家下去巡查,應是上級口頭說說的幫扶嘗試方案之一,有效方案應該是你這個中心單位開展工作以後摸索出來一條踏實可踐行的路。

一昧哭窮裝置不是不可以,問題是你要來的裝置能不能幫扶到其它子單位呢,只給你自己用?

如果是這樣的話,莫怪領導板著臉了。

廖院長額頭的汗在滴,只聽謝醫生口裡吐出區域醫療幾個字眼時,他知道自己哪兒出問題了。

黎醫生早把發言稿擋在自己面上了,她這小蝦米是遵循醫院旨意辦事兒,真不能怪她什麼。

“如果要申報資金,第一筆資金可以用在專家團費用上。”謝婉瑩醫生提出,“組建以國協血液病醫院專家為中心的區域專家團,包含全市所有血液病專家,做到區域專家共享。”

醫療行為主體是醫務人員不是裝置。如果變成主體變成裝置這是老百姓罵的最多的,行內醫務人員一樣罵最多的。

“額。”廖院長直接吐汗了,自己似乎有點傻,能首先給自己員工長福利的機會他居然沒看見。

專家團組建後,按照專家的意見添設裝置,可以做到合情合理有理有據,不再是廖院長和發言人董醫生唱獨戲沒人信。

醫療申報講技術點的,所以申報內容足以看出這人的技術水平。

血液病醫院的申報現在看來需要謝醫生的技術搶救,也說明如果謝醫生提出申報專案時……

眾位頭頭想到這兒。

洪院長擺手:我早說我放棄了。

白院長:我失去機會了不想講話。

廖院長:我完了,只能等下次了。

魯院長、畢院長、張大佬,看吳院長一直低著研究報告紙的那顆腦袋。

不注意絕對沒人發現,林老師小心捏捏領口摸摸褲袋:感覺錢包有可能要大出血。

謝謝親們的支援,晚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