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藥神
章節報錯
不能說的秘密首映禮當天,現場來了很多媒體,陳少榮帶著所有重要演員接受媒體的採訪。
這些媒體基本不會說陳少榮這部電影一個不字,畢竟都是拿錢辦事的,宣發費都給足了,媒體只會誇誇誇。
只是現在這類宣傳媒體太套路化引人反感了,很多人不信任他們推薦的東西了。
主要是吹的太猛了,觀眾都麻了,一次一次被坑醒了。
但這筆錢還得花,因為還是有人會信他們說的,很多人是沒什麼獨立思考能力的,媒體說什麼就信什麼。
這批人還大多是有時間且容易衝動消費的,更是愛跟風,很多電影其實壓根不怎麼樣,但可以高票房,無非就是鋪天蓋地的宣發。
宣發被一億人看到,有一千萬人去消費,這部電影就賺大了,所以大部分電影都把宣發費提高了,從最早的一百萬提升到現在五六千萬。
就是全網鋪開宣傳,提高抓韭菜的命中率,這種廣撒網,瘋狂營銷推廣。
就是有獨立思考和辨別力的人也會跟風的,這就是資本市場,屢試不爽的套路。
只要營銷多,沒有賺不到的錢,就看營銷多少了,錢越多效果越好。
沒有任何一個平臺和大v會義務的吹捧一個商品的,除非它給回報,畢竟吃這行飯的。
推廣賬號和粉絲多的賬號,要麼為了流量,要麼為了利益,沒有幾個為愛發電的。
賺錢嘛,有幾個不喜歡錢的呢,本身陳少榮就自帶流量,加上投放宣發給足了錢,他的電影推廣就十分順利。
陳少榮也十分清楚,這類電影宣發,需要一個亮點,什麼亮點?
這次陳少榮營造的宣傳口號就是#不能說的秘密這部電影被時代週刊高度評價可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陳少榮只是在接受時代週刊採訪裡說過這部電影,引導性的和主持人說要去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每部國外影片都可以去參選的,入圍是兩碼事了,你自己去遞交影片參選也叫參選,有沒有參選資格你也去參選了,看怎麼解釋。
時代週刊如果起訴媒體胡編亂造,陳少榮就讓媒體和他們扯皮,打官司拖個一年半載,最終熱度過去了,賠的錢也就最多幾萬美刀,這個他就賠了。
典型的先斬後奏,碰瓷式營銷,這也是很多企業慣用的套路。
敢碰瓷一些人一些事,等對方起訴打官司,一審二審再上訴,一個拖字訣,而且讓營銷號釋出有個好處,營銷號背後如果是個人,沒有能力賠償高額罰款。
無力賠償前提下就是降低賠償標準嗎,最終大多就一兩萬,多了也就三四萬美刀完事。
企業幫營銷號賠償了,最終最小代價獲取最大利益。
陳少榮找營銷號運營的這個標題在觀眾看來就是:這部電影都被時代週刊高度認可和誇讚,還能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電影肯定不是爛片了。
內容一定很好,肯定值得一看。
那麼就會有人主動想去一睹為快,一探究竟了,看看這到底好在哪裡。
不出所料,因為這個標題讓日韓影院當天就人滿為患,奧斯卡畢竟是目前為止全球認可度最高的電影獎項,時代週刊又是全球知名的雜誌,兩個一結合就自帶公信力了。
加上陳少榮的流量,那這部電影首日票房想不高都難。
陳少榮在做一件消耗公信力的事,有句話叫別濫用公信力,別失去公信力,因為公信力是可以快速讓公眾信任的,可以理解成讓人無腦衝。
這個標題也在內娛宣傳,但陳少榮在內娛的口碑就不好了,批評他崇洋媚外的人很多,為什麼只在國外先上映,沒在內娛先上映。
這就是陳少榮想要的結局,先被噴,被質疑,引起話題,終究會關注到這部影片。
陳少榮沒有回答,而是讓華星買了營銷號幫他回答,告訴大家因為這部電影涉及一些敏感的內容,涉及了鬼魂,還不是那種到最後是一場夢,或者是人裝扮的,直白說就是內娛很難過審,沒法在內娛播出。
看到營銷號宣傳,大家也就明白了,這電影類似人鬼情未了,這個如果是華語片在內娛上映,大概要被剪輯掉很多東西,可以說剪輯成稀巴爛的內容了。
