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恆豪飲了一口酒後,道:

“戰國七雄之中,最先變法的是魏國。”

“魏國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其俗剛強,多豪傑侵奪,薄恩禮,好生分。”

“魏國的變法是在井田制崩潰,土地私有制形成的情況下產生的,也唯有井田制崩潰後,‘鹽鐵之饒’才能有‘侵奪’和‘分’,而‘多豪傑侵奪’和‘好分生’,則意味魏國當時土地私有早已成風。”

“‘恩禮’是周代貴族的倫理規範。”

“‘薄恩禮’則意味著周代的宗法制度出現崩潰。”

“周禮漸漸為天下摒棄。”

“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魏文侯開始立足改革。”

“而魏國之所以能‘強匡天下,威行四鄰’,正是源於這次改革。”

“這次改革主要就兩點。”

“務盡地力。”

“撰次諸國法,諸法經。”

“務盡地力,就是重新劃分土地,承認土地私有。”

“自是以後,天下爭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後推讓。”

“故庶人之富或累居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強者或並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決祀而滅世。”

“‘仁義’和‘推讓’為周代宗法制度的道德觀念,而李悝的變法,首要打擊的就是宗法的道德觀念,正是從魏開始,天下正式將周禮視為糟粕,不再繼續‘任人唯親’的世卿制度,而是開始使用‘任人唯賢’的官僚制度。”

“李悝還主張‘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施行‘食有勞而祿有功’。”

“所謂淫民實則就是沒落的公族封君。”

“也正是從魏國開始,天下逐漸興起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改為按功勞大小而分別授予爵位和職位的形式。”

“同時。”

“魏國也開了加強專政的法典先河。”

“至於《法經》,你應比我更為熟悉,我也就不多言語了。”

胡亥微微頷首。

《法經》他是再熟悉不過。

趙高過去教習律令時,就不止一次講解過。

《法經》共有六篇,分別是《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

《法經》中的內容,大部分都為商鞅借用。

嵇恆道:“李悝變法,動的主要是土地和舊有的世卿世祿制。”

“土地沒什麼好說的。”

“而新的‘任人唯賢’,就致使魏國私學盛行。”

“招賢養士成風。”

“魏國乃四戰之地,環境動盪,又有招賢養士之風,因而戰國開始,魏國出了很多名士,秦因此得利不少。”

“大秦一統天下,魏國也出了不少力,為大秦一統天下制定戰略的尉繚,為大秦籌劃‘集權求治’的李斯,他們都是出自魏國。”

“甚至若非信陵君身死,這兩人還未必會來秦。”

“只能說時也命也。”

“大秦一統天下實是有上天相助。”

嵇恆忍不住感慨了幾句。

胡亥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抹得意。

他自是聽說過此事。

信陵君此人很有才能,養士眾多,一度將秦國壓著打,壓的秦軍不敢東出函谷,但也正因信陵君鋒芒太露,最終為秦採用了離間計,被魏安釐王剝奪了軍權,但魏國當時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並沒受到太多影響。

只是誰也沒想到,信陵君跟中興之主魏安釐王會同年暴斃。

而後魏國大量士人出走。

魏國徹底一蹶不振,最終為大秦吞滅。

若是秦未得尉繚,想一統天下,恐也沒那麼容易。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何況尉繚可是被始皇稱為兵家大家的。

隔牆。

扶蘇低眉思索了一陣,想明白了一些東西。

魏國自戰國始,便盛行招賢養士,地方私學盛行,大秦卻是絕私學,去年更是大肆焚書,這又豈為魏地所容?

魏地士人出人頭地靠出仕,眼下大秦卻絕了這條路。

這讓魏地士人及底層如何不怨?

嵇恆吐出一口濁氣,繼續道:“魏國自李悝變法之後,已衰弱了上百年,但有一信陵君,便有中興之勢,這便足見魏國人才之多,而這一切都源於私學。”

“這就是秦魏間最直接的衝突。”

聞言。

胡亥若有所思,暗暗記於心間。

嵇恆繼續道:“接下來是楚國,楚國遠離中原,因而受宗法的影響很少,甚至自鄙為‘蠻夷也’,然楚地廣袤有‘川澤山林之饒’,但因商業不發達,所以‘亦亡千金之家’。”

“地大而國窮。”

“到了戰國中期,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眾’‘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貧國弱兵’,接連被趙魏韓擊敗。”

“就在這內外交困的局面下,楚國開始了變法。”

“即吳起變法。”

“吳起的變法主要是‘廢公族疏遠者’。”

“吳起主張對封君的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削減官吏的祿序,精減裁汰‘無能’‘無用’和‘不急之官’,還下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把舊貴族往人少的地方趕,讓他們去開發荒地。”

“吳起變法成效斐然。”

“從這之後,楚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que)三晉,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而吳起的變法只是限制舊貴族。”

“這也是韓非子所說:‘楚邦之法,祿臣再世而收地’,貴族的世卿世祿制的確被打破,但受影響的多為楚國公族,至於地方的貴族,受到的影響甚微,而在楚悼王死後,吳起被殺,這次變法隨之宣告失敗。”

“楚國雖有所興盛,卻最終難逃宿命。”

“繼續陷入‘大臣太重’與‘封君太眾’,權勢為楚國貴族把持。”

“吳起變法當年變法,並不敢直接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只能從‘廢公族疏遠者’開始,一步步削弱貴族力量,然秦一統天下之後,卻是連貴族都不承認了,這自會引得楚地貴族不滿。”

“當年吳起被殺時,楚國有七十多族出手。”

“而今怨秦的又豈止七十?”

“楚地的貴族早已尾大不掉,不將這些根深蒂固的貴族拔除。”

“楚地難太平!”

“我若是沒記錯,秦滅楚時,楚南公說過一句話。”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