因為內娛沒電影分級制,沒有電影分級制,就是誰都能去看,害怕孩子們看到不好的影響不好。
主要還有個東西這些年內娛基本不給過審,除了鬼魂外,還有穿越。
這部電影裡除了穿越還有鬼魂,所以兩個雷區只能在國外上映。
陳少榮壓根沒送審,就是害怕送審就被剪掉沒機會了,不如先不送審,直接在海外上映,等到內娛引進這部電影。
華星這次專門聯手米國的一家影業一起製作宣發的,一部華語片,又沒按照華語片上映,按照進口片上映,這個可以讓內娛按照進口片引進,這樣稽核就會寬鬆一些。
陳少榮非常清楚,如果這部電影要是被剪輯後,這就是一部非常一般的影片。
只有無刪減版才是一部完整的佳作,陳少榮甚至覺得即使內娛不上映,大家看槍版也無妨,因為他不想在內娛留下個爛片導演的名號。
第一部影片如果是爛片,第二部再拍電影有市場就十分的難了,電影這行大家給導演的容忍度很低,除非第一部電影即使口碑不怎麼樣,但有票房,資方和觀眾還會給一次機會。
如果第一部電影口碑差票房差,再給第二次機會就難了。
所以這部影片,陳少榮採用國外影片引進的模式,看看能否按照進口片稽核,進口片稽核一般會放寬一些。
為了能最大機率過審,不被剪掉重要內容,陳少榮寧願甚至先在海外播出一段時間,讓盜版被人看到,降低最小的影響。
陳少榮這個操作確實有效,這部電影上映一週後,內娛就出現好多槍版了,口碑非常的高,海外的口碑也高。
陳少榮在各大評分網站上把這部電影刷到九分,這絕對算得上高分電影了。
尤其在日韓口碑很好,會讓很多人想去看看,畢竟市場有反響了,大家都說這是非常優秀的愛情片,這個定義就愛情片了,而不是驚悚和穿越。
這讓觀眾知道了定位,讓稽核那邊知道定位,愛情片,陳少榮再讓華星拿電影去稽核,是否能不剪掉一些東西。
如果送審減掉了一些東西,陳少榮情願不賺這筆錢,這樣的話他才能做到成功進入電影圈。
他還要為第二部第三部做準備,如果第一部在內娛反響平平,甚至口碑差,他第二部拍出來影響很大,只能自己掏腰包拍,資方都不敢輕易投資。
明星有流量也不行,資方最終看利益,看資料。
影片送審最終的結果是意料之中的,做不到不剪掉一些內容,畢竟如果給陳少榮開了這個口子,其他人也會效仿的,破例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陳少榮也理解。
不過網上的網民呼聲很高,加上這部電影國外上映後,槍版也出來了,第二次送審就給透過了。
但還是要等,還有第三次送審,說白了,就是再讓這部電影在國外播放一陣子,該看的人都看完了,基本沒什麼人去電影院看了。
然後上映後再下架,意思一下就行了。
這個陳少榮已經很滿足了,最起碼他的電影還能在內娛播出完整版,只要能上映,他就能保證票房。
這部電影上映第二十天後,內娛電影院上映了這部電影,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內娛的觀眾居然凌晨場也爆滿了。
本來以為這部電影票房會很低,很低,觀眾會很少很少,畢竟上映三週了,該看過的都看過了。
不可能再有什麼高票房了,最多凌晨場意思下。
別人想不到,陳少榮其實想到了,只要能過審,他就知道這部電影在內娛能讓他大賺一筆,因為好奇心和從眾心理會讓很多沒看過的人想要去看一眼,也讓看過槍版的人想去電影院感受一次完整版。
加上陳少榮這些日子運營的都是這部電影大機率無法在內娛上映了,上映當天陳少榮就放風出去這部影片要下架了。
營銷號到處發,趁著沒下架趕緊去看,電影院和槍版天差地別,一定去影院感受一次這部競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這就造成當日票房直接破三億,因為大部分人都怕再也看不到了,人潮效應。
電影凌晨場看到票房那麼高,直接白天加場次想要撈一筆錢,畢竟電影院也以為這部電影可能下架,第二天排片直接達到70%排片場次,這就非常高的場次了。
陳少榮十分的清楚這一點,如果不給帶個節奏,那麼這部電影達不到當日這麼高的票房。
只要票房高了,這部電影就穩了,不會被下架了。
口碑好的電影票房不高可能被下架,票房高的電影基本不會被下架,為什麼?經濟效應,可以帶動經濟,刺激消費。
這也是陳少榮為什麼堅持如果剪成稀巴爛,他寧願不上映,因為票房不高口碑還差,如果口碑好票房也好,那麼無形中就得到了個免死招牌了。
人嘛,永遠覺得快要沒有的東西才值得珍惜,觀眾們就這個心理,物以稀為貴,這也是一種恐慌心理,去完了就沒了,必須搶先一步。
所以第二天還保持了兩億的票房,第三天還是兩億票房,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同行,這還不是什麼節假日上映的,這個票房簡直讓市場扎目結舌。
怎麼也想不到陳少榮第一部電影會受歡迎,大部分人也沒想到陳少榮第一部電影就這麼成功。
其實這部電影前世之所以在國外口碑爆表,如果不是國內剪輯了好多,國內也爆表,因為這部電影集合了國內頂級的團隊,有大導演給與指導,團隊也是用的內娛和港島的頂級電影團隊,就是出個創意,然後頂級團隊操刀打輔助。
只是內容有點超綱了,才會被剪輯掉那麼多的關鍵點,少了這幾個被剪掉的關鍵點,這部片子就是一部故事線混亂的影片。
陳少榮這也是跟阿蘭學的,不接受剪輯,最多接受打個碼來保障故事完整性,這樣才能保住口碑,有了口碑就不缺市場。
陳少榮這次也是這麼想的,所以這部電影在內娛票房高口碑好,他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在日韓已經做到了口碑好票房高了。
無非是內娛有更大的市場,更大的消費力,但是很快到了第三天,就沒什麼票房了。
願意走進影院看的人就那麼一波,又不是節假日上映,關鍵很多人看過了,就沒了新鮮感了。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那麼在乎前期宣發,首映禮,預售票房,首日票房。
就是害怕有盜版,一部電影最賺的就是前一週,之後就看各家防盜能力。
電影市場消費者非常固定,這批人帶動的是不怎麼看電影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批人的忍耐力很強。
如果有盜版,一定首選盜版,儘量不花錢去看,或者等到網路平臺播出。
這批人如果按耐不住寂寞去消費了,那這電影才算賺麻了,陳少榮這部電影上映太久了,所以沒能吸引來這批人。
最終票房也只能達到八個億,賺是賺了,但這八個億在國內目前電影市場就不夠看了。
甚至很多電影導演票房七億八億都算撲街了,畢竟現在都是幾十億,超過十億是個門檻,二十億是一個,三十億又是一個。
陳少榮有了這部電影票房和口碑保障,他才敢拍第二部大製作,因為這樣才能拉到投資。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最適合他自己自拍自導,他不會選擇這部。
他想直接上流浪地球這類的,但新入行沒代表作,沒咖位,想要市場和投資方有信心很難,除非有電影行業大佬撐腰。
本來想找元龍的,但他這幾年電影口碑也不咋地,不如不找了,其他的行業內的大佬他還不熟悉。
這部電影就是陳少榮做給市場看的,我可以,我電影一樣有天賦,那麼第二部他就能拉投資了。
一部電影,大製作的成本太高了,他現在個人玩不起,所以必須拉投資,他也不敢保證下一部一定可以成功,這時期拍流浪地球就必定大火。
所以他第二部要拍什麼,還要謹慎一下,為了保險起見,他準備拍比較穩的商業片,但要有故事內容和口碑,還能展現他導演天賦,一部更比一部厲害。
所以他最終,選擇了[我不是藥神],他決定拍這個。
一部有內容的商業片,安全性比直接拍科幻片保障性更大,因為藥神這個題材和內容會讓觀眾主動進影院,它有非常好的故事性。
(本章完)